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和债务问题,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陇海铁路债务的形成、整理。分析认为:陇海铁路债务是近代中国资本匮乏下的无奈选择,它有效地促进了铁路的延伸,也成为长期无法摆脱的梦魇;其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内外债并举,逐步形成中外资本联合修筑中国铁路的模式,推动了近代中国铁路债务思想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国房价与家庭债务、企业债务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理解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首先利用2007-2021年季度数据,构建了BVAR模型,发现在房价上涨冲击下,企业债务下降而家庭债务、名义利率和产出上升且均呈现驼峰状,即家庭债务挤出了企业债务;而后构建了一个含有异质性家庭、房地产部门、价格黏性和信贷约束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发现在房价上涨冲击下,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以上特征事实。机制分析表明“非李嘉图家庭”的信贷约束发挥了关键作用,形成了住房抵押效应和住房与债务再分配效应,住房和债务流向“非李嘉图家庭”,推高了利率,使家庭债务上升而企业债务下降,此时产出增长主要由就业增长推动。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比,对家庭部门实施紧缩性信贷政策,将降低利率并形成流动性效应,能够较好地实现房地产市场、家庭债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苏关系正常化中的经济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美国与苏联建交,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苏联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需要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苏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从影响债务问题的外国政府贷款基本状况、使用状况和还款状况三个方面共设置 2 1项因素 ,建立外国政府贷款债务统计监测的指标体系 ,以实现从宏观上对各省市的外国政府贷款债务状况进行统计监测 ,规范外国政府贷款的债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对我国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找出关键差异点,并对新准则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最后就一些特殊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完善债务重组准则作了一些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文采用《受信学生债务容忍度量表》对600名农业院校助学贷款受信学生开展调查与访谈。通过对债务容忍度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为高校制定相应的助学贷款政策,为控制学生高贷款违约率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实体业务的国际化发展,自然增长债务日益扩大,在报表审计中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为此论述了自然增长债务的复杂性、相关性、可预测性等属性,分析了自然增长债务的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阶段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政府建立高等学校资助体系来保障教育机会的公平,学生贷款成为我国资助覆盖面最大的项目.通过对我国12年来学生贷款政策的梳理,探寻影响毕业生债务负担的主要政策因素,计量了不同时期学生贷款债务负担后发现,学校层次和类型、就读学科专业、不同就业地区和单位等因素,都将导致毕业生还款负担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伴随着乡镇财政收入稳步持续的增长,大部分乡镇财政的困难却日趋严重,特别是乡镇的债务急剧增加。乡镇财政账户被冻结、资金被强行扣款等现象已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已经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分析乡镇债务的现状与特点、找出产生的原因,寻求化解的措施,使乡镇财政摆脱高收入、高负债的怪圈,真正步入良性循环,是现阶段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一、目前乡镇债务的现状与特点1、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江苏省乡镇债务总额(不含村级、下同)达585.9亿元,占当年乡镇财政总收入的90.5%。徐州市乡镇债务总额达6…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官方、民间和调研数据, 测算出高校债务总体规模, 研究发现:高校从1999年开始举债, 2007年为债务峰值, 随后逐年减少。高校债务总体是一个动态的量, 债务结构复杂, 存在偿债风险。从高校贷款现状、国家政策释放的信息以及国际经验来看, 举债不失为高校发展的一种筹资方式, 适度负债在当前更有利于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研究了中苏两国共产党在调整与社会党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不同做法 ,指出了中苏改革产生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视角。不仅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揭示了共产党与社会党调整关系的必然 ,更提醒共产党人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坚持自己的主体性 ,保持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清醒态度 ,才能在改革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柏林墙"事件后,第二次柏林危机开始走向消退阶段。为了尽快在柏林问题上与苏联达成临时协定,肯尼迪政府竭力推动对苏谈判政策。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肯尼迪政府力图排斥联邦德国的影响。然而,没有阿登纳政府的合作,美苏谈判就无法取得进展。在涉及到联邦德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不可能绕过联邦德国。  相似文献   

13.
1949年6月,刘少奇率团成功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新的一页,为中苏两国结盟作了必要准备,为新中国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争取到了有力外援。战后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刘少奇的个人禀赋以及他在访问过程中外交技巧的恰当应用,是此次访苏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国际政治舞台上发生的最大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统治集团的蜕化和变质。俄罗斯复辟资本主义以后,在推进私有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直到今天还在低谷中徘徊,重新崛起的希望还很渺茫。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史为鉴,排除了形形色色的私有化思潮的干扰,坚持改革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5.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自1959年革命胜利至今,却一直遭受美国的封锁与打压,这就使得古巴不得不将对外政策的重点转向苏联。但事实上,在苏联解体之前,古巴与苏联关系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古苏关系的变化发展,并进一步揭示出苏联解体之前古苏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产生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在当时条件下把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必然结果。该冒险主义在关于中国革命的形势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问题等方面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不顾本国国情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这一教训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10多年来,作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苏联文学教学,一直处于失范和无序状态;苏联文学研究也缺乏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宏观研究,史料发掘和史实考证较多,理论梳理与宏大论述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确定苏联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文化价值取向,正确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当下研究重点,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陈洁 《国际论坛》2013,(6):8-14,77
欧盟弹性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其与欧洲一体化中的危机在时空上呈现互动的关联。欧债危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危机,对欧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考察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及成员国的发展动向,不难发现危机导致欧盟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分化明显,并推进欧盟部分成员国在一些政策领域深化合作,强化了欧盟弹性一体化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欧盟能否借助弹性策略来推进欧元区结构改革和深化合作,这无疑需要欧盟拿出彻底化解危机的政治意愿和果断行动。从欧债危机的根源和欧盟的异质性程度来看,欧债危机的彻底解决需要更长的时间,有限的弹性手段有助于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并将进一步推动欧盟弹性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兴起,美苏核对抗的成本逐渐加大,收益减少,国际影响不断减弱,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苏核力量对比的消长,促使美苏最终走出核对抗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制约美苏核对抗关系各种因素的分析,论述美苏核对抗困境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威 《国际论坛》2011,(2):27-32,80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整个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直接关系到中美苏印巴五国之间的互动以及政治—外交—军事多重博弈。苏联的危机政策有一个显著的转化过程:由危机初期对东巴独立运动抱以同情态度,但又小心谨慎地避免直接介入逐渐转变为直接介入,与印度结盟并支持印度军事手段解决东巴问题。促成这种政策转变的直接动因在于美苏中三大国围绕次大陆危局展开的权势角逐与战略竞争,其中中美关系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