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回族形成、发展、壮大,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社会经济形成了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结构。在回族社会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说回族的商业经济活动要比回族农业经济活动出现和形成得更早一些。商业活动是回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回族的形成过程有着历史的联系。认识和探讨回族商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回族、白族、维吾尔族都以善经商著称。笔者对回族善经商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供研究少数民族商业者参考。 一般来说,回族积累的善经商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依靠国家政权,争取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种种便利,积极开展商业活动,谋取较大利益。每个民族的商业活动,重要目的之一是谋取利益。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各种商业活动,无不受国家的税收、外贸等各项政策以及各级政权的行政制约。回族商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自元代起始的徒居,地处丝绸之路孔道的新疆回族便开始了远距离经商贸易活动。“无回不商,无商不苦,终年劳忙,人席不暖”是对新疆回族商业经济生活真实的写照。作为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回族驼运业随丝绸之路的兴衰而消长。在有清—代,随着新疆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回族商人苦心经营,开始在新疆商业贸易中崭露头角,其驼运业开始形成规模,在新疆商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到民国后,回族驼运迅猛发展,在新疆驼运业中,规模最大,经营活动范围最广,资金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巨。古老的驼道,曾经承载着多少回族先辈的期盼与希望;万古荒原,无垠的戈壁,漫漫的沙漠,留下了回族驼商不屈的痕迹。研究他们的经济活动,总结他们在文化贸易交流中不可磨灭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云南傣族、藏族、白族和小凉山彝族地区的回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回族,据一九八四年统计,共四十四万七千九百四十七人,分散在全省内地和边疆地区,与汉族、各少数民族杂居。云南回族,据可考的历史,从元朝由金沙江进入云南开始,其先民就随着元军,以及明朝军队驻军、屯田、经商、开矿,与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在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共同开发和创造了云南的历史和文化。一部分回族先民也先后进入了傣、藏、白族和小凉山彝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与商业活动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体.但在现实中两者却存在着共存关系.商业活动在城市公园内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公园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公园与商业之间并不总是冲突的,但随着商业活动的加剧,商业会和公园发生冲突,冲突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对公园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之魂——商业伦理问题研究》一书系2005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2006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11月获得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自从人类开始商业活动,商业伦理就开始了自己发展的历史。时至今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回族经济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唐、宋,形成于元末明初。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历程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之中。回族在自身的发展中,不仅受历朝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而且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回族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特点,进行一些初步探索。一农业在整个回族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在历史上,回回务农是从元代的屯田开始,经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回族经济的基础,并和畜牧、手工业、商业相结合而存在、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东干人的命名习俗 ,反映了东干文化的发展轨迹。东干人的先民——回族最初定居中亚时 ,其名字都是典型“中国式”或“回族式”的。但出于与中亚特定环境相适应的需要 ,东干人的名字开始出现形式上的“俄化”现象 ,而实质上 ,东干人的命名习俗与东干文化一样 ,自始至终保持着回族文化的固有内涵  相似文献   

9.
试论回族社会的“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回族社会的“坊”马宗保回族社会中的“坊”,是伴随着回族先民在中国的定居和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而产生和完善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社区形态。它内含回族的文化特质,外联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作为回族社会的社区形态,“坊”维系着回族社会,对回族文化的延续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清代榆林城商业的发展以及榆林城与周边地区商业的区际联系,认为榆林城商业的繁荣发展肇始于军需、得益于蒙古游牧民族和内地商业往来,清代的榆林城则发展成为陕北沿边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而榆林城与陕北内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贫乏,商业联系疏远.商业中心与经济辐射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体现,所以,清代榆林城为陕北地区商业中心的观点是与史实有偏颇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商业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来探讨历史上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晚清陕西关中商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商业组织管理及日常的商业活动等商业因素都渗入到关中的神灵信仰之中。同时,晚清商业意识和商业活动也受到关中传统民间信仰的较大影响。这些具体表现在和财富相关的神灵信仰风俗、财神信仰、商业组织的神灵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积极引进外资发展连锁商业白小平1859年起源于美国,由"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创立的连锁商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历程已扩展到北美并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因其能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方便、经济和标准化的服务,而成为20世纪最为成功的商业活动之一,被誉为继百货商...  相似文献   

13.
商业文化的含义及功能商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究竟什么是商业文化?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商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文化是商业活动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称。其中一部分是商业中的外显文化,包括商业经营的物质技术设备、经营手段、商品结构等等;另一部分是商业活动的隐形文化或无形文化,即以商业经济活动中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了晚期阶段。当时,商品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经济思想领域,这种冲撞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更大程度上的否定,人们更为普遍地重视商业,特别是重视私人商业的发展,反对垄断和国家对商业活动的过分干预。研究明代商业经济思想,不仅对中国商业经济思想发展史,而且对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回族商业资本开始向产业资本转化,主要集中在纺织、火柴、面粉、加工等轻工业。回族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商业资本流向产业资本形式多样,机器工业、工厂手工业并存,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这种转化是积极顺应社会变化,突破了回族的传统观念,成为回族经济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代表回族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现代回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回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钱志和清末,中国回族教育摆脱以往传统的经堂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开始了新式教育的历史。近代回族教育的发展有些什么特点,这是研究回族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近代回族教育与民族觉醒同步发展中国近代回族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运用比较方法,对近现代回族商业的繁荣及其原因进行了叙述和分析。作者认为,晋商、徽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衰落和同一时期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是社会系统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一制度因素对商业经济的兴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继承回族优秀商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增强全球化意识、提升现代企业精神,应成为当代回商群体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济伦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的发展,分为三条路径:作为"商业中的伦理学"意义上的经济伦理学,它更多地涉及对个体道德在宗教学意义上的德性要求,并对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不道德行为起到规约作用;作为学术研究意义上的经济伦理学,围绕社会责任问题展开,70年代逐渐形成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并朝制度化与组织化方向发展;作为一项运动的经济伦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涉及公司内在结构的发展,旨在帮助公司及其雇员产生合乎伦理的行为,并避免产生不道德行为的种种诱因.  相似文献   

19.
陕西自古以来,习惯地分成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个地区。其中关中形胜物阜,交通发达,曾作为12个王朝建都之地,回族先民亦从盛唐开始在长安及其东部地区活动。至于陕西回族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从盛唐到元代,是其孕育时期;从明代到公元1862年陕西回民反清起义以前,是其发展鼎盛时期;起义失败到本世纪初,是其几近濒灭和衰败时期;此后到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其恢复时期;建国以后,才进入新生重振的时代。本文以陕西回族频繁活动的关中为重点,大致以1862年以前和建国前后分三个时期概而述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而商业诚信则是正确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商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正确处理和协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