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对土地进行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制度。划拨土地是我国土地供给的一个重要形式。研究市场主体将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市场转让 ,对于建立、健全我国房地产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除了公共产品用地,都必须实行产权市场化的改革,将不具有自由的转让权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化为具有自由的转让权的土地使用权。在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土地所有者)和划拨土地使用权占有者都企图通过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获得更多收益,三方的收益实际上是对同一潜在收益的分割,三方利益目标具有冲突性,因而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取决于各自的谈判能力,是三方博弃的结果。现行的制度安排,使那些厌恶风险或风险中性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占有者倾向于进入公开土地市场交易或继续占有土地使用权,而偏好风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占有者倾向于进入灰市交易。灰色土地产权交易虽能使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但结果却使市场失去公开、公正、公平和公信。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和土地市场创新,从而制止土地产权的灰色交易。一是降低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占有和使用成本,加大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灰市交易的惩罚成本。二是在国有企业改制成企业重组过程中,必须按照促进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要求,进行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规则的创新。三是清理各种土地收费项目,原则上取消一切土地收费,使土地收费转变为地租或地税形式存在,并强化土地税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因公益需要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性质应界定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于补偿层面,应确立出让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二元化的补偿规范体系。对提起收回的出让土地使用权,须退还剩余年限的出让金和按照市场价格评估补偿。对提前收回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须对土地使用权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投入给予适当的补偿。对收回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市场价格补偿时,需将因政府投资等因素致该土地使用权极差地租提高而产生的增值利益返还给社会,由社会从事公益事业。提前收回原因的公共利益要件和收回须遵循的法定程序应准用房屋征收制度的相关规制。  相似文献   

4.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用地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交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活跃,划拨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行为日益增多.如何搞好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本文试图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与分行业会计制度不同 ,其中许多规定需要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依靠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职业判断。本文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土地使用权”核算中的六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蒋巍  张昊 《社会科学家》2005,(3):116-118
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所有权是两个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权利,也是目前困扰民法学界的一大难题。在我国不动产立法过程中,围绕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及其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笔者试从两者法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作一分析,建议未来的物权法应按照“二元主义”的原则,采取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相互分离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方式已经从平面走向了立体,空间权制度在备围立法上相继得以确立,而我国尚没有关于空间权(或空间使用权)制度的专门立法,这与我国对于空间利用的社套现状极不相称。本文通过对于空间使用权的理论研究和对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立法分析,井结合《物权法》革案,提出我国空间使用权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是我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彻底走向市场经济的最终历史任务。它可以打破目前我国农村半市场经济、半自然经济的家庭经营格局 ,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 ,土地市场将以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形式出现。因此 ,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 ,加快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所有人为牟利而订立的划拨土地上单位集资房买卖合同的效力无论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划拨土地上单位集资房是政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兴建的政策性住房,只有符合条件的特殊对象才能享受,其价格包含了国家财政补贴,具有社会福利性质,所有人并不具有完整处置该房产的权利,是一种有限产权的房屋。所有人私自转让该集资房的行为不仅使国家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措施落空,而且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所有人私自转让该集资房而订立的买卖合同应当一律认定为无效。  相似文献   

10.
张磊 《理论界》2010,(2):47-48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呈现城乡二元体系并存的现象,因此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有了一些难点。本文对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问题和流转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城市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问题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物权的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林地使用权抵押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权抵押是当前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有关森林资源的立法简单地将林地使用权等同于承包经营权,现行法律又禁止以家庭形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导致了实践中作为林权重要权利之一的林地使用权存在抵押不合法的情形.如何在立法价值和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更好地实现林地使用权人的收益权,发挥林地使用权人的积极性是实现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明确建设用地的范围,既有助于明确其权利归属,又便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充分利用土地.对于如何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纵向范围,现行立法并无明确规范,且与民事法理不相一致.地下停车库的权利归属,应根据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不同基础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都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中的“适度”指的是时间上的适度,而非空间上的适度,这一理念已有完善的法律前提,但模式尚待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地票交易是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土地交易所内以出让等方式流转,在法律上是一种特许权交易。地票持有人享有地块选择权和开垦费用补偿权。地票交易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权利内涵、完善交易规则、健全配套制度,以期为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多地少的现实面前,存量建设用地必须向节约集约化利用方向发展.而农村宅基地粗放利用的传统,使其成为集约化利用的重点.在集约化利用的探索中,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政府出资征地拆迁模式、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共同出资建设农民公寓的村改社区模式、村集体自己出资的自我改造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从尊重农民宅基地的土地物权、保障其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应当着力做好提供规划服务、跨村协调、招商引资、环保把关等工作.对地方政府参股投资的,应规定刚性的占股比例;对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服务的,应当限制其利率水平;对历史遗留的拆迁安置房的产权问题,也应当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独创的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对于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但规划编制实施中会引发多种规划衔接、地方发展权调整、生态补偿、府际利益协同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应当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法治化。具体措施包括:在发展规划法中嵌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内容,确立该规划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体系的法律地位;建立规划衔接制度,构建多规合一的机制与规则;调整地方立法和产业政策,使之体现不同功能区政府的差异化事权;回应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在生态预算中强调生态环境的生产力价值;构建中央政府主导的府际利益协同机制,促进府际协议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货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货币是网络服务商为解决网上小额支付而推出的一种具有准货币性质的电子支付工具。网络货 币的产生和发展对现行金融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如何规范和促进网络货币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认 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电子代理人即《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中的自动电文系统,其并非法律主体,只是电子订约的工具或手段。自动电文系统订立的合同归属于自动电文系统的使用人,立法不应因没有人的事先审查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公约》关于电子通信错误的规定突破了合同法的公认观点。我国应对自动电文系统及其法律效力等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退出:宁夏平罗试验区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周云 《学术探索》2012,(8):25-27
根据现行有关民办高校的法律规定,可以对民办高校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发现很多法律问题,可以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法律性质,却难以判断民办高校是否属于法人以及属于何种法人。建议引入"民办事业单位"的概念,将非盈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事业法人、将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企业法人。《民办教育促进法》存在的不合法之处,却是合理的和符合实际的,因此需要修改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