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它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又使人类陷入各种严重的社会病症和文明灾难之中不能自拔.资本和资本主义的这种"二重性"或"悖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只有深入到价值和剩余价值运行的经济层面,才能看清资本的真正本性、历史作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实现充分交流、沟通、共享,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球文化"的趋势和过程;从文化全球化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来看,它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扩张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只有在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全球文化"才能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是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问题提出的.它在政治、经济、社会、福利及国际关系方面都提出了中庸而又务实的方略.这在某些方面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和全球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许多重大的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不同于列宁时代的新变化.从发展的趋势看,资本主义在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由其转化而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进而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演进.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亦经过列宁所论述的传统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向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即从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阶段的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到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阶段转变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变化,是金融全球化新发展、新变化的集中表现.像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样,金融全球化也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过程.它在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朱志勇 《人文杂志》2006,1(4):27-30
马克思解析"历史之谜"的逻辑路径,可梳理为对资本主义的三重"追问"一问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是什么?二问异化劳动的根源是什么?三问分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正是通过逐层递进的考问,马克思确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并孕育出了新社会的雏形.因此,在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研究中,我们不难找到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行终极反思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放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深刻的教训.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内改革、对外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盛世"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本质的动态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概念 ,给全球化加上定语 ,就是要追问 :“谁的全球化 ?”或“什么样的全球化”———这就是全球化的本质。对全球化本质的考察 ,应摈弃静态的传统思维框架进行动态透视 ,即历史上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单一全球化 ,当下全球化的本质是不同制度文明竞争与博弈的多元全球化。而从前瞻的视角看 ,未来全球化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导航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少数学者提出经济全球化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阶段,叫做跨国资本主义或全球资本主义,认为这就是历史的"终结".笔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及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理论,认为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将是共产主义的前奏曲,共产主义最终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蔡娟 《阴山学刊》2006,19(3):98-10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狂飙式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如影随形并呈燎原之势.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队伍,积聚了社会主义因素,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反全球化运动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替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可能性,昭示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据此,它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主体性地位,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生态危机的本质界定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现代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生态伦理异化,诞生了反生态的科学技术,这是生态危机的本质,据此,它对科技发展取敌视态度.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生存模式.因此,人类不应反对科技进步,只应批判科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运用及其造成的异化生存模式.第三,在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上,"生态中心主义"反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要求根据"生物圈平等主义"来使人类回到前现代的服从自然的生活模式.而"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克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经济,只是这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利于生态的."①依据以上学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吸收的主要文化素养应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现代性问题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现代性自产生之时就包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文化的特殊形式,也是社会进步和异化状态的标志.与古代的奴隶制和中世纪的农奴制相比,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它又存在着深刻的阶级矛盾和异化现象,充分体现了文明的二重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种现象称为"文明内部的野蛮",他们联系很多历史事例对它进行了深入分析."文明多样性"这一概念,就是指同一社会中多种文化互相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状态.在一国之内,鼓励每个文化个体和群体的创造性和多样化,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提倡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和竞争发展.中国人常讲"和而不同","和"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就是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张菊香 《兰州学刊》2007,1(1):73-75
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是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关键.落后国家必须发展自己特有的历史条件,并以西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才能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积极成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必将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断研究和汲取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推进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经验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二是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三是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4.
魏海香 《天府新论》2008,(4):109-113
文化全球化本质是文化全球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但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争议颇多,"现代文化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化"、"后现代文化全球化"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看法.在考察和辨析学术界这三种相关观点,并明确文化全球化性质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全球化本质是由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且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受此决定,在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全球化本质体现为现代文化的全球扩展.  相似文献   

15.
刘丽玉  申波 《兰州学刊》2007,(5):166-168
全球化虽然对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但面对强势的文化霸权主义,全球化决非是"全球趋同"或"全球一体化",而且它的负面效应也会冲击民族本土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文化殖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火 《兰州学刊》2007,2(10):146-148
全球化的根本性质就是资本现代性的蔓延.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它使得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都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变化,文化殖民便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主要变化之一.文化殖民成为经济全球化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主要形式.后发国家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既要努力吸取精华——如必要的资本、技术,更要注意拒斥糟粕——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资本主义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如何测度环境变化的性质以及寻求积极的战略,这是西方左派理论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德里克认为资本主义凭借"弹性生产"重组了全球关系从而形成了全球资本主义,对于左派来说,这是一种"后革命氛围".在这种形势下,左派(激进主义)必须"重新发明革命".  相似文献   

18.
田杨群 《兰州学刊》2007,1(8):22-24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分析、对由工业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行理论论证而得出的科学结论.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资本主义国家对私有制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决定了其历史命运必然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要超越资本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是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全球化发展的未来归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确实起了重要作用,全球化的充分展开,其结果必将冲破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把人类推向资本主义的反面--共产主义,用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吴文娟 《社会科学》2004,(4):125-128
世界风云呼唤着新的文明的建立。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各种文明间的对话 ,不仅可以避免国与国之间不必要的冲突与对抗 ,营造世界范围内的祥和与平安氛围 ,而且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赢得更大的发展。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之间虽有差异和矛盾 ,但还是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乃至于交融互变的。应当说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将不断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转而促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与灿烂。世界文明的张扬与构建 ,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规范有序 ,步入良性循环。世界文明的弘扬 ,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文明而健康、发展有规则的文明世界。“世界文明国际论坛”本身就是一次各种文明的交流与对话的精彩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