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8岁的胡秀明是瓷都景德镇的一名普通警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曾从事过工、农、商、学、兵等各种职业,另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红色收藏。1972年,他从国营897厂应征入伍。当时,每个新战士发一个绣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两本红宝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老三篇》。那时胡秀明就想,能不能把毛主席的书和照片等物品收集起来,他决定这一辈子就以收藏来陶冶自已的情操。  相似文献   

2.
收藏马未都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祖籍山东荣成.乙未年(1955年)生于首都.据此取名——马未都。他是著名的收藏家,是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的创始人及馆长。他的新书《醉文明》在北京西单商场签售的时候,排队的人从商场内排到了大门外.把收藏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很爱说.一口京腔、一身唐装,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一开讲便火得一塌糊涂。采访时,说话时直视你.不允许打断,他要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曹祈东 《当代老年》2014,(12):59-59
老报纸报纸越老越稀有越有收藏价值。老报纸加上重要内容就是锦上添花,像《京报》、《申报》、《汉报》等价值很高。红色报纸革命根据地发行的报纸,以井冈山时期最好,然后是延安。红色报纸加上重要内容就是革命文物。  相似文献   

4.
国画大师张大干同时是一位大收藏家。他的一生,尤其是前半生(1949年离开大陆以前),凭着一双手、一支笔,开画展,挂笔单,费尽心力、财力,奔波于南北,往返于东西,孜孜以求,搜集了数百件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书画名迹。在他收藏的印章中,有一方刻着“敌国之富”的印文,可以表达他以收藏自负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鲁礼敏 《老年人》2010,(2):22-23
《离骚》、《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这些名著既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作,也汇成了世界文化的宝库。可将这些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一位名叫杨宪益的著名翻译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一生的勤劳“翻译了整个中国”,译著均被欧美各大图书馆收藏。可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学术译著,  相似文献   

6.
李震霞 《现代妇女》2014,(4):260-261
近些年,图书收藏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到图书馆收藏,小到个人收藏,形式多样。笔者作为一名图书工作者,在本文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书刊——我国青年作曲家李鹏程主编的著作《心中的祖国》为例,着重对艺术图书收藏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图书收藏的新形势,来为读者提供一些可取之材。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退休干部马某是位收藏爱好者。今年春,他购买3000元的假币准备用于收藏,谁知刚买回家就被人举报,公安机关迅速收缴了他的假币。最近,人民法院判处马某拘役6个月,罚款1万元。对此,很多人不理解,难道买假币收藏,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也犯罪吗?娴好娴好同志: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大的,处1…  相似文献   

8.
收藏的境界     
刘锴 《老年世界》2009,(21):31-31
俗话说:“乱世囤金,盛世兴藏。”随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爱好者队伍之中。藏界兴隆本是件好事,但笔者“人道”多年,觉得收藏也有境界之分。作为收藏爱好者,随着收藏兴趣的笃厚,收藏境界亦不可不随之丰富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不愿出卖的收藏罗未然他无职无业,疾病缠身,靠着儿女的赡养费过日子。但他又十分富有,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多达15870种,53919枚,有人出价50万美金……王安廷做梦也没有想到,到了晚年,自己能沾上毛主席的光一举成名。8年来,他和他的“小小展览馆”感染了...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其中,"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一项内容颇受关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此事.在这项利好消息的影响下,民间收藏能否就此迎来"春天"?又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文物收藏热呢?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赵步长利用工作之余收藏毛主席像章。他的收藏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而 是将收藏和艺术创作、历史与时事、企业文化融为一体。目前,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已超过30万 枚,被人们誉为“毛主席像章收藏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王家龙 《职业》2001,(2):44-46
作为在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扮演大民妈的人艺著名女演员徐秀林现实生活中的老伴,王家龙先生在其五十年的收藏生活中也有精彩的演出—— 从童年、青年直至花甲之年,我倾注大半生的精力在学业与工作之余,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远离功利,发掘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培植精神家园的绿荫——收藏连环画小人书。 记得我将一本《是谁犯了罪?》的小人书稍作改动,参加学校朗诵比赛得了冠军和一座普希金石膏像 50年代初,共和国百废待兴,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便迈出了课外求知的脚步,从街头租书摊到书店少儿柜台,我窥见到了一个五…  相似文献   

13.
在收藏热的今天,曾遭受冷落的年画,再度以其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成为有眼光的收藏者青睐的藏品——在天津杨柳青有一位年画老人王树村,他不仅是一位藏家,还是理论家。在他看来“年画是不可再生的文物”。年画是年俗也是文物王树村对年画的了解可以说是从儿时开始的。当王树村还是小孩的时候,家家逢年过节都贴门画。他回忆,当时逢年过节大家都在大门口贴上守护门神,寓意把小鬼挡在I'lJ'b;院子里的小门就不能贴门神了,要不妖魔邪气就会进到院子里,所以在小门上一般贴一些吉祥如意的年画,比如麒麟送子、双喜进宝啊之类的。那时候年画非常普遍,每年过节都要贴一张新的上去,以表达对来年平安吉祥的美好心愿。后来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三省,他们就在这些地区利用年画宣传,分化人民抗日的力量。那时候王树村就从周围的邻居手中收集他们不要的年画,看见卖年画的就通通买过来。后来有条件了就到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上去找,慢慢地就积累了一些年画。后来他从华北大学毕业就至【}《美术》杂志任编辑,收集年画的途径就更多一些。王树村不仅收集年画,而且还逐件地研究考证并加以注释。有人曾经帮他统计过,从1936年起,王树村收集年画大约l万件。王树村说,在拍照还不普及的年代,工匠画的年画留下的不仅仅是笔墨、情趣,还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说像《抢当铺》,可以看出当时的当铺是什么样子,看出当时人们穿的服装,都是什么人去抢当铺,这些画面确实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再现。天津杨柳青还有一张叫“庄稼忙”的年画,它以连环画的形式反映从庄稼的播种到粮食收获的过程,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形象资料。年画、画版不好保存,容易发霉、虫蛀。老王把它们放在箱子里,这些箱子排在一起就成了他家的床。如今,大部分年画都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了。2004年,老王收藏的解放区年画在广州的一场拍卖会上全部成交,每张成交价都在万元左右。收藏年画,关注六大领域在收藏已成为时尚的今天,昔日曾遭受冷落的年画,再度以其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成为有眼光的收藏者青睐的藏品。从收藏价值考虑,如下品种值得收藏者关注:1.民国年画。目前,民国时期的老木版年画市场上尚可找到,且价位合理,可以大量收藏。此外,民国月份牌是年画中唯一在市场炒作过的,曾在收藏市场红火一时。此题材切近当时生活风尚,美色诱人,风格独特,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频频出现,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成为收藏的主力军,改变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收藏格局. 收藏进入亿元时代 2013年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就曾指出,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2.2亿元买只鸡缸杯、2.8亿元买张唐卡、2.07亿元买幅曾巩《局事帖》……企业携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改变收藏格局.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常常看到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尤其在2016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买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局事帖》,苏宁集团以3.036亿元买下《五王醉归图卷》,宝龙集团以1.955亿元竞得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温州商人杜圣博以约合人民币1.6亿元买回"乾隆御笔之宝"寿山石御玺等,不断掀起热议.  相似文献   

16.
《启慧斋藏话》收藏栏目自今年3月份面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欢迎与认可,更得到了收藏、文化、艺术界各路名家的关心、支持与厚爱,他们不仅寄予《启慧斋藏话》栏目厚望,还纷纷欣然作画、制印并题字,以示祝驾。前几期本栏目陆续登载了部分名家为栏目作画、制印并题写的贺词与祝愿,让大家共同分享与欣赏他们的佳作,同时还对他们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邓伟志 《社会学》2005,(3):63-64
《和谐社会笔记》一书己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书名叫《和谐社会笔记》,有人问我读了哪些书?说实在的,精读加粗读,真不知读了多少百本书。记得单是一家出版社的书我就读了十好几本。可是,这笔记与其说是读出来的,不如说是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收藏中国古典家具是近二三十年兴起来的,前不久逝世的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发行,使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明清家具是站立着的、活生生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9.
《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1905年画的,那年他才24岁。这幅画当年由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家族收藏。这个家族四代单传的斯帝夫和邻家美国瓷器商的女儿贝蒂青梅竹马。贝蒂一直觉得拿烟斗的男孩,画的就是气质有些忧郁的斯帝夫。斯帝夫18岁时,在这幅画前第一次亲吻了比自己小一岁的贝蒂。二次大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贝蒂回到美国,斯帝夫被送进了集中营。  相似文献   

20.
真没想到,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还有这种激情与冲动,竟应邀冠名主持江西主流媒体大江周刊《启慧斋藏话》收藏栏目。我不仅为自己的举动而惊讶,更为能有这么多名家为《启慧斋藏话》栏目作画、制印并题写贺词,以及对提高栏目品味出谋划策等而惊叹。或许就是我与众多名家的缘分,给了我勇于担当、勇于挑战、勇于接受的动力和源泉。在大江周刊拟邀请我冠名主持《启慧斋藏话》收藏栏目伊始,我征询过许多老师、好友的意见,他们纷纷鼓励、支持我接受这一既非常难得、又面临挑战的重任。尤其是大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