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权威罗伯特·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思想,认为这一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霸权可以带来国际体系的稳定;霸权可以带来公共权威(publicauthority),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商品;霸权必衰;霸权衰弱并非不可挽救.同时文章认为这种建立在单极主义基础上的新"霸权主义"理论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及国际民主化的日益进步,日益暴露出其矛盾性和与国际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及其法律管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限制性商业惯例包含两类行为,一是企业滥用或者谋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从而阻碍经济正常发展,扭曲贸易的行为,这种行为相当于发达国家反垄断法中所指的垄断行为;二是指滥用或者谋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采取这种行为的企业的目的是否在于垄断市场或限制竞争,只要其行为是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就属于限制性的商业惯例,也就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对于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界定。经常被认定的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包括搭售、回授条款、限制技术受方对引进技术改进和发展、权利不争、限制技术受方使用技术的地域或者销售产品的市场。对于国际技术转让中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管制,以行为是否损害技术受方利益作为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洋时代,现代全球政治体系的出现与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的控制与利用相同步这一国际政治机理,从根本上决定了莫德尔斯基所谓的世界领导者均是强大的海权国家这一基本命题,由此也就决定了世界领导者对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追求。其中,海上霸权侧重于领导者挫败挑战者所拥有的强大权势和实力地位;而海洋秩序作为海上霸权的副产品,首先表现为基于世界领导地位的海上实力安排;同时作为世界领导者提供的公共产品,它又明显具有远不同于基于海上实力地位安排的内容和表现形态。可以说,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这两大方面,是世界领导者得以较长时间维系领导地位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进入 90年代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与此同时出现了全球新的贫富差距 ,即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国际互联网普及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知识发展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以及通讯技术引进水平是影响一国国际互联网普及水平的重要因素。面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新的国家治理 ,从而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速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转型 ,不断缩小与“信息富国”的信息差距 ,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严 《北方论丛》2003,(6):89-91
葛兰西的化霸权理论是当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和热点问题.他的化霸权理论强调化自身的功能及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强调霸权是通过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与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阶级进行谈判,并向他们做出让步才得以维持的.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化与权利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途径方法与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6.
阎静  储国飞 《兰州学刊》2005,89(5):34-36
传统观点认为,霸权国家通过雄厚实力能够主导国际关系规则体系的建立并维持体系的稳定.本文通过考察战后初期美国霸权的历史认为,虽然战后美国的权力是史无前例的,但是美国的霸权仍有其局限性,其霸权的使用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成功.战后国际体系并非真正是由美国按自己的意愿构筑的.美国战后的霸权地位与它所期望构筑的体系和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刘骞 《兰州学刊》2006,(12):55-57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从其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合作问题进行了诠释。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本质,只有在权力均衡过程中和霸权存在的前提下,国际合作才有可能发生;自由主义学派接纳了现实主义的前提假定,但这一学派却认为通过制度协调可以有效的缓解无政府状态带来的不信任,促进国际合作的发生;建构主义者颠覆了无政府状态是先验给定的假定前提,认为国际合作是由国际社会建构而成的,国际合作的发生取决于行为主体之间的彼此认同和共有知识的多少。比较西方主流学派的国际合作思想对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思想史上的“文明”概念在出现之初就隐含了高低、优劣的二元对立结构.这种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文明图谱以现代西方社会为模板,在确立西方霸权地位的同时,也为全球殖民扩张找到了依据.马克·吐温对西方文明的全球化现象非常关切,对土著文化的消亡表示痛心.在1897年出版的游记《赤道环游记》中,他对西方“文明人”的野蛮行径予以痛斥,对异域文明进行了“厚描”式再现,并建议西方人摒弃那种妄自尊大的殖民心态,在文化交流中完善自身的文明社会.而这一点和当代社会对文明的理解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基欧汉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霸权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重建美国霸权的合法性,需要在复合相互依赖的世界,通过国际机制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治理,进而维持美国霸权的主导地位。其霸权思想在寻求美国霸权新根基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支柱.发达国家目前仍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主导者,掌握着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处于高端地位,发展中国家停留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甚至有些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可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价值链环节和分工地位必定会提升.文章梳理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提升关系的相关文献,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桐 《学术论坛》2022,(5):54-69
“发展中国家”一词是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近年来在国际话语竞争场域中却成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概念。世界银行曾在其官方报告中正式提出,将不再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世界银行有关工作人员给出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日益趋同“、发展中国家”内部日益趋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世界确立了新的议程。然而,这些理由在论据和论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第一,世界银行通过错误的数据引用和呈现方式人为模糊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第二,世界银行无视分类概念的有效性在于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差异而非某类别内部的差异这一基本常识;第三,世界银行假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名否定了“发展中国家”概念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议程”本身就大量使用了“发展中国家”概念这一事实的漠视,也是对联合国这一新议程的错误解读。对西方社会类似主张的分析和研判将有助于我们厘清同一概念在中西话语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全球治理中更好地坚持中国的自身定位并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实质是一种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思想.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章永乐 《社会科学》2023,(11):162-180
21世纪国际体系的多极化走向打破了后冷战时代的“霸权稳定”局面,“帝国研究转向”应运而生,致力于重新认识法律在近代殖民宗主国的帝国扩张与殖民统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当代全球霸权体系压制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法律机制与实例,思考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生存权与发展权的法律实践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我国法学界的“帝国研究转向”从国际学术界的“国际法学的历史转向”和“思想史的国际转向”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与国际学术界深入交流的同时,不断推进对于法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的思考,有助于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中的创造性意义,进而在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中增强主体性意识,推动法学领域“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次在全球层面承认文化、创意和文化多样性在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中的重要作用。从"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议程",这15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起步并蓬勃发展,并在政策层面进入联合国视野。而未来15年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由于"2030议程"的出台,虽然仍然会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新媒体领域将是重要的突破口。随着中国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在落实2030议程过程中可能会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秩序。基于维护单极霸权的需要,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建立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本文运用结构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论证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维护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自成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成员国从51国增至目前的185国,规模扩大的同时,其国际地位及影响更是不断上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联合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也使得联合国的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当今的国际社会。因此,对联...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提出关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诸多见解,为“知识经济”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思想准备。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知识经济”一词。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出了定义,该报告认为,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开始兴起,即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提出,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引起了诸多政府、社会界、学术界的关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笼统而宽泛的概括,也为…  相似文献   

18.
三种权力类型及效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中.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如果从谁支配谁的意义上说,权力主体处于支配的地位,权力客体处于服从的地位.从类型学的角度,政治学界一般把权力分为强制型权力、报偿型权力和信仰型权力三种类型.本文拟就三种类型权力的内涵、维持方式及效用作一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婧 《理论界》2010,(4):202-203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罗伯特·吉尔平在《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中首次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结合起来,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从单个国家行为体出发来分析国际政治的变革问题。他强调经济效率和政治、军事力量是霸权的两个核心维度,由于报酬递减规律霸权国会不可避免地衰落,引发国际体系的不平衡。他认为,霸权体系是最稳定的体系。本文拟先对霸权稳定论进行理论梳理,进而分析吉尔平的霸权建立和转移理论,最后对霸权论中的国家实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国际司法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际社会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需求的强化与国际法体系的不断拓展及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国际性法庭不断增多。这一现象给国际司法体系带来了多样性、适度的有益竞争及提供了“试验场”的作用,但也使得国际法体系的合法性受到冲击并造成国际法体系的分裂。在主权国家水平林立、尚未对诸多国际法问题达成共识的国际社会,考虑到国际性法庭不断增多导致的国际性法庭之间判决的不一致性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有必要坚持国际司法体系的组织化。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国际法院可以借助其能从国际关系全方位的角度来考虑国际法的发展而不受到专业性限制的独特地位和特点,在维持国际司法体系和国际法体系的一致性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对国际性法庭不断增多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是强化国际法院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