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倒猢狲散     
南宋时候有个叫曹咏的侍郎依附权奸秦桧。秦桧死后,他的妻兄带给他一封信,拆开乃是一篇赋:《树倒猢狲散》,讥其依附秦桧,秦桧一死,曹咏也必然垮台。这句充满哲理的成语后来屡被引作兴亡之叹。曹雪芹就曾在《红楼梦》借秦可卿之口引用这句成语暗示四大家族的衰亡。近读明史,笔者更是发现了这个成语中还有着更深的寓意。不管任何时期,树倒猢狲散都是符合进化论的:大树倒了,失去了遮荫的处所和获取果实的地方,猢狲不散岂有不饿死的道理?大多数的情况是:大树还只是风雨飘摇,猢狲就已经作鸟兽散了。明朝的亡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崇祯皇帝的确是亡…  相似文献   

2.
秦桧事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对秦桧是不陌生的。自宋以降的各朝各代,人民对他是唾骂的,但也有人为之鸣冤叫屈,评功说好。例如胡适就说:“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此外,过去某些外国史学家出于侵华需要,也吹捧秦桧。因此,对他一生的主要事迹作一实事求是的评述,无疑是有必要的。秦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反面人物,有很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对于宋代政治、经济、军事以至文化等各方面,曾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八百年后的今日,尽管我国境内兄弟民族之间不幸的流血冲突,已成  相似文献   

3.
岳飞冤狱新论罗炳良南宋绍兴十一年冬,宋高宗、秦桧为与金人议和,置诏狱杀害岳飞。岳飞冤狱,举朝莫敢言,独韩世忠不平,面责秦桧。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已条记载:“初,狱之成也,太傅礼泉观使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时期,"文字狱"的情况各有不同,这于发生在广西,或与广西有关,或波及广西的"文字狱"狱案中可反映出来。乾隆初期,文网宽疏,对文字之罪的处理较为宽大;乾隆中期,文网密布,"文字狱"狱案频发,处理严酷,发生在广西的狱案就有数起;乾隆后期,从乾隆帝对一宗始发于广西的"文字狱"狱案的宽大处理可看出他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案件时的谨慎,也反映出当时因形势所迫,朝廷无力苛求文字,文网弛禁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赞之者称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毁之者谓之屠夫皇帝,一生刻薄寡恩,杀人如麻.后世正史野传多言朱元璋文字狱血案累累,甚有添枝加叶、捏造事实之举,诸如表笺之祸中的徐一夔案、来复案等严重失真,违背史实.但我们不能由此怀疑“太祖文字狱说”的历史真实性与必然性,朱元璋性多猜忌,专权滥杀,明初文人多屈死其手是铁定事实,后世出于仇视帝王或影射时政需要,随意夸大、歪曲明初文字狱历史真相,则是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6.
苏符绍兴间两次不附秦桧,其中固然有个人节行,但背后更有赵鼎与秦桧两大政治势力的角力,苏符虽非赵鼎系官员,却因种种原因参与到这场角力之中。苏籀和金言论出于时事影响下自身的思维逻辑以及对宋金关系的判断,而非阿附秦桧,其谢秦桧启不过是转官之后的例行公事,两次转官皆事出有因,并不由于秦桧的提携。二人所谓的节行分化,实际上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中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洗脱苏籀"文丐奔竞"的恶名。苏籀绍兴和议期间的创作心态,以绍兴十五年为界,此前急于仕进,此后则疏离政治。影响这一转变的因素则是秦桧权力的扩大及其对包括元祐后学在内的政治对手的打压。  相似文献   

7.
清代文字狱远胜于历朝历代,而乾隆朝又是文字狱的高潮时期,乾隆帝以索隐的方法罗致罪名,在文学创作领域制造了恐怖气氛。志人小说和以时事为题材的小说不再有人敢写,而一切小说家在创作时也不能不畏惧头上悬着的文字狱利剑。作家的关注点从时事政治转移到人和人的精神世界,却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8.
秦桧“奸细”说质疑顾吉辰宋高宗建炎元年四月,金兵驱虏徽、钦二帝北上,把张叔夜、何、林傅、秦桧、司马朴、陈过庭等官员均一并押走。四年十月,唯秦桧由金归宋。在秦桧归宋问题上,我国的学术界有一种几乎是定论的观点,认为秦桧是由金人怀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故意将...  相似文献   

9.
紫牡丹诗案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古代常识·明清部分》二九三页论及清初的文字狱时说:“著名诗人沈德潜,因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也被剖棺戮尸。”按,“紫牡丹诗案”为清初著名的文字狱,其本末野史记载纷纭。孟森《心史丛刊》之集“闲闲录案”条谓:“流俗相传,以为此《南山集》中语,及检《南山集》,乃并无此。”《南山集》为戴名世之作,《南山集》狱亦为康熙年间著名文字狱之一。孟氏复引许嗣茅《绪南笔谈》,云:“乾隆三十三年,吾郡《闲闲录》狱起,举人蔡显所作,书中多雌黄他人之作之处,郡中恶人,因摭其引古人《紫牡丹诗》句,以为狂悖,遂弃市。自来记载,罕及此事。”则谓此诗为蔡显所引古人语。柴萼《梵天庐丛录》卷十二云,东台县举人徐述夔“建  相似文献   

10.
胡寅是南宋初年重要的主战派成员,秦桧则是和议卖国的祸魁.出于为父亲讳、被秦桧蒙蔽以及有求于、有忌于秦桧等原因,胡寅与秦桧的关系经历交厚、被蒙蔽、忌迫害到被迫害的发展过程,但胡寅始终不改其政治立场以及操守气节,不与秦同流合污.  相似文献   

11.
吕炜  尚田 《江西社会科学》2002,(Z2):118-119
“文字狱”是我国封建王朝统治者为推行思想、政治、文化专制,利用文字对知识分子罗列的罪案,文字狱自古就有,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发展的高峰。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延续了100多年,到乾隆后期才逐渐停……  相似文献   

12.
在评价南宋大史学家郑樵的政治态度时,史学界的意见颇有分歧.有的同志根据《夹?遗稿》中的《上宰相书》等材料中郑樵对宰相和皇帝的几句谀美之词,就说他向高宗和秦桧进行了"廉价的歌颂".又有些同志根据郑樵的交游人物的分析,认为郑樵一生前期是进步的,后期由于专心著述,不关心政治,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流传,不惜向投降派头子(宋高宗、秦桧)求助,因而"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也有些文章则回避郑樵上书给秦桧这件事.近几年,有的文章虽然涉及郑樵的政治态度的问题,但没有作较为系统的分析.郑樵的政治态度究竟如何,特别在他晚年是否坚持抗金的主张?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给秦桧上书这件事?这些都是全面评价郑樵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通史》(蔡美彪等著)记载:勺132年8月御史黄龟年弹劾秦桧‘专主和议,沮止国家恢复远图,’‘植党专权’。”据民国《永泰县志})记载:“时秦桧超拜右相,举朝犹未知其奸,胡安国亦荐桧贤,电年独首论刘桧。……并刻桧党正、王晒、王首道,皆罢之。’旧此,秦桧只当一年右相,就被黄龟年弹劾,于绍兴二年(113)八月甲寅罢官了。黄龟年(IO83—1145),字德邵,福建永福县(即今永泰县)人,生于宋元丰六年,卒于绍兴十五年。宋崇宁五年(11O6)中进土后,初任消州司理参军,后调河北西路挺举,太常博士,吏部员外郎,监察…  相似文献   

14.
《戏剧报》今年第6期刊登了谢振东等同志的来信和赵景深同志的复信,对黔剧《疯僧扫秦》中的东窗诗应作如何理解作了商榷。读了以后,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以求教正。《东窗诗》说:“缚虎容易纵虎难,无言终日倚栏杆。男儿两眼凄惶泪,流入襟怀透胆寒。”一、二两句,谢、赵等同志都认为是写秦桧谋害岳飞前的犹豫、矛盾心情的。三、四两句,谢同志等认为也是指秦桧而言;赵同志认为第三句是指岳飞父子及张宪,第四句才是指秦桧。  相似文献   

15.
南宋初年,郑刚中出使川陕,后遭罢免而死,史书记载均与秦桧陷害有关。文章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角度重新考察,认为郑刚中担任四川宣抚副使期间,集军事权、行政权、财政权于一身,导致地方权力增大,与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国策相违背,从而遭到打击。在以秦桧与郑刚中私人恩怨表现出来的这一事件背后,隐含着南宋中央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1,(1):103-105
“东窗事发”典故指秦桧和王氏在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一事,但事实上“东窗事发”是由“西窗事发”讹传而来。“东窗事发”一语在一般词典中多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4的书证: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亦死。王氏设醮,方士伏章见荷铁枷,问:“太师何在?”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这里说秦桧父子死…  相似文献   

17.
先生在其《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记慈禧七十生日,先生谓人曰“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语含反讽,而以笑骂出之,如在乾隆文字狱时,必罹极刑矣。其言较王湘绮、章太炎诸谑联,尤为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8.
三朝北盟会编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诏赐李纲等诏。」其下录诏文曰:比以逆臣啸乱反易天常,阴导敌人,提兵南向。朕亲乘戎辂,号令六师。将士协心,人百其勇。按甲江上,时出轻兵。所向奏功,俘馘系道虜势既屈潜师遁逃。念兹卻敌之初,图为善后之计。卿以旧弼,乃心王家,必能为朕深思熟讲。凡今攻战之利,备守之宜,措置之方,绥怀之略,可悉条具来上。朕将屈己以听,择善而从。……又下录李纲,秦桧,汪伯彦,李邴,张守,颜岐,王綯,韩肖胄,朱勝非,吕颐浩十人奏对,除朱勝非一篇节录外,馀悉仍诸人本文,起卷一  相似文献   

19.
周必大外祖父仕宦、丧葬之地在苏、常一带,基于这一地缘因素,周必大与当地士绅王葆之女联姻。王葆在高宗时代依附秦桧,他在朝中的政治浮沉对周氏早期仕宦有所影响。周氏乡邦庐陵士绅提倡抗金反秦的政治主张,但在地方社会的交游生活中,他们并不反感王葆的背景,依然与周氏存有亲切的过从。周必大与王葆的关系体现出宋代士人地方社会生活与中央政治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苏籀(生卒年不详),字仲滋,宋代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栾城遗言》谓:“籀年有十四,待先祖颖昌首尾九年。”据此推算(按:苏辙晚年居住颖昌是在公元1102至1112年之间),苏籀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前后;至南宋绍兴中后期(1140年以后),当朝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得势之际,苏籀还在世,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