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弹性:积极心理学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123-126
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当个体面临逆境等危险性因素时,来自个人特质、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会交互影响而构成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促使个体的心理弹性得以发展,以保护个体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及《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4-6年级的290名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不高,心理弹性与心理症状(MTH总分)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情绪调节因素在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家庭支持及人际支持.这一研究结果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小景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40-142
心理弹性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其心理弹性的两大影响因素,所以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大学生群体中来,探讨其心理弹性,希望能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4.
郭春涵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1)
留守儿童的"标签化、问题化",是当前许多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倾向之一,这无疑是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心理弹性是一种保护机制,高心理弹性能促进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途径:建立积极留守观;引导留守儿童对留守现状理性、客观的认知;建构多元社会支持系统,是学前对留守儿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群体特殊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等各方面的影响下 ,心理负荷不断加重 ,心理障碍发生率日渐增多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和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对5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亲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和父亲的身体互动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坚韧特质;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力量特质;父母关系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特质。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心理弹性的良好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对其工作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440名幼
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心理弹性总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在教龄、学历、年均月收入、
编制和园所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坚韧性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良好,偏保守型思维和行为;在力量性方面,工作
态度良好,但工作进取心不足;在乐观性方面,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较强,但缺少文化乐观。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幼儿园教
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幼儿园要提升园所培训效果,加强文化建设;营造社会整体支持氛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大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对3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体验到的学业挫折感越弱;社会支持通过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学业挫折感。结论:高校管理应提供多元化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途径,强化其心理弹性,弱化学业挫折产生的冲击,进而优化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校园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YIN Chao-feng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应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素质教育应以超越直接的功利目的为主要特点,着眼于人的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和锻炼一个人正确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丁闽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374-378
进入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中医心理学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心理“治未病”思想、中医心理“整体观念”、中医心理“阴阳”辩证理论、中医心理“养心”方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成果,对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及评价标准的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相对的、理想的衡量尺度。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是:从治疗模式转向发展模式;团体辅导成为主要辅导形式;加强了低龄预防性辅导。 相似文献
14.
唐戎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
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82名IT专业学生进行测量,通过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文理科、本专科、是否学生干部等都是影响IT类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团体心理辅导由于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17名大一学生开展6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SCL -90、“大学生活你过得快乐吗”调查问卷和团体辅导效果调查问卷,对17名学生施测。研究结果表明,较团体心理辅导前、辅导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敌对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以心理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社团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师资、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咨询理论和传统教育方式等方面论证了心理社团存在的意义,进而为发挥心理社团的载体作用提出了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曜良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77-79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人格品质、调控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心理意向、安全感、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扩招,中国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测验是评估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验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量表误差,二是测验过程缺乏标准化。我们应该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心理测验专业人员、制定出“小”常模等六个方面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尤为重要。为此,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健康心理的标准,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通过个体方面的自我调适和社会方面的共同配合等多种途径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童矫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4):90-94
健康乃人之共愿 ,求美则堪称时代风潮。本文首先探讨形式美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及其基本法则和人的爱美心理 ;其次分析了容貌美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格式塔特征和心理特征 ;最后阐述心理健康与美容的关系 ,揭示了维护心理健康、训练典雅风度和塑造生命活力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