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各国一般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有针对性地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以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意大利的南方开发政策最能提供借鉴意义。在对落后地区的开发上 ,不要完全寄希望于市场机制 ,政府要积极承担自己的作用 ;工业化是开发落后地区的关键 ;政府的行政行为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发展教育 ,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就已开始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美国曾经也是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国家 ,二战以后美国为了缩小地区经济的差异 ,逐步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区域经济政策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通过对美国区域经济状况、联邦政府政策实施的分析 ,认真研究美国在解决缩小落后地区经济差距 ,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做法、思路 ,并试图通过总结其特点 ,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西部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动人口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演变如何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待实证检验。通过构建“国家—市场—社会”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三角”框架,利用2016和2020年S省12市两次农民工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十三五”期间流入地流动人口政策演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互动、心理认同和政治融合五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初期,流入城市的政策部署对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政策落实的“洼地效应”经由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不利于农民工当时的经济融合;随着政策逐渐推进,“洼地效应”式微,政策落实慢慢惠及经济融合,但当政策部署水平的提升与政策落实存在较大差距时,政策部署得分越高越不利于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凸显了政策落实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在非经济维度的融合指标上,流入城市的政策越友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越好;短期内,政策的友好化演变并不必然有利于融合,这恰恰说明政策红利的完全释放有赖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4.
开发落后地区是各国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认为政府主动、到位、全面的投入是引导、推动落后地区开发取得产出效益最大化的驱动器。我国应该深入研究外国政府对落后地区投入的政策机制以及投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使之能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可资借鉴的现成经验。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一直是经济发展最落后地区的非洲,扣年代初以来,经济面貌已经开始得到改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连年递增,并从IWe年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超过人口增长率。在非洲,从南到北涌现出不少经济明星,如毛里求斯、突尼斯、博茨瓦纳、乌干达等。正象毛里求斯总理纳温·拉姆古兰1998年1月底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讲话说的那样,“从现在起,非洲悲观主义已成为过去;今天,应该真正谈论的是非洲乐观主义。非洲已决心亲手掌握自己的命运,致力于经济发展。”o非洲经济的好转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全球经济的增长,带动…  相似文献   

6.
为加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针对辽宁地区实际,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增加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政策和措施的建议:加快经济发展;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各类工资和薪酬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与制度;优化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提高居民基本福利水平。旨在为改善辽宁民生问题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7.
区域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变量,文章对湖南的区域规划进行了分析,回顾了改革开放后湖南区域政策的演变,并采用系统熵、基尼系数、偏态系数等指标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经过评价,发现湖南落后地区同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但2010年后这一趋势有所放缓。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是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国家或地区往往十分重视外资引进,企图以此解决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外资的利用具有两重性。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史、特别是一些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利用外资如果不顾本身的能力,盲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针对甘肃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思路与建议,指出,落后地区抓好机遇,用好政策,迎接高新技术的挑战,就有可能改变落后面貌,并赶超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政策是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关系、合理布局生产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树立中央权威,增强中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实施点轴开发战略,促进全国生产布局合理化;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促进产业在区域间的有序转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强其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 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 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 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 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 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 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 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 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的现实情况,通过对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分析,认为所得税是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税收杠杆,并结合现行所得税政策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湖南与沿海发达地区所得税政策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实施湖南省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积极的所得税政策,特别是在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使用上,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可左可右的一律向纳税人倾斜,充分体现了运用所得税政策促进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开拓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路本质上是将市场带进了落后地区,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产业链条的完善。目前,由公路带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庆市武隆县武仙路为例,研究农村公路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区域协调增长为背景,探讨政府财政支出的均衡作用路径,在包含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区域模型中,讨论了财政支出边际贡献率和区域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影响,并模拟计算发达地区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超过最优支出规模,将有必要实施横向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并分析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落后地区人口迁移的利弊及造成地区落后的原因,明确提出要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以人为本、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一些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展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发展水平由下游向上游递减;数字经济城市等级体系不由经济水平所主导,不完全遵循已有的基于地理空间的等级体系;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呈热点区-过渡区-次热点区-冷点区的"驼峰"状空间分异格局,上海、苏州、嘉兴等城市为数字经济热点区;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信息化水平、城市等级、产业结构显著提高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作用甚微,意味着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也可以依靠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以实现经济"换道超车"。据此,提出设立机构,制定政策,促进数字经济壮大;打造基地,培育品牌,提升数字经济实力;深化合作,深入对接,创新数字经济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保险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确立的“八大经济区域”为划分依据,利用全距和变异系数,从区域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八大经济区域保险业发展的差异性。总体而言,2003—2008年我国区域保险的差异性在不断扩大,但差异程度并没有异常变化;2009年以后其差异性趋于平稳。因此,应加强对保险业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保险企业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确立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险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外招商引资是落后地区寻求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招商引资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西部落后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必须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优化内部环境,克服不规范行为和现象,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显著的扩散效应以及结构优化和创新实力成为发展新引擎等新特征,面临区域经济平衡约束、动力制约及结构性制约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发展路径及政策转型两方面推进,在发展路径方面,应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构建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政策转型方面,应从数量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政策调控转向区域协调发展调控,从区域转移调控转向区域内生创新调控,从区域需求管理调控转向区域绿色供求动态平衡调控,从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区域均衡经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