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坐落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西北的大山种羊场遗址,出土了许多文物,从遗址暴露出来的文化层堆积和出土采集的各类文物标本观察,文化遗存可分为辽金时代、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晚于白金宝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晚于腾家岗遗址。  相似文献   

2.
兰州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本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安特生、夏鼐、何乐夫、裴文中等人分别在西柳沟以东、桑园峡以西的黄河两岸,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许多宝贵的实物资料。解放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这里进行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考古发掘,使兰州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概貌更加清晰。本文试根据已经发掘的墓葬遗址,对兰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作以简要的论述。 —、兰州的地理位置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  相似文献   

3.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4.
小拉哈遗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遗址。小拉哈遗址的发现,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三叠文化层,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对松嫩平原上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系统的串连化整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关系、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炎帝在全国尤其是湖南留下了众多传说.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城头山遗址是湖南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迹,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稻作农业、宗教文化和城市文明,这些遗址与炎帝传说不谋而合,可共同构成泛炎帝文化.我们应根据遗址的不同内容构建旅游开发项目,使其各具特色并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6.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制造陶器.陶器在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包括陶器在内的大量遗迹、遗物的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发展阶段及走向文明时代的历程提供了科学依据.1976—1977年,我省武安磁山的发掘,即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引起了考古界的注视,它是华北地区首次被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至5600年之间,被称为“磁山文化”.该遗址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7.
<正>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发现了一批具有颇高历史价值的古代崖壁画。古代崖壁画的山脚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古代崖壁画和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宝镜湾东部石林形态绮丽的山岗一带。宝镜湾古岩画共有4处6幅。4处的名称,按当地民间流传的称呼分别为“藏宝洞”、“宝镜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2006,(1):307-308
本刊讯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讨论会”传出讯息: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境内发掘出的双墩文化遗址,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丰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次讨论会有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历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8日晚上,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按照历史年代排列,这十个项目依次为: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福建浦城管几村土墩墓、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安徽六安双墩墓地和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相似文献   

10.
老官台文化和李家村文化的遗址,发现得都较早。起初人们把它们都列入仰韶文化的范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逐渐明确起来,开始认识到这是两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 1960年在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山西,在全国,在华北,都不过是一个一般的省份,并不突出。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山西在全国,至少在黄河流域,占有突出的地位,其重要性有过于今天的山西。首先应该从远古时期说起。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山西在远古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山西占了二十几个。从南边芮城县的匼河遗址,襄汾县的丁村遗址,一直到北边朔县的峙峪遗址,阳高县的许家窑遗址,都是旧石器时代有名的文化遗址。到了新石器时代,山西境内的文化遗址就更  相似文献   

12.
《武都地区文物概况》一书是由甘肃省武都地区文教局编印的,年内将出版。该书,在省、地考古调查组对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西汉水流域进行考古普查和收集大量出土文物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文图并茂,内容丰富。全书以较多篇幅介绍了古遗址十一个,其中新石器时代的九个。这些遗址,内含石器、陶器较多,彩陶比例大,其中彩陶三联罐、旋涡纹五彩罐、长颈鼓腹火炎纹彩陶壶等,造型别致,彩绘精细,工艺水平高,为全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精品。该书第二部分,介绍了古代墓群十一个,其中新石器时代的三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汉代的六个,明代的一个。新石器时代墓属于寺洼文化安国类型。春秋战国墓及汉墓,出土文物主要是铜器,也有玉器、金器、铁器、釉陶器等。宋瓷十分别致,唐三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市文物管理站自1981年成立至今,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田野考古普查,发现大庆管辖的四个县、五个区境内分布着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点,从发掘和采集到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蚌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为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先后于一九七三年三月和一九七九年十月,在山东泗水县尹家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这处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包含的时代以典型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二里岗文化晚期、殷墟文化期(青铜文化)的遗物也有发现。龙山文化层出土大量的骨、石、蚌质生产工具和以陶器为主的生活用具。在距地表三米  相似文献   

16.
一、我县旅游资源的五个特点是:土、新、奇、特、美”。 “土”,我县的蒙古族是黑龙江省世居土著民族。公元9世纪就游牧于嫩江、乌裕尔河、通肯河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立了带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土著风情和灿烂的文化。蒙古包、勒勒车,使人追思在那广阔的草原上的游牧生活;那达慕、蒙古族风俗婚礼,祭山、祭敖包,使人领略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蒙古式摔跤,蒙古族舞蹈,使人看到马背民族的英勇骤悍。这里还有许多与土著风情相关的古文化遗址,比较著名的有大山旧、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四代王爷墓地,六处辽金时代古城遗址,寿山将军墓等。  相似文献   

17.
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肇源县就有人类居住。这些黑水先民傍水而居,以渔猎为生。现在,这里沿江留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10处之多。这些遗址为考古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面貌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考古工诈的逐步开展而揭示出来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干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得以确立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话系、年代序列和考古学文化的分区。现有考古资料说明,长江中游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它与黄河流域及周围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中各自并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诈为反映这一地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本新作,自然会引起考古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注意。该书由著名新石器时代考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幅员辽阔,新石器时代文化丰富而复杂。就甘肃省而论,这个时代的文化遗存,现在已知的有一千余处,而且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基本上遍布甘肃全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近年来发现的秦安县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渭河上游的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座落在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马坝人”和“封开垌中岩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之后,大约到了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后,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以其崭新和不同的面貌,相继出现于南国土地之上,至今还留下她们劳动创造和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旧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得不到重视。虽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海丰等地已有一些发现,但不免打上半殖民地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事业获得了新生,并迅速蓬勃地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全省开展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了大约三、四百处新石器遗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简报、报告和文章,为广东石器时代考古,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又发现近百处遗存。其中,曲江石峡、佛山河宕等较大面积的发掘,为粤北、粤中等地有关遗址、墓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西樵山遗址的复查、试掘,“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被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七十年代广东原始社会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与此同时,粤东“浮滨类型”青铜早期文化的发现和初步确立,对探索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分新石器时代的下限年代,有着重要作用。1982年以来,全省各地更广泛地开展了文物普查,又发现将近二百处遗存,填补了一些市、县的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4年上半年,全省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包括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