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郎山游记     
斯菊林 《中华魂》2013,(24):52-53
记得1963年阅读杭州大学夏承焘教授的专著《辛弃疾》,书中说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受朝廷投降派打击后,晚年定居江西上饶,与浙江永康爱国诗人陈亮互有走访谈心,途中顺便登江郎山观赏奇景.  相似文献   

2.
<正> 陈亮(公元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宋史·陈亮传》说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下笔数千言立就。”陈亮写过大量的政论和诗词,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传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珍品。本文拟对陈亮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一论析。一陈亮的词,数量虽少,却很精粹。其中不少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豪气淋漓,高腔镗鎝,是陈亮词的主要特色。陈亮所处的时代是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当时北方半壁河山为金人所统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义愤填膺,要求保卫疆土,收复失地。但是南宋王朝却苟且偷生,偏安江左。对外奴颜卑膝,屈辱求和;对内压制排斥、摧毁打击爱国志士。在这种情况下,陈亮虽属于草野,六达帝庭上书,力排众仪,倡言恢复“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却终因投降派的阻挠而  相似文献   

3.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是南宋前期的进步思想家,坚持抗金统一的政论家和爱国词人。他同当时以朱熹(1130—1200)为代表、替大地主顽固派妥协苟安路线服务的“道学”(又称“理学”)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我国史册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关于陈亮的进步思想与当时永嘉事功(也叫“功利”)学派的关系,前人不大注意研究。陈亮一生曾多次到过永嘉(今温州),访问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陈傅良(字君举)、叶适(字正则)等人,《陈亮集》(即《龙川文集》)中没有留下详细记载,替陈亮…  相似文献   

4.
最近,历史系围绕对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会上,教师何汝泉、黎军、冯玉荣、黄天朋和学生周庆龙等,分别就陈亮、张居正、石达开、孙中山和孔子等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评价问题,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教师漆泽邦和学生徐勇分别就曹操和孔子的评价问题作了书面发言.何汝泉同志在题为《论陈亮的变通思想》的报告中,论述了陈亮变通思想的形成、性质、内容和意义.他认为:陈亮的变通思想是一种改良性质的政治哲学.它的主要内容有:复仇雪耻,收复中原;改进国家政治体制和方针,尊重大臣的职权,放宽对郡县的限制;重视人材的培养,改革教育和铨选制度,对变通思想的特点和意义,报告人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抗金,收复中原,重建宋朝统一政权,是贯穿于变通思想的一条主线.这种用反抗手段解除民族压迫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搞修正主义的都是投降派。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拉萨尔,就是一个十足的投降派。在拉萨尔主义影响下炮制出来的《哥达纲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对《哥达纲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的高度革命原则性,给予投降派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教育了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挽救了向投降派出卖原则、犯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汤勤富同志提出的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乃陈亮“免死之计”的观点进行了商榷:“汉唐之辩”是朱熹首先发难的;陈亮有关“王霸义利”思想是一贯的;当时陈亮与理学的境遇并非困厄。  相似文献   

7.
陈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唯一一位状元及第的思想家,以事功、气节、文章著称于世,多年来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随着陈亮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许多研究成果的同时,在诸多方面亦引发了不少学术争论,有的甚至走入研究误区,主要体现在十大方面:陈亮的出生地、民间传说其母亲乃尼姑、陈亮无师承、未冠时到义乌何子刚馆舍求学、其岳父兄弟在经济上资助陈亮救父出狱、陈亮所指"乌伤四君子"被误解为"乌伤四子"、陈亮、朱熹、吕祖谦三人同时在永康寿山石洞一道讲学、《永康地景赋》误为陈亮所作、陈亮平生不能诗以及陈亮民生思想研究的几乎缺失等等。剖析陈亮研究中出现的误区,通过梳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力图考证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以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陈亮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南宋陈亮的伦理学思想的研究不断深人,对现代社会,陈亮的义利观无疑具有借鉴作用。在研究陈亮的义利观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认为陈亮的义利观是“义利双行”,一种认为陈亮的义利观属于功利主义范畴,一种认为陈亮讲求的是义利统一的义利观。本文试就三种观点的得失做一综述、剖析,并阐明自己的研究见解。  相似文献   

9.
陈亮作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道论为基础,提出了道行于事物之间,道不离日用的观点,并进一步阐释了“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思想。陈亮“道存于物”的观点对南宋儒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极其鲜明地体现出陈亮思想的学派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是南宋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在陈亮留下的著作《龙川文集》(三十卷)中,主要是谈政治、军事和哲学问题,很少专讲经济的文章.但是,经济是政治、军事的基础,一个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人, 在纵横驰  相似文献   

11.
陈亮是我国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重视人才。在他的许多奏议、诗文、书信中都大量谈到人才问题。有些真知灼见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陈亮人才观的产生和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鸦片战争对近代文学的影响。例举当时反映鸦片战争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其反帝爱国思想倾向,表现在对外国侵略者的揭露与鞭挞;对清廷投降派的讽刺与谴责;对英勇抗敌的群众、为国捐躯的将士,则热情的歌颂与赞美。中国文学从此建立了反帝爱国的战斗传统。甲午战争之后,反帝爱国文学由诗歌散文拓展到小说戏剧,实为传播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是近代文学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思想家不乏其人,南宋的陈亮(公元1143—1194)就是杰出代表之一。作为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陈亮不仅能在朝廷积弱不振、民族矛盾尖锐之时表现出“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的爱国主义积极倾向;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及活动同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解释和论证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活动,从而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深度、更进步的社会意义、更广泛的政治影响。慷慨而不轻狂,深沉而不消极就是陈亮思想的最大特色. 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于陈亮的哲学、政治学思想历来研究颇多,对陈亮词很少有研究,而对陈亮词论的专门研究至今未见一篇.本文搜寻了陈亮的词学主张,归纳为抑诗扬词、以近拍词创见于后来、述经济之怀和吐劲气、浇磊块四方面,认为这四方面可以看作辛派词的理论宣言.  相似文献   

15.
南宋理学家陈亮认为道(理)是与自然和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它如同"赫日当空,处处光明.闭眼之人,开眼即是",是人们可以体察、认识的客观存在."王道"、"霸道"是贯通三代和汉、唐以下各代帝王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未被"隔断"过,"王霸并用"之论是合乎历史事实的,是治国良策."义理"、"功利"是三代、汉、唐皆有的行为准则,不是对立的,而是并存的,义要体现在利上,利也就是义,"义利双行"缺一不可.帝王治国要"爱人利物"、"生民之利"、"义利双行"才能富国强兵,人民生活安定.在"成人之道"问题上,陈亮主张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即光明磊落)、"推倒一世"、"开拓万古"的"智勇"之士,作一个实事实功的英雄豪杰.陈亮对以上三大问题的观点,是他的"明"思想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些年以来对南宋浙东学派的研究逐渐深入,而其中的代表人物陈亮所具备的事功思想对于当前社会同样有着影响,本文则是通过对陈亮的事功思想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有效丰富我国古代文化内涵,对如今依然具备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初读朱熹     
综述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考证朱熹为官清廉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朱熹在抗金派与投降派的矛盾、理学与反理学的矛盾、清正为民与腐败集团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中从事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并成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思想家,重视教育、躬行不懈、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的教育家,具有民本思想的爱国廉政的好官。研究朱熹,进行批判继承、合理扬弃,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宋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陈亮,曾与孔孟之道的忠实维护者、反动理学的主要代表朱熹,展开了一场以王道与霸道为中心论题的大论战。这场我国政治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集中地反映了儒法两家之间革新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爱国与卖国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宋明进步思想家反理学斗争的一场激战。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开历史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不但跪倒在孔老二脚下,对朱熹也是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9.
在两宋词台上,辛弃疾是最杰出的词人。他的《稼轩词》现有六百多首,为两宋词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在词风的革新方面,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走着张孝祥辈所走的道路,终于把豪放派推上了高峰。就思想内容而论,辛弃疾写出了一部分以抗战为主题的优秀词篇,成为南宋爱国词人的翘楚。辛词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和后世的豪放派词人(例如陈亮、刘过、刘克庄,清代的屈大均、文廷式等人),婉约派中的某些作家,因为和辛  相似文献   

20.
《甲辰答朱元晦书》是陈亮一一八四年,给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朱熹(字元晦)的一封回信。陈亮是我国南宋时期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生活在南宋大土地所有制恶性膨胀,金人不断南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朝庭屈辱苟安,国势危殆的时代。在如何对待这种苟安局面的问题上,陈亮坚持了法家路线,坚决主张实行改革,提倡富国强兵,举用贤能和有抱负之士,“驰驱战场,赶走女真,收复失地,洗刷国耻”;同反动“理学”家的代表朱熹的反对革新、反对提倡富国强兵、反对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反动路线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晚年陈亮和朱熹曾多次通信,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王霸”“义利”之辩。在这场论战中陈亮对朱熹的反动路线予以有力的驳斥和批判。《甲辰答朱元晦书》就是这场论战开始时陈亮答朱熹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功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