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适逢变革的年代,源于历史的常识极可能绊住前行的脚步。改革和发展的良性互动造就了今日中国,但又不时地发出推进改革的强烈诉求。由改革和发展的绑定框架可以对这一悖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改革和发展的绑定框架表现为:因发展启动改革、为发展推动改革、以发展检验改革。这一框架衍生出改革的变异——改革的功利性、改革的被动性和改革的不稳定性,并因此产生了改革的适应性问题和改革的科学性问题。为了使改革与其所承担的新的使命相适应,有必要对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制度重构,其框架是:改革服务于发展、改革独立于发展、改革超前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庆社会科学》2005,(2):61-61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3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改革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等五方面达成社会共识的改革观。需要以人为本的改革。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以GDP 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就中国而言,改革应有助于十三亿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分享发展成果,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使十三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点。需要广泛参与的改革。所有改革都应让所有利益相关  相似文献   

3.
改革与发展是今天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怎样改革,又怎样发展,一个需要明确而且要不断探讨的根本问题就是劳动者在改革与发展中的权利,以此为根本进行的经济改革,才能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一、劳动者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改革包含改变之意,但改变并不等于改革。改革是由新生的革新势力的壮大而形成的对旧势力的斗争,并由此而改变社会关系和制度、体制的过程。改革是有阶级性、方向性的,是向前的。这个方向就是人性的升华。具体到今天的中国,经济改革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而改革的方向,则是作为主体的劳动者社会…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六项改革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其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令人关注。笔者从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六项改革任务:市场准入改革、要素与一部分服务产品的价格改革、产业内分工改革、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商业模式改革和流通技术改革。通过提出以上六项改革措施,以期为服务业的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姜齐历史上较为重大的改革有三次。姜太公改革和管仲改革都贯穿了从实际出发、以发展国力为第一要务的主导精神 ,因而取得巨大成功。晏婴改革却以推行礼治为第一要务 ,因而没能实现齐景公霸诸侯的初衷。姜齐历次改革的成败告诉我们 ,改革必须从现实情况出发 ,改革措施必须以发展实力为第一要务 ,意识形态的改革必须为发展经济实力的第一需要服务 ,才能取得改革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6.
广东30多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给中国下一轮的农村改革留下许多启示。中国农村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基本方向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之路。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农业发展的关系,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出现了一系列的复杂矛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改革与发展的矛盾,确切讲是改革与发展速度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改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主要的手段。另一方面,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增长,但这种发展速度超过了我国的国力,不仅没有为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而且还阻碍了改革的进展。究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改革?这是改革以来急待很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不把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目标定得过高,欲速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开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新局面,党中央召开了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三个有利于”的理论为指导.着力解决国有企业思想不解放、观念难转变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大量事实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实现路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改革发展成果是指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公民和社会群体能够感受得到的一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利益的总和,其经济成果主要表现为九种利益形态.本文借鉴国外发展成果分享的基本作法,从总体思路、多维方式和具体措施三个角度探讨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实路径,并重点研究法律机制在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分享中的作用,从而提出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改革对于克服高校发展的"瓶颈"制约,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国内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边界,为下一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清头绪,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彭明生  范从来 《学术月刊》2020,(5):51-61+50
从历史和全球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银行改革为主体的金融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金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中国还成功经受住了历次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切实维护了金融稳定,可谓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金融改革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金融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应立足当前经济转型的需要,根据自身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继续走中国特色金融改革发展道路,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中国金融朝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8):12-1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是名词之新、概念之新、口号之新,而是立足于时代发展新阶段,直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应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对新形势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考。习近平教育改革新思想,构成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既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重要法宝,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最大收获和宝贵经验。解放思想,首要的就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把管理作为发展保障,把开放作为发展途径,把师生作为发展之本,在促进高校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特色、完善办学机制体制、提高开放办学水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后改革时代的界定进行了讨论,前改革时代已经结束,后改革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后改革时代产业经济的特点是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提出了掌握核心技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发展战略;在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全局,把后改革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也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在简要回顾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全国8省市改革试点情况,我们可以从改革的宗旨、目标、核心、关键和模式方面分析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科技评价制度是科技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对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对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厘清影响新时代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因素,是改革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扼要梳理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时代背景、学术环境、发展理念、国家战略等宏观因素对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影响,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路径:回应时代问题,关注和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科技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同时克服不良学术环境的影响,做到改革与新发展理念相协调、与国家战略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张勇 《理论界》2008,(10):19-20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发展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但当前,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通过阻碍持续制度创新和发展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压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这就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滕世华 《东岳论丛》2007,28(6):34-37
政府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政府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改革过程。政府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对于当代政府改革的研究,也必须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因此,应该把政府改革当作一门综合性科学来对待。20世纪末期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拓展了政府改革的理论视野,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综合性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既不断发展、又能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社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与发展、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这既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总的要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永州市,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总书记这段话的精神实质,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总揽全局,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一、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发展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靠改革推进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