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供给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的供给偏好整体上偏离于当地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偏好,并且这种扭曲型偏好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内生出区域之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距。为此,在保持适度财政分权的同时,应该变革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重塑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同时,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地方政府相互之间围绕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结果扩大了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差距问题,籍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加大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定程序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发现,由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的呈现城市偏向,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分配环节影响不同收入来源,城乡收入差距则不断扩大。实证检验同样发现,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城乡不同收入来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存在区域差异性,结论与理论分析以及中国现实相符。我们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从体制变革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来考量,一是通过制度变革来重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促使地方政府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财政资源,二是通过供给制度的创新,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不足是当前中国民生类公共服务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转移支付、政府规模和竞争等因素对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以GDP为基础的官员考核模式及其引致的政府间竞争诱使地方政府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向增长效应明显的经济建设领域,明显挤压了民生类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此外,政府规模、转移支付制度等也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比重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息经济学与政府间财政分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分权理论是财政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 ,指出了财政分权理论的最新研究趋势 :将信息经济学引入财政分权理论。政府官员作为一个经济人 ,具有个人理性 ,因此 ,政府官员本身存在激励行为 ,而且 ,政府是代表民众行使各项权力和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类似委托 代理关系。这都可以用信息经济学来分析。文中还简述了国内在财政分权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四川省县级数据对转移支付与县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尽管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自主权,但由于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利益需求,地方政府更愿意将财政资源用于经济领域而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导致了中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在县级层面变现更为突出。因此,政府应该在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既考虑财政的均等性同时也要注重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通过规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及建立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并改变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机制,以保证地方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5-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是影响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距的显著因素;财政支出的偏好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说明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当地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8.
运用更易操作的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系统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数,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7-2015年间的公共服务绩效水平,进而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对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以重新检验财政分权的公共服务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服务绩效表现出地区差异显著和总体态势改善的时空特征;不同视角测度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收入分权与公共服务绩效负相关,而支出分权与公共服务绩效正相关;财政分权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绩效影响的表现并不相同.最后指出,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增强现有财政分权体制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9.
为对中国分权型财政体制改革30年来的效应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的思路,在简要评述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与历程的基础上,以陕西省的历史数据为依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公共服务水平和地方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分权改革不仅明确了各级财政的职责、提高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财政体制的改革尚需要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构建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理模型,从理论视角阐述由于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效率损失,实行地方财政分权比中央统筹统分的财政集权更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验证模型结论,指出实行财政分权可以有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分权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地区差异。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人均经济增长率、金融市场环境、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而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财政制度环境因素,深度探讨财政分权、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009—2017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较低的财政分权水平会刺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随着财政分权水平扩大,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后,财政分权反而会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财政透明度是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拐点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区财政透明度越高,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越容易挤出刺激效应,更早出现两者的拐点效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债务风险水平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提要]财政投入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减贫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运用中国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结构模型,分析农村贫困发生率与农村公共服务支出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处理财政分权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降低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对农村减贫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地方专项扶贫支出有利于农村减贫,但财政分权与扶贫资金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阻碍了经济增长,同时,财政分权并未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同时,完善财政收入分权管理制度,纠正政府间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是政府管理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基本思路,分税制改革立足于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权合理分配,是财政分权的重要举措。但是实施二十年以来,出现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与不足等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其改革确立的县级财政负责的财政供给体制使之与分税制改革紧密相关,也就使得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彰显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上,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可及性、效率与公平等方面的众多问题。更优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与改进的、更有保障的财政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核心内涵.文章从中国式财政分权视角对环境污染问题给出解释,探索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及其后果,以此揭示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采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造环境污染指标,同时引入财政分权指标、地方政府竞争指标和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等控制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中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及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重,并且污染程度会随着分权度的提高和地方政府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恶化;同时,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频率也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本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提供保护,因而也需要相应的公共资金的支持.然而,政府财政困境及财政危机的普遍存在,构成了基本权利保护的限制条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造成了财政实践中的"马太效应",使得基本权利的均等保护问题成为"平等权"等基本权利保护中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应对之道在于构建有效的财政控权、财政分权及财政平衡机制,适时推进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中国日益扩大的地方间财政差距和经济差距,文章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财政资源分配不均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制度根源,利用1994—200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财政资源分配不均等和地区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计量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但它对于财政资源分配均等化产生了副作用,增长与均等之间存在取舍关系。此外,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调整区域经济起到"双面作用",一方面促进了财政资源分配均等化,另一方面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财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下,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大于其正面的激励效应。此外,财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跨时和跨区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分权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何影响.文章从竞争视角阐释了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在短期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长期将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地方竞争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更为激烈,阻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实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主体,分权是牵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将财政分权与环境分权分离讨论,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门槛模型实证考究了多个维度的财政分权、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有助推作用;(2)环境分权以及财政体制不平衡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有负向影响;(3)进阶研究发现,高财政支出分权有利于推动环境污染治理,而高财政体制不平衡将进一步放大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负面影响。因此,围绕促进地方政府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可针对财政支出端进行重点改进以解决财政体制不平衡问题,同时应多措并举促使地方政府规范、合理和有效使用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