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秦代完整的法律早已佚失,过去只能从晚出的史籍中看到一些零星的记载.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为秦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秦简共1155支,四万余字,记载的是公元前四至三世纪(即从战国末期秦昭王元年到统一后的秦始皇三十年)秦代的法律,虽然是墓主喜生前抄录的部分律文,远远不是秦律的全部,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根据秦简的法律条文和其他记载,对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作一简略分析,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大大推动了秦律的相关研究。但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实际运行,仍然缺少足够的史料佐证。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司法案例的发现,充分呈现出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样貌。其中刑事侦查的缜密,审讯与判决的分离,以及疑难案件的奏谳,无不透露出秦刑事诉讼程序的成熟与发达。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宏观发展历程来看,秦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定对中国后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秦律“盗徙封,赎耐”及其释文,是研究秦自商鞅变法后土地制度最重要的一条史料,许多研究者加以引用。不过,对该释文的理解,却多失于偏颇。本文就此略陈管见,以求诸学者教正。 一、存在的问题 该史料最初公开发表在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法律问答》中,秦简整理者对该史料句读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编录的秦、汉案例文书是宝贵的法律文献,具体反映了秦汉法律的实际应用状况和原则,经与云梦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的秦律、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汉律对照研究发现:秦律规定的“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笞掠为下”的治狱思想和原则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与治狱实际存在差距;秦律严厉且缺乏弹性,禁止治狱官吏“释法”;秦在对执法官吏进行个人道德及法律教育的同时还重视对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治狱官吏进行表彰;汉初统治者在执行法律过程中存在疑罪从重的倾向,疑罪从轻原则并非始于汉初;汉初严格执行“法时”原则,强调依犯罪时所施行的法律判罪。《奏谳书》直接架起了出土秦律与汉律二者之间关系的桥梁,反映了秦汉法律的继承与发展,为秦末汉初司法制度的演变提供了依据,在秦汉法律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秦简。这些秦简,除《日书》两种而外,经过整理小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整理,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书名出版。《睡虎地秦墓竹简》一经发表,学术界立即兴起了云梦秦简研究热。一九八一年七月中华书局编辑部汇集了部分论著,出版了《云梦秦简研究》。一时盛况,可想而知。然而在已经发表的所有论著中,似乎还没有人就《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工作中的千虑  相似文献   

6.
对于秦代法律制度,以前所知甚少。自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大批秦简后,就为研究秦代法律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自云梦秦简释文公布以来,专门探讨秦代法律制度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发表的并不多。有一些从法制史角度论述案律的论文,也仅限于对秦律本质的讨论。这显然是不够的。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的法律制度对于后来的汉代、唐代以至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制,  相似文献   

7.
秦朝法律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自然有它残暴的一面,但从《睡虎地秦简》来看,秦律并非像历来史家所描述的那样残忍苛暴,秦律中也有对弱势群体即老人、妇女、儿童的保护政策,这体现了秦律仁政爱民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大批秦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及文字。其中有不少简文记述了自商鞅变法以来秦的农业生产情况,这一阶段的秦律详细记录了秦国农业生产黄金时期的具体规定,它为我们研究秦时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发现了许多规范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律文。云梦竹简中的这些律文对秦的谷物种植、土地管理、耕牛与铁器的使用、劳动力的配给和水利设施保障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也是农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秦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农本思想的内涵,发掘在粮食生产环节上秦律是如何起到了保障作用,体现出农本思想的重要性,并最终奠定了秦国强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睡虎地秦墓竹简,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的。这些竹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情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从内容来看,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占主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秦律十八种》一百○九条中,有八十七条;《效律》三十条中,有二十九条;《秦律杂抄》二十七条中,有十六条。就是在《法律答问》一百九十条中,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也有十五条;《封珍式》二十五条中,也有八条。这些经济管理措施,虽然是秦代经济管理诸规定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
1、地租与地税的分裂 秦代已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所谓“民田…租诸民”(《云梦秦简》三),秦律第一次公布了私田的“契约租佃”为统一的法律制度。“无贵贱,以田多少出人…为徭。”(同上二)也是秦律第一次肯定地租归地主,赋役归国家,农民具有二重人身依赖关系为统一的法律制度。亚丹·斯密说中华帝国地租与地税合一,这是错误的。所谓私属徒、隐民,虽往往只有一重隶属关系,民间也往往有不立租约习惯,隐民更多不立约,但是,  相似文献   

11.
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 ,史载其境内“积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 ,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秦国仓法的认识。本文依据秦简《仓律》等材料 ,对秦简所反映的秦国粮仓封阝是制度、广会 籍制度、核验制度、负偿制度、行政人事制度、宿卫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这充分显示出秦仓储管理制度的完备与严密 ,为我国以后各代粮食仓储管理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值得我们今天粮食部门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有秦一代,提倡“吏道”,重视“吏治”,把对官吏的管理提到重要地位。为了强化“吏治”,秦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推崇“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策略,极力凭借法律武器,将官吏的各项管理制度用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铨任用、政绩考核和奖惩制度,使封建职官制度开始法律化,并收到了一定效果。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有叛民而无叛吏”①即是证叫。从现自秦法制史料看:秦统治者十分重视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几乎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形容案律“无孔不入”,绝非夸大其辞。秦始皇行韩非之说…  相似文献   

13.
云梦秦简的出土极大地促进了秦法制史研究的繁荣。但由于对秦法律发展的特殊性认识不够 ,使得秦法制史研究在方法论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并因此妨碍了秦法制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不少研究秦史的学者认为,秦朝是靠“重刑主义”来维护其政治统治和阶级利益的,并把它归结为秦亡的一条重要原因。因而在评价秦朝法律时,往往出现只看到它严刑苛法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相对合理的一面。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反映秦朝法律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简称《秦律》),较为准确地使我们窥测到了2300多年前的秦朝法律的状况与内涵,加深了对秦朝法律的再认识。本文着重探讨的是《秦律·法律答问》部分中对盗窃罪及与其有关的刑事罪犯的定性与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云梦秦简·法律答问》在书写形式上多采用问答形式,对秦法律中的主体部分(即刑法)的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进行了明确解释.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犯罪论中共同犯罪的相关问题,文章拟对《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中关涉共同犯罪之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书讯     
《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对《初探》关于秦的徭役制度、土地制度、柰臣妾制度、赐爵制度及官制等篇,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删去了若干政治批判性的内容,加强了学术性和科学性;还增补了关于法律制度、户籍制度、官吏考核制度、官府手工业制度以及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等篇目。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法律便成了阶级统治的工具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外,也和道德等规范一样,在不同的国土上,还受当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由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几乎没有因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中断过,因此,中国法制的历史也是非常完整的。从最早的封建成文法——《法经》,一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相互间的发展沿革和内  相似文献   

18.
陈勇 《南都学坛》2010,30(4):20-23
一般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学者都是"刑罚"连称,不加区分,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法律条文来分析,刑与罚是有分别的。秦律中有谇(斥责)、废(免官)、赀(罚钱或物)等名目,这三者都属于罚的范畴。秦律中还有"居赀赎债"、"居赎刑罪"两种人,由于他们都与徒刑一起劳动,也都被认为是刑徒,其实这两种人的身份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战国末期今湖南一带的疆域,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主要有“秦统治说”和“楚收复说”两种说法。尤其是大家都认为秦“黔中郡”的地理沿革是当时有关“江南”问题的关键所在,里耶秦简公布以后还继续提出与“黔中郡”相关的各种见解。根据最近公布的里耶秦简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到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前湖南地区还被楚统治,“楚收复说”比较可信。对于有关黔中、长沙郡的问题,分析里耶秦简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秦设置黔中、长沙郡的说法明确是错误的,当时被设置的两郡的确是洞庭、苍梧郡.这两郡在秦一代一直存在而在反秦、楚汉战争过程中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秦简)的出土,对于推进文献记载语焉不详的秦土地制度的研究,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几年来史学界在这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论著对秦简材料的分析往往失之偏颇,因而也影响其立论的正确性。本文拟围绕着这个问题,就人们较常采用的数则材料,谈谈一管之见。未必正确,欢迎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