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秦文君是一个自我意识、童年情结很强的作家,新世纪以来的创作文体特色凸显,作家的童年在文本中多次闪现,显现了一位创作与人生交织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独特状况。以秦文君2000年以后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解放儿童的儿童文学观,充分挖掘作家本人和她的小说文本的精神世界,力图与秦文君的作品进行一次比较个人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阅读张爱铃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我们几乎可以忽略小说的背景,而将它当做一部当代作品来看.因为作家恪守了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这让她成为不过时的小说家;她在作品中展示的是超越国界和时间的人类的情感世界,因而她的作品又是一部人类的情爱史.从对这部小说的构思、人物、内心描写以及叙述视角等这些小说元素的考察,我们将会找到这部作品魅力长久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人眼里,先天性脑瘫的她是根草,可奶奶却坚信她是块宝. 她在奶奶的背上长大,只有小学文化的奶奶,为了她开设了一个人的“移动课堂”,给她当老师.中学时,奶奶给她当同学,陪她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她的异想天开,被奶奶当成“金点子”,并用最后的力气助推她的生命开花:凭借一部又一部小说,她先后加入了成都市作家协会和四川省作家协会,曾被评为“中国骄子”和“天府榜样”,并受邀到成都各大高校演讲.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翠姨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萧红采用平视叙述视角,使人体会到翠姨之死,一方面是呼兰小城那愚昧、保守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翠姨自身软弱的性格和对男权至上传统道德观念习俗的认同深深毒害了她的思想,这也是她悲剧归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来自美国中西部小镇红云镇的威拉·凯瑟和中国北方偏远小城呼兰的萧红在她们各自的代表作《啊,拓荒者!》和《呼兰河传》中生动地表现了边疆的风情.她们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文坛沉浮和曲折的感情经历,并在各自的代表作中描写了边疆的严寒和人们的冷酷,同时也以抒情的笔触书写了边疆人们的温情与关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童年的回忆是一个主要的主题形态。童年的往事虽已久远,却是中国现代作家心灵中的一个乐园。他们追怀儿时的百草园,怀念亲情,也有着对人类童年生命状态的思考。现代作家的童年回忆也给我们提供了以童年的言说走入现代作家心灵世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泪光中的追忆——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张爱玲特有的冷静精致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流露出作家对人生和情感的悲观情绪,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作家童年的创伤性体验让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女性意识。她用苍凉老辣的笔触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采用对照的写法,以女人的强悍来对照男人的懦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强女人,弱男人"模式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男性批判意识,是她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9.
一、党给他的创作以生命 彝族作家李乔是以他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而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的。这部小说的第一部《醒了的土地》发表于一九五六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反映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民族——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个值得祝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在她的土著题材作品中,努力克服种族偏见,对土著民和土著文化倾注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还对土著女性的不利生存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使得她的土著题材作品既有反对种族主义的一面,又有关注性别歧视的一面。本文结合《库娜图》等四部作品,探讨了澳大利亚土著女性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她不幸的人生遭遇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美学中缺失性体验理论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爱的缺失是萧红生命历程中独特的体验内容,这种体验是她创作的一个动因,也影响到其作品的倾向性。主要表现为:父爱的缺失,导致她对父亲的憎恨,从而上升到对统治阶级的憎恨。爱情的缺失,使她有感于女性自身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爱的缺失,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她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描写了小城里一个普通女孩子翠姨朦胧而短暂的情感人生,在细腻温婉的叙述中勾勒出自我心灵的轨迹。从某种角度来说,翠姨就是萧红的另一个自我,这在萧红其他小说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当代著名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一直关注国家历史真相,作为获得过布克奖女作家,她的作品通常是以小见大,在看似平凡简单的家庭生活中蕴藏着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作家最新作品集将1945-1953年作为发生背景来展开叙述,这8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通过对一个个发生在个体家庭中的故事,以童年的视角细心描绘和讲述,反映出整个国家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从而引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镇江有位女作家,叫金秉英。她名不见经传,却是位老作家,三十年代发表过多部长篇小说,曾是北平第一位女记者,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搁笔近半个世纪。1989年,她再度出山,几年来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了数十篇散文。这位沉默多年的老作家传奇般的亮相,引起了一些传播媒体的关注,1993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栏目播放了金秉英访谈录产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竟有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这不由使我们在惊叹之余升起了敬仰之情。然而,今年年初,她却溢然长逝了,这又令人在惊愕之余产生了深深的遗憾。她,如同一…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主要是以作家创作实际为其对象,对作家创作经验加以认真研究和总结,并给以理论概括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但其中也涉及许多民间文学作品。刘勰在对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的论述中,表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似乎尚未引起《文心雕龙》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我们认为,刘勰的民间文学理论是他的整个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理解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三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作品入手 ,比较分析了作家人道思想的共同内涵 ,追溯发生这种“类似再现”现象的原因 ,阐明作家人道思想的合理性和价值所在 ,以期对文学史上这一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论述的是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并论述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价值、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等等。它对建安七子(又称“邺下七子”)作品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评论原则,是前无古人的。它对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8.
<我的光辉生涯>是杰出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最重要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说.本文从女主人公西比拉生活的五个阶段入手,探析情感和生活经历怎样影响她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和发展.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独立人格的塑造,在真实反映澳大利亚19世纪末期社会风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澳大利亚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不认同,倡导女性心理发展应该同男性一样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细雪>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太平洋战争前夕大阪富商莳冈家四姐妹分家以后各自不同人生的故事.本文对作品叙事视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小说的主线虽然是排行第三的雪子经多次相亲后终于找到人生归宿的故事,但作家通过她的二姐幸子这一典型的日本主妇作为视角人物,同时结合多视角叙事来展开情节和观察事物,创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古典唯美的世界,使作品表现更显张力,这些也反映了作家中年以后思想由年轻时对女性肉体狂热崇拜的"恶魔主义"转变为向日本古典传统的回归,创作手法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一.蒋方舟:“90后美少女作家”,已出版9部作品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近日,她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5日到搜狐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为此蒋方舟凭借自己少女作家的优势被清华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