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营企业所生产的生产資料是不是商品?要解决这一問題,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商品,以便找出解决問題的共同語言。什么是商品?我認为,作为一般概念来说,商品具有如下特性: 1.它是一种劳动生产物,它体現一定劳动支出; 2.它能滿足人們某种需要; 3.它是为了交換,为了人們的需要; 4.在交換中,这一生产物的所有权随着轉移。以上四个特性是相互联系着的,它們反映了商品的規定性,使商品和其他事物区別开来。  相似文献   

2.
最近,学术界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问題,有不少分歧的意見。我認为在討論这一問題时,不仅要指明資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有本貭上的区别;还要特別指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真实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而且同时还存在着实貭上并非商品,但却采取了商品生产形式和商品交换形式的一般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如国营企业間調撥的生产資料即属之)。对于上述說法有人不免表示怀疑,难道可以有实貭上不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的商品生产形式和商品交換形式嗎?然而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新内容套用旧形式的現象是常見的。我們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  相似文献   

3.
前中山大学教授、經济学家李超桓先生最近应广东經济学会邀請,向部分經济理論工作者作了关于《資本論》几个問題的学术演讲。李教授认为《資本論》的研究对象就是馬克思在初版序文中所說的“資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目前經济学界中有关这个問題的爭論,是由于对这句話的解释不同引起的。他訊为中文版对这句話的翻譯沒有錯。英文版把“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譯作“生产和交換的条件”,意思还是一样,因为这里所謂条件指的是社会条件,生产和交換的社会条件也就是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现在的問題  相似文献   

4.
重进同志在《經济研究》1963年第2期《什么是价值规律》一文中,对价格与价值规律关系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值得討論的重要意见,例如作者把两者的关系作这样的处理:关于“价格的如何被决定”,是价格规律的問題,而价值规律,則“只是价值在商品生产中如何形成、价值量如何被决定的规律,是商品交換中交換双方占有价值量如何变化、如何增减的规律”(以下所有引用重进同志的文字,均见《什么是价值规律》一文,不另作注)。又說:“商品的价格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商品的价格有与价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民公社究竟是怎样的所有制形式?它和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換、分配、消费等等的关系怎样?人民公社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趋势又怎样?它的发展对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換、分配、消费等等可能带来一些什么影响?关于这些問題,人民公社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經提供了一些答案,它的现况以及发展趋势,也为我們研究人民公社所有制問題以及与此有关的問題,显示出一定的客观条件。特別是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为解决上述問題提出了十分正确和具体的指示。本文只是作者在学习了这个决議以后,就上述問题,谈谈个人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們的文艺理論,是在內部的自由討論中发展的,是在对反动的和錯誤的文艺思想的斗爭中发展的。解放后不久,我們就討論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問題,新詩发展問題,新英雄人物創造等問題。1955年以后,又先后討論或辯論了典型問題,現实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現实主义問題,世界观与創作方法問題,形象思維問題,新詩发展問題,以及革命現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結合等等問題。其中有一些問題,通过內部的反复的自由討論,得到了进一步地明确。还有一些問題,通过对反动的和錯誤的文艺思想的斗爭,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明确。理論問题的进一步明确,反过来也就促进了文艺批評的发展和文艺創作的繁荣。本文,想就典型問題、現实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現实主义问题、以及世界观与創作方法问题的爭論情况,分別地进行一些概括的叙述和簡略地发表我个人的見解。  相似文献   

7.
这一期我們发表了姜鐸、曉亮、苏杏元、兩田、徐日清、胡梯云等同志論述关于商品生产的文章,他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商品的概念、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国营企业工人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以及商品的消亡等問题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关于我国当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姜鐸認为主要是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認为在两种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和按劳分配制度同样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而生产力水平是通过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起作用,不是商品生产存在的直接原因。曉亮認为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按劳分配則不是,胡梯云認为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而不能仅归結为两种所有制,他也反对把按劳分配和社会分工作为商品生产的原因。关于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商品的問題,徐日清認为要解决这个問題,首先要看这些生产资料是否进入交換。他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生产资料是一种計划性更高的交换、在交換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没有改变所有权,仅是商品特性上局部的质变,而不是全都质变,因此就其整体来說,仍是商品。姜鐸則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产品虽然要計价甚至撥款,但本质上已不是商品,仅仅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蹺亮認为国营企业之間的“商品貨币关系”已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关系,国营企业之間的产品調撥,因为不改換所有权,只改变管理者和使用者,因而不是普通所指的商品了。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工人用貨币工資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的問題,雨田提出了与駱耕漠(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价值問题》一書)不同的看法,認为工人用貨币工资購买消費品,是等量劳动的交換,消費品在交換中轉化为价值,因此仍是商品。曉亮認为不但国营企业的职工購买消費品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而且国营企业、人民公社(合作社)通过社会主义商业机构和职工、社員之間所发生的商品貨币关系,都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关于商品生产的消亡問题,姜鐸認为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是和人民公社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紧密結合着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实現,将成为我国商品生产从发展到消亡的轉折点。同时,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也将与按劳分配的逐步缩小、按需分配的逐步扩大紧密地結合着。此外,他还認为在共产主义初期,一部分高級消費品和新产品保留商品形式是可以允許的。曉亮認为在实現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国营企业内部的产品調撥和消費品的分配这种不完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会保留和发展一个时期;而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会随着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形成而逐渐消亡。雨田則認为只有到了不仅生产資料完全公有,而且消費品也完全公有,不仅劳动是集体,而且消費也集体时,才能使个人劳动完全社会化,才能完全消除商品生产。我們認为,对于上述問题,既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就有展开討論的必要,以便取得正确的認識。我們欢迎对这些問题有兴趣的同志,积极参加爭論。关于价值規律問題,我們亦希望能同时展开討論。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國史学界对歷史分期問題的爭論,到現在还沒有解决。这里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我認为歷史学中的一些理论問題,各执一端,是造成这种爭論長期沒有結果的最根本的原因。 現在我对几个史学理論問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謬誤之处,请予批評。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和商品市场的变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它将大大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設,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从而使生产、分配、交換和消费各个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問題。单从流通过程来看,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后,商品市場的变化最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說:“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內,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間的商品交换,必須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根据这个决議所指出的方向,目前各地正在努力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換,利用商品关系来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設服务。斯大林同志说:“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也就不能沒有价值规律”。价值規律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規律。我国現阶段,既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規律就必然要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的性质問題,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就有过爭論的問題,也是研究中国农民战爭史中一个重要的問題。作为爭論的一方,孙祚民同志一直坚持他的“农民起义反封建斗爭在前,而轉化建成封建性政权在后”的論点。这就是說:当农民发动起义的时候,斗爭的性质是反封建的,但是在战爭过程中,当起义农民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时候,其性质就发生了“轉化”,反封建的斗爭就終結了,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許多同志发表了文章,不同意孙祚民同志的这种“轉化”論。現在,討論还在继續。本文試图就这个問题,提出一些意見,与孙祚民同志商榷,并就正于讀者。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村基本上实現了人民公社化以后,关于人民公社所有制性貭的問題,曾經引起了人們极大的注意,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爭論。当中共中央八届六次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公布以后,无疑地,对于人們在人民公社所有制性质上存在的某些混乱思想将得到澄清。由于这个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义和現实意义,因而,仍然值得深入研究,以便于我們正确認識中央决議的精神实貭。  相似文献   

13.
邏輯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的相互关系問題,是当前我国邏輯学界爭論的中心問題之一。这个問題涉及到邏輯的对象、作用及其客观基础等一系列的理論問题。正确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对于邏輯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邏輯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相互关系問題的爭論,也是辯証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爭在邏輯科学內的具体表现。根据目前討論的情况看来,大家都一致認为要以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为根据,对这个問題作出正确的說明。但在具体問題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4.
一、問題的意义現实主义作为創作方法和文学潮流,極其深刻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現实。現实主义是在特定的歷史条件下,在时代的階級斗爭和思想斗爭的錯綜复雜底关系中形成的,并在各个不同的歷史階段上發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研究現实主义問題有助于樹立真正科学的世界文学史观,把世界文学史看成是有規律的發展过程,有助于闡明各个不同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有助于闡明每个民族文学發展的特点以及人类藝術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深刻研究这一問題可以,并且一定有助于解决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向苏联科学提出的極重大的任务之一,有助于解决在各个知識领域中展开理論研究的任务。研究現实主义可以成为提高我國文学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內学术界,因討論《海瑞罢官》問題涉及到我国历史上关于清官的地位与作用問題。爭論方在开始,尚有待于深入展开。这里想就另一方面,即在西方历史中如何看待近似清官的問題,提出来供大家討論。首先遇到的难題是什么叫做清官?其次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問題,在我国經济学界曾进行过广泛的討論,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的理論問題,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經济发展的重大原則問題之一,特別是随着我国人民公社化的实現和社会主义建設形势的飞跃发展,正确地認識和科学地闡明这个問題,就有了更为重大的現实意义。所以当前这个問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1963,(5)
山东省經济学会和哲学学会于7月26、27日联合举行了关于过渡时期的阶級和阶級斗爭問題的討論会。会上,就整个过渡时期中为什么始終存在着阶級和阶級斗爭;过渡时期阶級斗爭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问题,展开了討論。現将討論中提出的意見綜述如下: 一、整个过渡时期为什么始终存在着阶級和阶級斗爭所有的发言对于整个过渡时期中阶級和阶級斗爭的始終存在,是一致地肯定的。但在如下問題上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討論中,不少文章里都曾涉及到“牙人”“牙行”这一問題,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經济中,尤其在繁荣起來的市場上,我們随时都会碰見这种关系。那里有商品買卖(卽使是偶然的交換),那里便会出現牙人和牙行。它們在交換中,究竟占有着什么地位?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性質怎样?我们認为有必要加以探討。为了弄清概念,我们不能不首先说到,見于文献記载上的許多“行”字,常常含有兩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基尔特”性質的“行会”組織;一种則是标明职業和售物类别的称謂,与“铺”“店”之意相近。卽“不当行而借名之行”者,如清稗类抄所云:“三十六行者,种种职業也”。我們必需依据材料,加以区別。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文艺界在一些文艺理論問題的討論中(例如現实主义問題、历史剧問題等),或在剖析文艺形象的爭論中(例如《阿Q正传》、《金沙洲》等),都涉及甚至归結到对典型問題的不同理解。为了进一步对典型问題作广泛深入的討論,現将近几年来关于典型問題的討論进展情况結合个人的認識作一概述,供大家参考。关于典型与共性典型的共性問題探討最多。原因在于資产阶級“人性論”在这个問題上提出挑战,需要給予反击。同时,典型的共性关系到形象內容和作品思想,关系到对整个作品的評价。批判“人性論”,肯定了典型的共性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阶級性。由此要解决的新問題是:每个形象都具阶級性,典型形象在阶級性上有否特殊規定? 有人認为,典型的共性是阶級性的最集中、充分的表現,典型是阶級的代表。这类意見需要排除的困难是:①最集中、充分地表現阶級性,是否就是典型的共性等于某个阶級的全部阶級性?如果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天人关系”問題,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就今天的科学水平来說,这个問題当然不见得怎么复杂,不过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問題而已。但是在古代,事情就不那么簡单:一方面由于科学知識的限制,古人对“天”往往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另方面在阶級社会中,統治者亦往往利用“天”作为維护他們統治的思想工具。因此“天人关系”在中国思想史上就不单純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問題,在这里亦交織着人与人之間的关系,或者可以說是交織着阶級斗爭的关系。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每一位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不同看法,都与当时的阶級斗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