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寂说”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1850年克劳修斯(R.Clausius)把焦耳的发现和卡诺的理论调和起来,总结成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854年他进一步引入“熵”的概念,重新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寂说”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伴随着热力学第二定律诞生和发展的。用克劳修斯自己于1865年写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并得出由汤姆逊.克劳修斯提出的宇宙热寂学说是无法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论再造有序之源》实际上只是解释了再造局部有序的秘密 ,并未构成对热寂说的否定。其根本原因是作者混淆了有序、无序与有效能量、无效能量的区别 ,并错误地用前者替代了后者。热寂说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 ,其次才是一个哲学问题 ,然而现代科学理论还不能证伪热寂说 ,相反 ,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支持着热寂说  相似文献   

4.
1 一个古怪的字——熵。爱因斯坦认为:熵增定律是所有科学定律的第一定律;爱丁顿把熵称为整个宇宙至高无上的哲学定律。确实,熵增定律所揭示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根本奥秘,同时也揭示社会科学发展变化最基本的规律。传统文化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系统,自然也不能例外。 2 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能量虽  相似文献   

5.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宣告能量不断由有效形式转为无效形式.即孤立系统中熵不断增加,最终达到热平衡.也就是“热寂”。而这与生物、社会等各领域向高度复杂有序演化是相悖的,以普利高津为代表的布鲁塞尔学派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悖论。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现代社会是建立在非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非可再生能源耗散后产生的熵远大于流入地球巨系统的负熵流,使地球巨系统内的熵不断增加。达到高熵状态,这种状态已经引起一系列混乱,威胁人类生存,即高熵危机。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进化论是19世纪50年代的两大自然科学成果,但却描绘了两幅完全相反的图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世界必然从有序走向无序,但进化论揭示的规律是生物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是一个越来越有序的过程.1969年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将二者统一起来,同时也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社会系统符合耗散结构条件,人类社会既存在着熵增的必然态势,也存在着负熵流,人类的进化秩序及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秩序取决于宇宙法则、生命法则及理性法则之间的动态平衡.虽然人类凭智慧度过了一次次退化危机,一直保持着进化和发展态势,但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这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而得的热寂说认为随着熵的不断增长,世界的演化只能是从有序变为无序,有序只会被消耗而决不可能再被产生出来。要说明世界并不只是单纯地向着衰亡而退化,要说明世界是由退化,进化的对立统一运动展开其生动丰富的辩证发展过程,就必须揭示出宇宙中有序重新再造的机制。现有的耗散结构理论仍然认为系统内部过程不可能产生有序,系统有序的增长只能来源于外界有序的转移——负熵流。一种新的系统演化学说——信息进化论——则从系统内部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的相互作用这一有序生成、演化的机制论证了有序的再造。  相似文献   

8.
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人们: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人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人们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作某种功的一定的能量.在熵定律的框架下,人们应树立一种新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历史观.这种新的世界观下的生存发展方式,即发展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发展新路,将是符合熵定律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一种新的文学在它发生的时候,总难免带着某种程度的幼稚性。当着新的文学发展壮大之后,初期那些幼稚的创作往往被多数人们所遗忘了。但它们在历史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抹杀的。据说有人,当他吃完第三个馒头感到饱足之时,后悔地说:早知如此可以不吃那第一、第二个馒头。人们把这当作笑话,对这种愚人给予应有的嘲弄。这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当初的幼稚,是不会有后来的成  相似文献   

10.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是热力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方法是用卡纳(Carnot)循环导出熵。用Carnot循环虽然推理严格,但费时又抽象,成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中的拦路虎。目前国内外的一些教科书正在探索推导熵的新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探讨一种推导熵的简易方法。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证据概念分析是理解和坚守“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理性思想的关键.它的难解之处表现在,从法律实用主义的角度只能解释证据的合法性及其运用规则,无法理解与把握证据的客观性与相关性问题,这是需要引入哲学、科学分析工具的主要原因.证据的公共性是对证据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证据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反映了在证据指称上的不同主张.可站在温和的实在论立场研究反实在论提出的证据法课题.科学在证据思想、证据方法和证据资料三个不同的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数学中的条件概率理论及贝叶斯公式对证据证明力提供了一种判断工具,它将证据资料的可信性判断转化为证据作用的可能性判断.这种判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证据问题上意义更为突出.证据概念分析本质是一法学问题,证据运用的法律环境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命题说”只具有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实质证据观”容易走向独断.  相似文献   

12.
简析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线路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契合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一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世界观 ,并直接孕育了近代欧洲的科技文化 ;英国经验论为人们的认识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促进英国成为了近代第二个世界科技中心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 )使科学更加社会化 ;德国古典哲学 ,给各门具体科学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 ,自然科学家摆脱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纷扰而复归到辩证的自然观 ,促进德国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3.
熵定律的普遍意义与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深层根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定律本是形而下的物理问题,但是美国学者里夫金和霍华德则将熵定律提升到形而上的世界观高度,明确地提出了熵定律的普遍意义,由此而引伸出的有限、代价、节约、共生、适应与爱等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深层根据,使我们能够以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习以为常或引以为自豪的观念与行为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当说到哲学的时候,特别是在老一代人的头脑中,通常就会出现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公式——这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反映了哲学知识的极其重要的特点,但并不是全部。从整体上说,这只是一个相对正确的定义,因为很难把诸如托尔斯泰、陀斯托耶夫斯基、萨特等等思想家的哲学以及许多研究哲学的神学体系归入这一  相似文献   

15.
可想象性论证与后天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面临可想象性论证对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命题的挑战时,一种突出的策略是借用克里普克关于后天必然性的论述,然后辩论说物理主义命题中包含了一种独立于我们认知想象的、形而上学的必然性.本文介绍讨论了这种类型的论证并指出它们都不能为所谓的"形而上学必然性"提供合理的依据.可想象性论证对物理主义的挑战依然存在,对这一论证的探讨涉及一些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热力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对外界分析法作简要的评论,指出随着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热力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仍集中在一些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上,并针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提出看法和建议.同时针对焓的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说法等一些存在不同现点的问题,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正日益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科学实践哲学的核心内涵是实践必须成为知识和实在的界定者,在此意义上,科学哲学突破了其传统的认识论界限,开始成为一项本体论的事业。进而,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实践哲学将传统科学哲学所排斥的伦理学、社会学甚至科技政策等问题重新引回到科学之中,从而重塑了一种基于科学实践的新哲学。科学哲学走向实践,既是学科内部发展的一个逻辑结果,也是科学哲学在向科学本身的一种回归。科学实践哲学突破了近代哲学的二元论框架,为人们反思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克里普克提出了一种新的名称理论,认为名称是指示词,只有所指,没有涵义,这一理论是对罗素等人的传统指称理论的巨大挑战。此外,他提出关于可能世界和必然性的学说,严格区别了必然与偶然、先验与后验这两对范畴,这是对分析哲学传统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为模态逻辑语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不仅为逻辑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还促进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科学哲学的危机,国内学术界提出种种解决危机的研究路径。这些不同的路径为正处于低潮的科学哲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深入分析这些路径,能够发现它们对转向后的科学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都没有深入的说明,而理论结构和研究方法等也有待建构。这使得它们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因此,必须顺应科学的新发展,接受后现代思潮的挑战,克服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分歧,使科学哲学走向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新的综合:信息世界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发现信息世界的过程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和哲学的历史背景中来进行考察,并认为,熵、信息、负熵的科学含义是统一的,它们研究的都是同一类现象,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在对同一类现象作静态或动态的不同考察中产生的。就所研究问题的实质而言,广义信息论的创立要比申农信息论的创立早得多,它可以一直追溯到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年代。作者认为,关于信息本质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哲学问题。迄今为止,科学仅仅提出了信息概念,而对信息本质的揭示却依赖于某种哲学的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