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雅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33-36
资金是制约合作医疗发展的瓶颈。农村合作医疗几十年的起伏跌宕,都突出表现在资金问题上。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稳定、高效、便捷、持续的筹资思路和办法。如筹资渠道应多元化,筹资顺序应自上而下,筹资方式应简便、快捷,筹资水平应具有多层次性,筹资原则应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增长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建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长期筹资增长机制的构建应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合理确定目标补偿水平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各年度筹资需求水平,并对各级政府和个人的筹资责任作出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3.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政策与体制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从而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现状及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59-63
2004年,新疆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短短几年间。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于改善农牧民的医疗保障状况和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新疆该项制度起步较晚。尚需在多方面进行完善。因此。认真分析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和实施效果。对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试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2):133-136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举措中重要的一环,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其庞大的资金来源却极大地制约了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三方利益主体都存在着自身的筹资困境。通过对现有筹资模式的研究,创新思维,挖掘改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的新途径,使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真正成为覆盖全国8亿农民的社会化医疗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7,(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自各级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四川藏区州县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都低且增长慢,导致新农合筹资中县级财政补助和农牧民缴费困难。将县级政府财政补助上移到省级政府,农牧民个人实行不同档次的差别化缴费,将"一年一缴"改为累计制,提高大病县外就医的报销比例等有助于解决新农合筹资困难问题。减轻县级财政压力,激励农牧民缴费,使新农合制度在四川藏区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柳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5)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农民参合积极性还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适应工作需要;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在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农合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瓶颈破解:制度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瓶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困境的成因主要源于制度设计层面,其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制度本身的社会保险性质的弱化;三方筹资主体的筹资责任、筹资标准、筹资比例界定难;基金监督与管理的法律依据缺失等方面。对此,必须对制度进行重构,应该重新界定三方筹资主体的筹资责任,强化其社会保险的本质,强化政府财政的责任,加强对制度运转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亟需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来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祖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9-141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主要是依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干预和行政政策,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法制建设已成为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瓶颈。从我国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的三个方面予以论述,即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立法目标和原则;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的框架和主要法律制度的构想;三是如何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小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9):917-9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惠民制度,它的提出和试点,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该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筹资成本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低、医疗服务能力较差、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及加快立法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并推进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烈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67-7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严重滞后,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加大,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看不起病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00-2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下面简称”新农合“)是解决亿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新农合”已经覆盖全国86%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3亿人。目前全国对‘新农合’制度还没有统一的法律出台,因此在有关部委下发关于“新农合”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当前对“新农合”制度进行立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立法者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进行了规范的阐述,以期为立法部门提供立法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先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60-6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矛盾.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筹资机制不健全.为此,应强化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合理构建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四方的筹资比例与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理、动态的筹资标准,增加社会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逐渐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每一出资主体内部,可以采取多种渠道与手段融资:政府可以开设合作医疗新税种、发行合作医疗彩票等;集体可以把现有的公共资源用于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互助医疗两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都做出了贡献。调查研究表明,由于两种制度的制度设计差异,所获得的效果也不同。本文侧重于对这两种制度的基金筹资方式、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1):22-25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路径选择,应当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统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建立持久、稳定的农民自愿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的前提基础。在农民、政府及医疗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导致合作医疗出现支付瓶颈的约束条件下,筹资机制的创新要在遵循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前提下,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比例、筹资模式、筹资统筹层次等方面加以完善,并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市场监管,最大化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毕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4-4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本文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路径,即加强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并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报销比例、实行三方购买制度,以及尽快把农民工真正纳入城镇医疗保险范围等。 相似文献
19.
20.
代宝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110-1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确保新农合具有持续、稳定的高水平经济补偿能力是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本文基于江苏省各地新农合相关机构调研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江苏省新农合的经济补偿能力,宏观剖析了其经济补偿水平、经济补偿结构和经济补偿可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合相对经济补偿水平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2)合理的经济补偿结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具有较强经济补偿能力的关键;(3)相比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合经济补偿能力更具有可持续性。提出政策建议如下:(1)应重视门诊服务的经济补偿,以优化新农合经济补偿结构;(2)优化参保人口结构、重视疾病预防、加强新农合与疾病预防体系的协同合作等将有效改新农合经济补偿能力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