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田传论》是当前关于李广田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它的成功,给文坛增添了一朵新花。我读后,非常激动,正如李广田生前常说的:“心里热呼呼的!”暂不说书的召唤力,我想先说说:“我与李广田。”我和李广田虽都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是同事,而实际上,他是我的老师。本书所展述的李广田创作与教书育人的一段不平凡的生活中,就有我同他相处的日子:他指点我的创作,他向我传授  相似文献   

2.
时光老人的脚步是那样无可阻挡,摹然回首,当初我进入《江汉论坛》编辑部工作,距今已有18个年头了。从1980年我30岁到《江汉论坛》担任历史编辑,到1985年35岁考入华中师范学院历史文献所攻读博士学位,离开编辑部,有5年的光阴专职从事编辑工作。这5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编辑部是我成长的摇篮。楚文化研究,我从这里起步,攻读博士学位,我从这里启航。往事历历,令人感慨万千。1980年初,正值国家在粉碎“四人帮”后,社会科学和文化事业百废待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向社会公开招考科研人员,我跃跃欲试,想成为专职科研人员。为…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魏义霞女士的哲学新著《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功底扎实、立意新颖,读后深受启发。以史为据,无据不言,是该书的一大特征。作者系以中国古代列位方家有关命运的色彩纷?..  相似文献   

4.
<正> 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肖洛霍夫的作品,无一不表现了他对“人”的内涵的深刻理解.顿河两岸的人的灵魂,在肖洛霍夫的笔下,呈现出种种真实,《人的命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部被称为短篇小说的作品,却包含了极其复杂深邃的内涵.它是作家对战争的沉思实录,是对战争与春天、死亡和生活这些两极问题深沉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余太山本文旨在说明《后汉书·西域传》所传有一部分摘自《魏略·西戎传》。确认这一点不仅有助于这部分文字的厘定,亦有助于这部分材料的诠释。(一)《后汉书·西城传》序称:"班固记诸国风土人俗,皆已详备'前书'。今撰...  相似文献   

6.
王蒙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见证者、反思者,其人生的诸多"拐点",反映了共和国历史的曲折.<王蒙自传>不仅仅是王蒙的"个人记忆",也是共和国的"精神自传".人并非都是历史事件的受害者、牺牲者,也是责任者.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人-妖"式的简单化思维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近年来对待尧、舜史迹的态度已慢慢趋于一致 ,即认为尧、舜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仅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儒家先哲们将其作为太平盛世的理想的君王形象 ,也决不是出于伪托。但是 ,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历史定位 ,并不就意味着从此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历史问题。因为人们从先秦儒家的著作中所记载的零星材料来看 ,是无法毫无怀疑地将尧舜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移位到历史人物的行列中去 ,此处的疑窦还很大 ,材料矛盾重重。因此 ,在目前就需要学者们利用现有的资料 ,对来自各方面的 (包括史传、传说、神话等 )有关大舜的事迹做一番细致的…  相似文献   

8.
刘霁 《理论界》2007,(2):211-213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义霞教授在其新著《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以下简称《天·人·命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对于命运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对待命运逐一做了阐释和论证。凭着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作者从这一独到的视角,以高屋建瓴的恢弘气势带给人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天·人·命运》的突出特点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把握命运的整体,并在设计上做了新的尝试。全书注意章节的上下衔接及其内在逻辑的有机联系,书中上、下两篇的排列顺序不仅为该书表达的先后次序,而且内涵了作者理论思想的逻辑结构。这种安排不仅表明…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8,(2):154-160
论文运用叙事语义学方法对《醒世姻缘传》的文本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论文从欲望、义务、知识和意图等方面考察女主人公薛素姐的行动,通过分析冲突和事件的起因和后果对人物行动和情节结构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素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采取行动,打破了各种社会规范,引起了她与周围人物的冲突,结果在无意之中拆毁了自己的生存保障系统,最终导致了命运的反讽。《醒世姻缘传》通过素姐故事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密切依存关系,表达了一种清醒地看待现实的理性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发表50周年,近日,南京出版社推出了论文集《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学》。该书是由陈辽主编、十多位教授、副教授集体撰写的。它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文艺的经验,《讲话》在文艺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我国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了颇有理论深度的概括和总结,对许多疑难问题有明确而新颖的阐释,体现了当代研究《讲话》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五届年会1992年10月9日至13日在山西临汾举行,会议收到论文96篇。我刊特邀请四位屈学专家从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次盛会的学术概貌。限于篇幅,本期选登了13篇论文的提要,以飨同好.各篇提要,均录自会议印发的《论文提要》,其中两篇因原文太长,本刊作了部分删略。  相似文献   

13.
《高僧传》延续了《左传》、《史记》以来的"记梦"传统,对梦文化及梦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书中所述帝王、传主、他人等不同类型之梦,展露出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印证着中土与佛教两种文化的共生互融。书中诸梦虽有区别,但其要义都在宣扬佛教义理,沟通现实与超验世界,而不同类型的梦境描写也在审美、情节及题材方面丰富了《高僧传》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文洁 《学术界》2003,(6):222-226
《世说新语》“文学”门分为“学”与“文”两部分 ,两部分记载的事例各自按照时代先后排列。“学”的部分主要记录了关于注解经文的佚事 ,“文”的部分记录了创作诗文的佚事。“学”与“文”有着内在的联系 ,但也有所区别。辞、旨的命题共同出现于“学”、“文”二者 ,而“情”的因素则是“文”所独有的。“学”的部分注解经文的方式从阐释经文到独出新见 ,其中蕴涵着个人性与创造性的因素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世说新语》“文学”中的内容表现出“文”与“学”的联系与分离 ,显明了“文”的特征及其逐渐独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了朱泚的叛乱。开初奉调参加平定叛乱的军队,有李怀光领导的朔方军和李晟领导的神策军。李晟的军队还受李怀光的指挥。后来,李晟的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勤王”偏师变成保卫唐王朝,消灭朱泚叛军的主力,而李怀光的军队却由大到小,由强变弱,他本人也因背叛唐王朝走向自取灭亡的道路。这一历史现象很有启发。唐朝中叶发生的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藩镇的势力仍继续发展。到了德宗时候,皇帝昏庸无能,往往姑息养奸,藩镇更闹得厉害。河北的朱滔、王武俊、田悦联成一气,对抗唐朝中央政权。李希烈控扼郑、汴,李纳盘踞河南,梁崇义霸占荆襄,几乎把唐朝政府包围在关中一隅之地。其他地区的一些节度使,虽然未公开打出叛乱的旗号,但以防备藩镇侵并为名,闭境自守,实际上不听唐朝廷的指挥。至此,唐王朝的权力已很有限了。建中四年又发生了朱泚的叛乱,更直接危及中央政权的存亡。  相似文献   

16.
《明史》是历代官修纪传体史书中较好的一部,但也同样存在着脱漏和错误。四十余年来,一些明代藩王的陵墓相继被发掘,出土了一批颇有史料价值的墓志等文物资料,为订正《明史·诸王传》中的某些缺载和误载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这里仅举五个比较典型的例子。1.关于晋藩末王的身世《明史》卷一一六《晋王传》云:“……求桂嗣,李自成陷山西,求桂与秦王存枢并为贼所执,不知所终。”同书卷一○○《诸王世表·晋王表》亦云:“王求桂,穆庶一子,万历三十九年清敕管理府事。四十一年袭封,崇份末陷于贼”。明朝始封晋王为恭王朱桐,明太…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不存在的,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寥寥无几。然而,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却有着相当数量的儿童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少年儿童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少年儿童是主角,通篇着力刻划一、二个  相似文献   

18.
在《梓人传》中,柳宗元提出了一系列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以及其中之出类拔萃者以较高的物质待遇等主张。这对我们研究人才学有一定的意义。能者进,不能者退用什么样的人,柳宗元主张“能者进而  相似文献   

19.
杨佩瑾先生是江西的文学大家,而杨尚奎同志则是建国后中共江西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以一个小说名家的手腕来写一个国内知名的领导人,这本身就隐含着一个很大的“悬念”。因为介于文史之间的人物传记,随着一个世纪、一段革命史或建设史的消失,近年来出得不少,但能够使人满意的,并不算太多。杨佩瑾先生能象写小说一样熟练来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吗?这本书能够吸引人、会有文学或史学价值吗?读完《杨尚奎传》,这些“悬念”也就释然了。用句套话,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32万字的书的。可以说,杨佩瑾先生写得很熟练,结构谨严,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20.
马将伟 《兰州学刊》2009,(3):212-214
曾灿与魏礼俱为明末遗民,又都是清初著名文人团体“易堂九子”的成员,《清史稿》所栽二人之传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曾灿之招抚四营兵在顺治三年丙戌而非“岁乙酉”(顺治二年);其父曾应遴之卒应在顺治四年丁亥,而非曾灿前往招抚四营之时;魏礼倦游而归筑“吾庐”,应在康熙五年,而非在其“年五十”(康熙十七年)之时;魏礼享年应为六十七岁,而非六十六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