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克家成名于30年代,在诗歌形式上,受“新月派”影响,讲求“建筑美”;在诗歌内容上,反映农村农民悲苦生活,与“中国诗歌会”主张基本一致;在诗歌表现手法上,借用了“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手法,提高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但又与上述三派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按西方艺术分类,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诗与画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德国莱辛的《拉奥孔》就是论诗画这种关系的经典性美学著作。与西方美学异趣,中国美学不是着眼于诗画的界限,而是侧重于中国诗画的同源、同一关系,其最早的明确表述是苏武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诗画同源命题包括两方面的理论指向:一是指中国诗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哲学背景,二是指有共同的创作基本原则。本文揭示,就第二方面说,中国诗画同源是指中国诗画在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基本思维方式,共同的基本结构方式,以及对意境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从引诗的角度全面考察汉四家诗与荀子的关系:《毛传》趋同荀子,另一方面亦异于荀子,并且只是借鉴荀子诗说。《齐诗》与荀子的关系,今人论及较少。通过考辨可知,《齐诗》亦趋同于荀子诗说。经学史与文献上都有证据可以证明今文鲁、韩二家同于荀子诗说。基于此种现象,则应着重把握它们之间并不齐一的一面。总的结论是汉四家诗与荀子之间的借鉴与被借鉴的关系,既不应否定,也不宜夸大。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人心灵之间的沟通需借助情感体验。诗乐舞作为情感体验的三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无论从起源、性质、表达特点、各自作用,还是从情感的接受上来分析,诗乐舞三者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诗乐舞三者同时作用,共同推动欣赏者的创造力去自觉填充音乐作品的召唤结构、体验情感,并塑造出最佳的音乐欣赏体验。  相似文献   

5.
《阳关图》是北宋画家李公麟依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孕育而出的诗意图。此图失传的事实,似乎成了研究其与诗歌文本之间语图关系的藩篱,万幸的是,阳关成图以后,引来了无数诗家的题咏。这些题跋之作,尤以北宋张舜民的诗为最,饱含《阳关图》遗绪,在语-图互仿的理论平台上,可助还原图像概貌。此时《阳关图》与王维送别诗之间的语图关系,已然转变成一种特殊的隐性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它体现着孔子道统观念与一家一姓王朝政统之间的拉锯与抗衡,为士人阶层的品格塑造与参政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美育与德育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与德育关系论杜卫美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美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目前,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仍不够深人,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比较多地关注于美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的借用,于是,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似乎成了美育“形式”与德育“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  相似文献   

9.
建筑诗指以建筑艺术为题材和媒介的诗歌,是宋诗中一个令人注目的诗歌领域,可分为皇家官府、寺庙殿堂、宅居陵墓及园林建筑等类别,而又以园林建筑诗最为兴盛。亭作为一种融通自然与心灵的建筑空间,在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人心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宋代建筑诗包含了士林风尚和民间习俗等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10.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引典、释意、诗学研究、校勘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二史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包括典故的活用、反用、借用、兼用、摘要以及句式的模仿等。二史注特别重视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诗的创作背景,总结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二史注还常常以"心解"的方法揣摩黄庭坚的创作心理,阐发言外之意。在此基础上,史容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成就与价值,认为其风格高古,不容弃去,并总结了黄庭坚诗有为而作的命意特点。此外,史容注还对任渊《内集注》有所补正,并从事了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中借用外来词是存在于几乎任何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在外来词词语的借用过程中,一些所借用词语在进入新的一个语言中常常经过本土化的过程而完全成为该语言的组成部分。与之同时,其中一部分词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还衍生出新的语义。本文就汉语中外来词语(英语)的语义衍生现象、过程及成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临时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它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义关系:包容关系和 附着关系。本文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考察名词借用为量词的语义条件,并阐述了两类临时量词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浅见洋二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对宋代诗学中关于诗与绘画、风景的关系,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与历史、作者的关系,诗的“内部”与“外部”关系等方面的论说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了日本学界宋诗学研究的繁荣,对我国的宋诗研究极具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境”字借用到文艺作品中来 ,到唐代较为多见。王昌龄是用得较多且较早的一位。王昌龄诗论中的“境”有的指客观物境 ,有的指内心之境。他在佛教“境”说的影响下 ,提出了“诗有三境”之说。分析了佛教法相宗之“境”说与王昌龄诗“境”说之间的逻辑联系 ,并认为王昌龄在意境论发展史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朝鲜语汉字成语(以下简称汉字成语)是朝鲜语中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能用汉字(包括朝鲜汉字)转写的朝鲜语成语。它从来源上可分为自造的汉字成语和借用的汉字成语,其中借用汉字成语占绝大多数。借用汉字成语根据其借用方式再分为直接借用的汉字成语和间接借用的汉字成语。直接借用的汉字成语是通过汉语和朝鲜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它们在汉语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成语。汉语成语传入朝鲜后,部分成语原封不动地被使用,而另一部分成语在其形式和意义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造成汉字成语和汉语成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王维诗为切入点 ,论证诗与画之间的审美关系 ;认为诗与画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 ,但它们表达的意绪却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探讨了诗画两者审美关系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约翰·厄普代克借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角色和一定的细节,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编织了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之间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把宫廷复仇故事重构为一个新的探索家庭关系和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评定与新建筑结构承载力评定的区别,指出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与反映其大小的特征指标之间存在着灰色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灰聚类方法评定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的基本思路,为评定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枣很早就开始尝试对古典诗学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并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试验,《镜中》便是一例。通感和"词义借用"使"悔"变得美丽轻盈,人称转换造成了心理空间腾挪,"镜中"这一出色运用的意象统摄了全诗,三者共同织就一个复杂的文本。这些技巧帮助平衡了诗中的轻与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谈木刻时提出“采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木刻纪程>小引》),又在谈文学创作时提出“总须时时自出新裁”(《看镜有感》)。我觉得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是这样。借鉴以往诗人的作品,自出新裁,可以取得成就。我们可以借用前人诗的内容或词语,加上自己的创造,写出好诗来。我在读中国和英美名家的诗篇时,常常发现借鉴前人而取得很好效果的现象。现在引用一些中西诗为例,来说明借鉴与新裁的功效。本文供诗歌创作者参考,也可对诗歌鉴赏者有所帮助。先举中国诗为例。大家都知道《千家诗》的第一首,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