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农 《老年人》2008,(11):24-24
在我书房的办公桌上,端正地摆放着一张萧三老人的照片。每当看着老人的笑容,我就会想起过去我与他的交往,以及他对我文学上的奖掖和扶持。正是有了他的教导,我才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2.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多产作家,故乡是他文学情感的溯源地,对故乡、故事、故人的回忆,以及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考察作家本人的生活习惯、文学追求和作品表达的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创作的情感动因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诗歌情感相应和,即怀乡之情和迁逝之悲,使他的作品从创作情感上就具有了古典诗学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4.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历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发展。”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  相似文献   

5.
陶冶 《老年人》2010,(9):43-43
我与作家韩少功久未谋面了,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却时常想起他。 上世纪70年代,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七月洪峰》、《月兰》等作品,我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对他心生一分敬慕之情,只想找机会见见他。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人们敬重老舍先生,除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外,还因为他为人厚道,善于处世,尤其能够默默地关心、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一个大型文学精品朗诵会上,著名表演艺术家、朗诵家孙道临在登台朗诵《我为少男少女歌唱》《念奴娇·大江东去》时,只见他从舞台三层台阶上小跑到前台麦克风前,轻快、从容、潇洒、稳健。观众目睹他那光彩照人的形象、聆听了他那激昂的声音后,难以相信他已是79岁高龄的老人,全场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8.
巴金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他的一生翻译了不少作品,其中大部分为俄罗斯文学名著,而巴金本人对俄罗斯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总是试图通过自己对俄罗斯文学的理解,来为那些受尽苦难、或是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俄国作家们申冤。总之,巴金与俄罗斯文学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著名的阿拉伯文学艺术家、画家、诗人,近代阿拉伯文学的倡导者和侨民文学叙美派的创立者.1883年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风景秀丽的贝什里,家境贫寒,生活环境艰苦.1895年,他随母亲、哥哥和两个妹妹移居美国北部的波士顿,住在一个贫民区里.当时他只有12岁,刚刚读完小学.家里先送他学英语,15岁时又把他送回黎巴嫩去学习阿拉伯语.他在语言学校学习了4年,然后又回到了波士顿.不幸的是,灾难接踵而来,他的母亲、哥哥及一个妹妹先后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另一个妹妹玛尔雅娜.平日里靠妹妹做些针线活养家.20岁的时候,纪伯伦开始从事绘画和写作.他在一次自己的绘画作品展上结识了玛丽·哈斯凯勒女士,由于她的支持和帮助,纪伯伦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1908年,玛丽  相似文献   

10.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姜夏  于淼 《现代交际》2012,(9):80+79
柳下洪世泰是朝鲜中人文学发展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早早考取译官,却十多年未被任用。他的诗歌在当时颇获盛名,却因为中人身份束缚徘徊在低微末职。他秉着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自成一套"天机论",真正开展了中人的文学活动。他结成诗社,不只与中人,还与士大夫进行文学交流,并花费十余年编纂了中人文人的诗选《海东遗珠》。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其诗歌创作前后期出现的变化特点和审美倾向,以此窥视整个朝鲜译官文学的特点和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和一本刊物夏子华,现任北京东方伯乐文学研究所所长、东方伯乐文学出版网总监。1969年生于江西省修水县布甲乡,因家庭经济拮据,1985年7月,他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务农。1990年8月18日,夏子华踏上了北上列车,只身来到北京。他先后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高修班、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等学习。1996年5月的一天,夏子华来到北京申请创办东方伯乐文学研究所。几经周折,文学研究所终于成立,先后主编  相似文献   

13.
百万婚姻     
子米  倪妮 《现代妇女》2008,(8):I0001-I0001
1、我知道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他了,在即将离开学校的大学四年级,在第一次文学赏析的选修课上,在一个女生矜持的在大学中孤独地生活了三年之后。  相似文献   

14.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作家、小说家,同时也是日本无产阶级伟大战士,他开创了日本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繁荣昌盛的时代。作为日本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代表,他的成长和创作与日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融为一体。本文主要通过其两部代表作《蟹工船》与《党生活者》来分析小林多喜二的无产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来,他白天手握锄把子,晚上手拿笔杆子,花甲之年写就80万字巨著。创作之余,他自办《绿港文学》,造就中国"文学第一村",引领众多青年走上文学之路。2007年,他荣获"全国百姓金口碑新闻人物"奖。  相似文献   

16.
莫言通过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农村生活、历史场景和现代理念有机的融为一体,并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之后引发了国内外的热切关注和深入研讨。近几年,在中国的文坛上更是产生了越来越广泛地影响。莫言的文学作品能够获此殊荣不仅仅代表他本人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标志着中国文学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是中国文学时代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本文就旨在分析莫言作品的相关评论,以期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红荔 《职业时空》2008,4(6):52-5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20世纪末英美文学界兴起的生态批评浪潮使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自然文学或绿色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他的作品。他的著名诗歌《水仙花》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8.
海曼斯49岁那年秋天,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一只眼睛也几乎完全丧失了视力,并因此失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经历了短暂的伤感后,海曼斯决定重新设计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他首先想到的是写作,尽管他谈不上有任何的文学天赋和基本功底,此前他几乎没认真读过几部文学作品,也从未写过任何与文学有关的东西,但他还是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来,开始跋涉于一个陌生的领域。 最初的两年间,海曼斯在收到了超过七百封的退稿信后,才在一家发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就是这一小小的成功,却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继续勤奋地笔耕不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少年:文学天才自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  相似文献   

20.
张磊 《现代交际》2013,(10):59-60
哥特式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有着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于去找寻对生活、痛苦、死亡的另一种思考。本文通过哥特文学巨匠埃德加·爱伦·坡的与哥特文学的渊源以及他对哥特式文学的传承与突破的探究,对这位文学怪才的哥特之路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