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在七个多月中,他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地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等作品。1961年,经过三年酝酿与创作,巴金的中篇 相似文献
2.
德吉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97-99
继《尘埃落定》后,阿来的中篇小说《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再次出版.文章通过阿来两部中篇中"新写实"的文学现象的认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现代文明吞噬掉的诗意与浪漫的原生态文化,以及对这种"失落"情怀的追忆与叙述,并对这种以文学形式展示的文化原土关怀的文本启示,进行了解读与传达.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一系列英雄形象,有创世的女娲,末路的后羿,治水的大禹,复仇的宴之敖,这些英雄背后都蕴藏了极大的悲剧。探索英雄背后的人性悲剧,会使人感受到世间的悲凉,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4.
在这部小说中,母亲复杂的爱最终导致了埃里卡的心理变态和婚恋破灭。畸形的家庭结构、错误的教育理念、性格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相辅相成,制造了埃里卡她们漂萍般的命运。埃里卡的人性已经遭到了扭曲,连爱情的玫瑰也是病态的。在这些看似夸张和扭曲的故事背后,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无情和主人公的无奈。 相似文献
5.
人性生态与政治文明缺陷的瓦解与批判——兼评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随风飘散》、《天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康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8):176-181
藏族作家阿来十年来连续推出的《尘埃落定》、《随风飘散》、《天火》三部长篇小说取得了骄人的实绩.《尘埃落定》描述的是土司集体的毁灭;《随风飘散》以及该小说的前身《格拉之死》,描述的是民间集体的人性杀戮;《天火》描述的是集体的迷狂.这些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生存状态和人性生态的现场,不是在建构,而是在描述体制崩溃、精神瓦解的过程、追问着瓦解消亡的根源,因此,从整体来看,阿来文学,正是对于人的精神生态缺陷、政治文明生态缺陷的瓦解与批判. 相似文献
6.
胡牧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83-87
从中西英雄史诗电影塑造英雄的面向和特征出发,以《嘎达梅林》和《角斗士》为例,比较中西英雄人物形象和叙事模式的异同,可以揭示中西民族精神和文化异同。在英雄人物基本的道义品德、遭遇结局上,中西电影塑造英雄人物的套路是大体一致的,差异在于西方英雄偏于神性和个人化,中国式英雄偏于群体性和超越本己性。 相似文献
7.
陈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1)
不同的叙述视角讲述同样的事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现出不同的魅力。《英雄无语》以“我”的成长过程中的观察为写作视角,真实地再现了一代英雄辉煌的业绩,尤其是展现了英雄爷爷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相似文献
8.
王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2):73-78
当代社会 ,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对传统及现代主义构造的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彻底怀疑和颠覆中 ,逐渐完成着对时代精神内核的改造。从电影《英雄》中 ,我们感受到艺术在商业现实性和文化历史性间徘徊的艰难处境和文化转型时期带来的思想阵痛。透过围绕它的争论 ,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文化思想同后现代文化理念的激烈碰撞 ,在非理性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语境中两种文化审美意识的冲突。《英雄》既固守传统文化思想 ,又期望通过后现代表现手法传达出“和平”的现代理念 ,这就决定了它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尴尬状态。但不管怎么说 ,其探索、追求上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吴玲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以弥尔顿本人的“反三位一体”神学观为切入点,以史诗《复乐园》中不为学界关注的第二重诱惑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从两方面解读史诗英雄耶稣。首先,弥尔顿为全面展现耶稣的“内在精神”之品质,基于认知层面的第一重诱惑而设计了第二重诱惑,具体针对耶稣在物质、知识和意志另三个层面的需求;正是恶魔撒旦的持续诱惑使耶稣展示为“特选的完人,去拯救世人”。其次,弥尔顿设置耶稣抵御撒旦时的回应始终“简短”,而这是对抗邪恶最有效的回击策略。这两点共同构成弥尔顿将耶稣塑造为“基督式英雄之原型”的匠心。 相似文献
10.
桑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
英国魔幻作家托尔金是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学家和史诗《贝奥武甫》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其作品《魔戒》中融入了北欧神话和英雄史诗的英雄传统,且英雄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都带有基督教的烙印.《魔戒》对古日耳曼英雄传统的沿袭和对基督教的皈依,使中世纪英雄主义和基督英雄主义在作品中同现,是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基督教文化的撞击融合. 相似文献
11.
王寰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59-62
英雄理念是鲁迅复杂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鲁迅从倡导个性主义的需要崇尚英雄。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是其英雄理念的重要内容。鲁迅区分了建设性英雄和破坏性英雄。英雄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他英雄理念的重要方面。在鲁迅英雄理念和他的启蒙实践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叙事是其英雄理念的形象化显现。 相似文献
12.
王万鹏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29-32
现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和学者废名先生 ,其小说清婉恬淡 ,具有田园风味。《竹林的故事》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从中可以看出 ,废名早期小说的艺术特色为 :超尘脱俗的诗一般意境的营造、自然清新的语言、散文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董俊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4):60-67
简述了英美小说理论从前詹姆斯时期到三大小说理论专著发表期间的发履历程,总结并评介了重要的小说理论观点(尤其是小说理论专著的观点)及其对小说美学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91-94
《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并非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完全是坏” ,而是在基本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对人物进行了全面和多方位的刻画。尤其在曹操、关羽、周瑜、刘备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既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或二者兼而有之 ,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秦可卿故事的改写是《石头记》成书过程中的重大变动 ,将原稿中的“淫丧天香楼”改成“死封龙禁尉”是曹雪芹遵照后于脂砚斋的评批人畸笏叟的意见所致。曹雪芹改写的时间当在壬午年年初 ,其改写起讫的章回是第 1 0回至第 1 3回。这一改写所留下的信息 ,为版本流传、创作过程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探研空间。 相似文献
16.
贺文婷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8,27(1)
通过对《红楼梦》成书过程的考察,史湘云人物出现在很早的早本中,后来由于《风月宝鉴》的加入及曹雪芹个人创作主题的改变,造成了史湘云人物在情节和结局设置上的某些疑点与矛盾。在今本《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代表的是美好人格美的被毁灭和个性的被压抑的悲剧。从史湘云表现的各种性格特征与曹雪芹的个人经历结合思考,发现史湘云人物不仅有许多与现实中的曹雪芹的二重人格相契合的思想和行为,更有曹雪芹所欣赏的魏晋风度包含的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性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5)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52-54
宋元明时期 ,“疯僧戏秦”故事由早期笔记的片言只语发展为完备详细的独立故事。其间 ,元杂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明传奇《东窗记》为两部具有关键意义的作品。“疯僧戏秦”集讥讽秦桧诙词妙语为一体的文学化进程 ,体现此情节流传的核心意义 ,即寓庄于谐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9.
胡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7-94
《京华烟云》作为我国20世纪初的一部优秀小说,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其成就虽不及《红楼梦》,但堪称是家族叙事小说中的杰作。《京华烟云》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叙事手法、语言表达及所传达出的悲剧意蕴等方面对《红楼梦》都有所借鉴并在主题上有所深化。因此,关于《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借鉴与继承的研究,其意义不仅涉及小说影响史研究范畴,更对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研究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其中蕴含很多值得挖掘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借女娲炼石补天、木石前盟等古代神话故事创造了新的长白山亚神话,并将美丽的灵石传说运用于小说的构思,强化灵石崇拜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建构虚拟的太虚幻境,借用宝镜春囊的魔幻效应,展示了满族古老的纯情文化和异彩纷呈的萨满神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