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已经跨入本世纪的最后10年,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人类将步入下一个世纪。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人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心态去创造未来和拥有未来?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和魅力的话题。 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类的本性。这种超越意识无论是根源于人类“目的的未完成性”,还是根源于人类对自由的渴望,都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其创造意识和超越意识的形成,必然植根于其悠远的文化历史氛围之中,人作为主体其进步的标志与文化创造的历史进程是相互…  相似文献   

2.
制度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生存离不开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资本。制度文明是一种涵括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又独立于二者的文明形态。制度的文明化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体的文明化水平。以权利本位理念为灵魂的制度文化 ,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涵的规则体系 ,以廉洁、高效为运作准则的制度组织分别为制度文明建设提供着精神驱动、规则支持和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共建并进,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科学协调发展。一、精神文明的内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里.精神文明的内涵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世界得到了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它主要包括王个方面:一是指精神发展,包括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信念、意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5.
高扬理性之光——文艺批评与精神文明建设●许文郁一、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现状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转轨文化转型,商品经济的大潮激发着人们的各种欲望,传统的社会中心价值趋于坍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文学作为社会精神的记录,其价值选择也必然...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产品的共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产品指的是科学、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等观念形态的产品,它是人类精神劳动的产物,是精神生产的成果。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精神产品被创造出来。当今世界是一个一体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广泛、紧密。在这种形势下,能否善于吸收并尽快吸收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关系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两个文明发展的速度,关系到各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执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排斥外来文化,拒绝吸收外国的精神产品,使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产…  相似文献   

7.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作为精神生产者的创造物,是一种精神客体,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因而它与社会主体之间具有多种价值关系;它本身具有多种价值属性。 1.精神产品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各种精神产品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能满足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因此具有巨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自然科学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斗争经验的结晶,是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社会科学则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经验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它们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 搞精神文明建设跟搞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只有按照它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因此,研究,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就成为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党的十二大报告关于两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精神文明内部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等等的论述,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揭示。下面,试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来探讨一下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问题。一、文明是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曾经创造过、并  相似文献   

9.
审美心态,在人的整个心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社会审美心态,乃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尺之一。文学艺术史上进步的文学家、艺术家,无不关心人的审美心态,关注整个社会审美心态的健康发展。因为审美心态,关及人们在什么情状,何等程度上,创造并享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老舍所处的旧中国,是一个各方面都很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凡  马毅 《学习与探索》2006,(2):192-194
文化的主体是人,它是人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工具体系的创造、积累和传承,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知识的系统化。文明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实体,它是由文化成果凝聚而成,是人类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社会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客观实在和外观显示。文化既产生、传承于社会,又能动地推动着文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与病魔斗争     
正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们见识到了病毒的威力,也让人们回忆起历史上数次瘟疫、鼠疫造成的灾难。在这个适合生命繁衍生息的星球上,人类从诞生伊始便要与其他物种共享世界。其中既有如大象、狮虎这样的大型动物,也有如细菌、病毒这样肉眼无法看见、却能够杀人于无形的生命体。曾经,人类还没有掌握细菌、病毒致病的奥秘,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之初,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构筑了不同的文明舞台,造就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罗马时代,人们崇拜神,认为神创造了人与万物,神也创造了法律,因而法律是一种永恒的,普遍的自然法则。西塞罗就是这种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和典型代表。他认为法的本源既不是产生于人类的思想,也不是民族的习惯,更不是国家和执政者的创造,而是来源于神的…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业的发展和成功都需要一种精神作动力,它决定着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队伍素质、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提炼社保精神是社保事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提炼社保精神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人生是人类千古常新的课题。自从人类揖别古猿,创造了自己的人类社会之时代起,人生就作为人类必须认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摆在人类面前。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伦理学家等创造了无数的关于人生的神话、传说、著作和学说,人们对于人生的艰难困苦、际遇的坎坷不平发出了无数次撼人心肺的感叹,产生了不少闪光的人生思想。然而,这些还都不是完整意义和科学形态的人生科学。把人生从实践变为科学,把分散的理论上升为系统的科学,这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精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已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使之日臻完美的基础。科学正直接和间接日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与自然界、与社会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当代科学正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独特的“震源”,对人们认识周围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那么在这一新形势下,哲学又起着什么作用呢?在这个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哲学对于个人的、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变得越来越小吗?  相似文献   

16.
邹广文 《创新》2014,8(6):125-125
<正>社会发展问题进入学术研究视野,源于"现代性"逻辑在全球的滥觞。我们知道,自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之最大特征就是"速度"和"效率"。进入21世纪,资本的扩张更为迅捷。现代化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享受,但是伴随物质、技术与经济的增长,人的精神与文化世界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技术与精神的失衡成了阻碍人们现代化步伐的突出问题。人类在享受着现代人类大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也在痛尝着其所带来的苦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围绕着解决企业管理中人的问题,理论家和企业家们,进行了全方位、多维性的探讨与实践。诸如加强思想工作、寻找合理的分配方式,解决不合理的劳动人事制度等等。可是,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这个领域,不少人仍讳莫如深。其实,资产阶级为人类创造的文明,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道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决议》还提出要“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18.
有来有往     
《青岛画报》2013,(9):2-3
博物馆的产生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无论以前人类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本期特稿为您呈现《神奇的博物馆之旅》。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源本混沌而无经纬之分。始自人类生存之需所创化的经纬二线,肇启人类以智慧寻择生活的创造。远古的编织技术延绵数千年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经纬之术、经纬之道、经纬之法、绵长持久始终与人类的生活、文化和审美活动密不可分。以应用、实践、认识,形而下至形而上,经纬的内涵和作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演绎着日臻丰厚而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理论所关注的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人们深刻反思科学精神对自然科学的物质功效,与对社会科学的精神功效的整合,这也正是科学精神价值统一体的深刻内涵.科学理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精神的价值理性有着内在的逻辑统一.从文化价值论层面、科学认识论层面、科学价值论层面、科学方法论层面探索科学精神价值理性,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精神体现出科学价值理性;反思人与社会关系,科学精神体现了社会价值理性;反思人自身的思维运动,科学精神揭示了精神价值理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赢找到了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