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分析法、图像法等对趋向动词“过来”、“过去”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展开认知分析。通过对“过来”、“过去”的语义分析与意象图式建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过来”、“过去”的语义并非完全对称,“过来”包括空间位移语义、时间位移语义和状态位移语义,而“过去”包括空间位移语义一、空间位移语义二、时间位移语义、状态位移语义和事件位移语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然谈话分析,弄清在表达“不同意”意见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谈话策略和谈话展开中的异同点.在分析时,采用表示语义的最小单位,即语义公式.对语义公式出现的频率进行对比,其结果是日本人倾向于使用辅助部,来缓和不同意意见的效力,谈话展开时,中国人倾向于使用“反对”先行型,日本人倾向于使用“同意”先行型.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例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春田 《文史哲》2001,(4):70-74
1.“百当”、“白当”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2.“节年”的意义及其与现代山东方言“jian年”、“jian天”的关系;3.“提溜”、“滴溜”等的关系及音变问题;4.俗语“仰着合着”的意义及相关词语的语义组合关系与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清平 《江淮论坛》2013,(2):90-94,193
从元美学的角度探讨“好”与“对”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美”、“炫美”、“审美”等概念的核心语义,引导规范性立场不同的人们达成必要的理论共识,在规范性层面上展开富有成果的理论交流,而且有助于深入考察美和艺术领域内长期受到忽视的正当和权利问题,揭示炫美领域与生活世界中实利、认知、道德、信仰等价值领域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性理论研究,与当代世界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展开实质性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5.
形式语义学的主要理论有蒙太格语法、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述理论、情境语义学和类型逻辑语法,这些理论基于各自不同的侧重对自然语言语义展开了研究.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分析汉语语义,汉语灵活语序的语义问题以及汉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等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近代城市的起点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2月《新晚报》开展“哈尔滨城史纪元”讨论以来,至今已近三年之久.对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应为哈尔滨近代城市建设起点”的立意与命题,虽然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仍有少数人持保留意见,有关行政部门也迟迟未作出法定的结论,而1998年“哈尔滨建城百年大庆”在即,时间不允许在这一问题上再拖延下去,故笔者再次撰文阐述有关问题,并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7.
国家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示范区作为“3+1”试验示范区序列,为合芜蚌三市及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在分析“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创新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黎族“合亩制”的性质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是必须从科学上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一些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的注意。我们发表张迅同志的这个“研究资料”,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并在更深入地进行调查工作,更充分地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关于黎族“合亩制”性质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意义大于指称”──论科学实在论的意义观郭贵春伴随着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语义分析已作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扩展、渗入和溶合于所有科学哲学问题的探究之中。但在语义分析方法的具体展开和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引申出对科学理论术语的指称及其意义的揭示和阐释。而...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哈尔滨城市纪元问题,即哈尔滨这座城市始建于何时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与媒体曾组织过多次讨论,其说不一。按目前官方的说法,哈尔滨作为城市始于金代都城上京会宁府,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笔者认为还值得斟酌。下面,就这一问题分三部分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一、围绕哈尔滨城市纪元问题所展开的争论哈尔滨这座城市始建于何时?这似乎本不是个问题,很多哈尔滨的普通市民都知道:哈尔滨原  相似文献   

11.
"趣"与"味"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与“味”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两者的相融相通主要表现在审美语义、审美概括、审美形态、审美生发、思维特征、表达方式等方面;其相离相异主要体现在范畴来源、演变发展、本质内涵、审美感受及特征、发展取向、所折射出的时代色彩等方面。“趣”与“味”相近而不切同,表里而不趋合。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语言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单音形容词作定语的语序规则问题,并试图从这些规则形成的心理现实性出发去加以阐释,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其语义指向说,单音形容词定语可以分为“分指性形容词定语”和“合指性形容词定语”两类,这两类定语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形式不同。在作定语时的顺序上,前者分别遵循“四声先后”、“积极义前置”、“程级递降”和“主体义前置”的规则;后者则按照“本质义后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 ,这就是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可以展开为一天人、同真善、合知行、道中庸四层互相联系的规定性。毛泽东、邓小平成功地继承和运用了这些优秀思想。比如 ,一天人与把握机遇 ;同真善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合知行”与实践和理论的统一、“道中庸”与防“左”反右  相似文献   

14.
对汉语"都"的定义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问题.在实际语言中,"都"有很多意义.在单句中可以击发先设,它的语义指向分别是前后的NP.此外,"都"作为加合算子具有三种形式:左加合、右加合、左右同时加合.区分先设"都"和加合"都"的方法有两种:根据句子重音的位置来判别和根据"都"前面或后面的NP的性质以及所指来判别.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合理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关于合理性的实质内涵 什么是“合理性”?“合理性”究竟指什么?这是不少学者参与讨论合理性问题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人们对“合理性”实质内涵的理解,可谓歧义丛生,因而对“合理性”的概念界定也是五花八门。但总地看来,较有代表性的理解及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 有人认为,人们对“合理性”的内涵从来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是科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它含有“合事实、合理性、合规律与合逻辑”的意思;另一种则本身就是价值判断,含有“合目的、合理想、合原则”及“是应该的”意思。 也…  相似文献   

16.
罗姝芳 《云梦学刊》2009,30(4):135-138
研究模糊语义必须以查德的“模糊集”理论作指导.运用现代语言学和现代语义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这样也就使得研究方法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从而形成一个方法论系统:从整体方法上看,可实行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描述相结合、一般规律研究与特殊规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方法上看,应该注重模糊语义学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属性,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来对模糊语义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节俭观与节约型社会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中国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围绕是否保持还是扬弃或是抛弃传统的节俭观的这个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诸多探讨,但是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根源,在于“节俭悖论”的存在,即在个体伦理与社会效应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本文从消费的视角出发,在考察“节俭悖论”的历史渊源及探讨如何消解的同时,在结合实证调查,运用日常语义分析法论述了现代化语境下节俭观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就如何建构节约型社会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晓岚 《东南学术》2021,(2):214-223
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文化现象.生理学意义上,“少年”是一个年龄范畴;政治文化意义上,“少年”是一个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等不同话语建构的体系,被赋予“希望”“冒险”“尚力”“革新”“独立”“自由”等修辞语义,成为清末民初特有的文化符号,与西方近代、中国古代“少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林译《鲁滨孙飘流记》言说全新的少年形象,参与清末民初文化语境中“少年”的修辞语义生成与理解.清末民初有识之士通过理论论述、文学书写、社会活动等方式,建构少年形象和少年话语,弘扬尚力美学,驱动国民精神重塑,也影响了整个民族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9.
李昌懋 《理论界》2023,(3):87-94
萧红的哈尔滨“俄罗斯元素”书写,更多依赖女性的视角,前期是作为俄罗斯元素(等于地方性现代元素)不成功地展开客体的女性,后期则是作为现代主体的女性,同时也逐渐激活了阶级分析的维度,从而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对自己笔下俄罗斯元素的“认异”到“认同”。不论是“认异”还是“认同”,对于萧红和东北流亡作家群来说,俄罗斯化的都市哈尔滨,正是他们文学活动的起点,也是他们政治生命的起点;他们的那种因为直接对抗日本的统治而产生的强烈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在被塑造、表达和传递时,却往往要借助东北一地的地方风景;无论是左翼文学运动更期待于他们的关东乡土,还是他们自己魂牵梦绕的都市哈尔滨,都为他们提供了写作、抵抗和思考的深厚资源。  相似文献   

20.
“语义”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术语,它一般指一个语言形式比如说词、短语、句子等所指的内容。汉语的语义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词汇学的范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未形成独立的语义说体系。转换生成语法的“深层结构”理论,把语义问题引入句法领域,启发我们对语义问题进行全新的认识。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这种观念渗透到汉语研究中,使汉语的语义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从传统语法到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我们对语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间,我们的认识日益深化和精确。如何处理语义问题,如何协调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始终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