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丁玲在涿鹿等地的土改本事为基础撰写而成。它的“新人叙事学”与主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存在质的差异。小说中以温泉屯村农民为原型的各色“新人”并没有被删除其本有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且因其“对于土地的依存性的深刻”而获得国民性重铸的可能,但最重要的是,“新人”的成长是“大历史”与“人的目的”彼此博弈并取得双赢的结果。遗憾的是,这种糅合启蒙、左翼与革命多种成分的转折时代的“新人叙事学”,至今仍被混同于同时代诸多文本而未生发出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钱文贵是丁玲塑造的典型的地主形象,但他的土地其实并不多.钱文贵之所以成为土改中的头号斗争对象并不因为他是地主,而因为他是群众痛恨的乡村恶霸.小说表面上是写土改中的阶级斗争,实质上却讲了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正是通过斗争钱文贵这样一个众矢之敌,革命终于把群众发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整合了乡村资源,为最终赢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4.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也是在革命队伍中遭受磨难最多的女作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的创作,从她初涉文坛的20年代到她复出后的80年代,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她经历了从早期的以表现知识青年的苦闷和追求为主,到逐渐转向以反映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创作发展过程.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她从1946年开始创作,后来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丁玲作为一个作家,也是丁玲的人生道路的辉煌的顶点.这部作品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新收获,是毛泽东的"延座讲话"以后中国新文学再度发生历史性转换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开端与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水》,到《三八节有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杜晚香》,丁玲以其多变的风格驰骋文坛,文名几乎横贯20世纪;从初登文坛的稚嫩“文小姐”,到投身革命的“武将军”,从左翼文学的践行者、革命文学的积极追随者,到“丁陈反党集团”的主要头目、右派分子,再到新时期的翻身“右派”,丁玲一生纠缠在左左右右、是是非非之间。不管是喧嚣还是沉寂,丁玲其人其文注定了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为当时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在长达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虽然众多研究者对丁玲其人、其文做… 相似文献
6.
李永中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5):75-77
本文通过把国民性置回它所处的具体历史上下文中 ,考察《新青年》国民性知识的形成 ,国民性的内涵以及它与权力话语间的关系。在陈独秀眼里 ,国民性滑落为国民劣根性 ;在光 日升 看来 ,国民性与现代性有着某种关联。他们所提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命题 ,参与了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含有鲜明的民粹主义思想,推崇工农兵群众、号召深入生活、批判资产阶级是其主要表现。这种思想对当时乃至后来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丁玲同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最早反映我国伟大土地改革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荣获斯大林国际文学奖。无论从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看,或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历程看,它都是具有史诗性的作品。冯雪峰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就指出它“是我们一个重要收获”“是一部相当辉煌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带来了一定高度的真实性的、史 相似文献
9.
郑鹏飞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
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向左转"后,她曾有的女性话语立场并未被革命话语立场所遮断,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仍有延续,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时的女性话语已不同于"莎菲时期"的女性话语,它以潜在的、变形的方式存在;丁玲塑造李子俊女人形象的过程就是在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之间摇摆的过程,两种话语交错出现使得李子俊女人形象更真实传神;丁玲此时的女性话语立场虽较"莎菲时期"逊色,却仍显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民性之"在"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国民性研究的根本缺陷,是缺失对国民性之“在”的形而上追问。国民性之“在”是本体论问题,它关注国民性的存在一般,而不是某种特殊的国民性之有无。这个问题的内涵有两个方面:其一,国民性是否存在?其二,如何确证国民性的存在?国民性是民族文化的主体存在方式,它表征着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客观性和特殊性,就是国民性之“在”的本体根据。国民性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或者是“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而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是民族文化特殊性的人格表征,赋予了国民性以普遍性的规定。国民性(或民族性),是由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被一同创造出来的,是世代积淀和不断内化、传承、嬗变的产物。因此,国民性不是类概念,而是集合概念;不是量的概念,而是质的概念,尽管它通常总是与多数人联系在一起。决定一种人格是否代表国民性,从根本上讲,不取决于它被多少人拥有,而取决于这种人格能否满足既定文化对人的内在要求,取决于这种人格是否表征了文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土地改革中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成效显著.这一运动的效果,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有所反映,作家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贬低批判和他者化,完成了将意识形态所定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化的思想改造,"成功"地将自己身上的"知识分子气"剥离出去.而恰是因为这种知识分子叙事的"去知识化"的追求过甚,限制了土改叙事的高度与成就. 相似文献
12.
13.
有清一代,由于内地人口突增,人多地少现象严重,而地处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则因地广人稀且资源丰富,大量内地汉族移民于是陆续进入该地,或从军,或垦荒,或开矿,或经商,其中大部分人最终定居下来。他们既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又为边境增加了大量的劳动人手。他们不仅为开发乌江流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且对乌江流域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带来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这是孙中山顺乎潮流,与时俱进的历史步伐,体现了他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这就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曹曦颖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9-82
《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长期以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学来观照杰克的行为,可以发现战争是导致杰克自我压抑的根本原因,而战争引起的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则是其自我压抑的心理根源。实际上,杰克自我压抑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战争阴霾所引起的种种焦虑。通过对杰克自我压抑的表现及原因的揭示,海明威表达了憎恨战争、抨击战争、反对战争的正义心声。 相似文献
17.
有明一代,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因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而成为封建王朝移迁中土人口的目标之选。在明廷带有强制性质的大军留镇、引民屯种等规模性移民活动的带动之下,各种民间自发的商贾、饥民等外来中土移民于是大量陆续进驻此地。他们通过与世居少数民族的不断交流碰撞,共同推动了乌江流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文化改造,大力促成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并深刻影响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百年来对捍卫国家安全的实践探索,历经一个逐步生成、深入发展和持续完善的伟大历程。党的国家安全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思想内容,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价值旨归。文章通过溯源党的百年国家安全演进历程,彰显了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坚持走正确发展道路、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宝贵经验。推动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事业的现代化,要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助推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定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安全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彭红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3):59-61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是我国近代汉字拼音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是普及文化及扫盲的有效工具。徐特立创办文盲师范,培养新文字师资力量,倡导新文字冬学,积极参与新文字协会的工作,利用拉丁化新文字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为拉丁化新文字的普及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罗卫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3):129-132
汉字的断代测查要整理和描写不同历史层面汉字的构形系统,理清汉字个体字符历史演变。本文以春秋金文为例,探讨汉字断代测查的各个方面及其对汉字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