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荻 《领导文萃》2007,(3):70-75
1975年5月至9月,毛泽东因患眼疾,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获为他读书。在读书间隙,毛泽东就文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话。本文是芦荻教授的回忆文章,从中可以了解到毛泽东的读史情况和论史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文钦 《领导文萃》2010,(11):131-134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少读书了。让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和胡耀邦的做法,也许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曾自 《领导文萃》2008,(19):71-74
我保存着一张当年毛泽东和读书小组成员在杭州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照片。这个读书小组里有我的父亲田家英。  相似文献   

4.
苏永通 《领导文萃》2009,(11):88-93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读书,正如他自己所言,“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 毛泽东读书的领域十分广泛,无论是在战争环境下,还是和平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读书才能做有作为的领导者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曾坦言: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今天我要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读书,读一本好书。不读书必定会落伍,只有读书才能做有作为的领导者。领导干部根本没有理由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国民文化素质密切相关。我并非生下来就是"作家二月河",直到40岁我才开始创作。年轻时我挖过煤、掘过井,水淹过、火烧过、电打过,正是靠着读书才能从那样的底层成长为作家。人生经历让我坚信,全民性的读书,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还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人不能不读书,否则两眼一睁,瞪到熄灯,想的全都是钱。这种自我消耗、自我麻醉的状态,会带来很大社会问题。现在社会上,一些人互存戒备,得理不让人,稍微有些摩擦就生出火花,甚至引发矛盾,这是社会戾气。戾气的消除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如果所有人都能有条件读书,就会对涵养文明理性的社会心态大有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从1950年冬到1966年夏,给毛泽东管理图书报刊,历时近17年,直接和间接地了解到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些情况。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9.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媒体技术愈发发达,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忽略了读书,并且这种意识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前应在学生中重新树立勤于读书的风气,养成勤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徐中远 《领导文萃》2013,(20):83-85
《智囊》是毛泽东晚年很爱读的线装本史书之一。他曾阅读过两部《智囊》,这两部《智囊》都是木刻线装本。一部放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的会客厅里。这个会客厅是他晚年经常会见外宾的地方,也是他读书学习的地方。除工作、会见宾客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个会客厅里看书学习。另一部放在中南海增福堂毛主席书库里。这是一个旧式的四合院。南边是永福堂,毛泽东原秘书田家英曾在这里办公;北邻来福堂。这三个院子,增福堂可用房间稍多,院内条件也好些。因毛泽东藏书较多,只有增福堂能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切身体会到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培育道德、提升能力,换句话说人生因读书而精彩。日前,中共宁海纪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了“读书思廉”教育月活动,笔者在此活动中,又一次认真阅读了关于廉政建设的一些书籍与文件资料,并结合自身实际与本职工作作了深刻反思,认为为政者务必要做到“五思”,狠抓“五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述了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的基础上,应以自学为主,通过“泛读”、“通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为此目的,还阐述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消费的两个约束条件来看,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读书都是成本最高的,它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同时读书对于阅读者的文化教育程度要求也是最高的,所以读书的人少一点也不奇怪  相似文献   

14.
政工干部要把读书学习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常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而不断提升生活情绪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周溯源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本书是"历史学者眼中的毛泽东"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采用学科划分与读物类别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毛泽东的读书历程,运用丰富的史料揭示了读书对于毛泽东个人成长、增长智慧、对敌作战、处理矛盾、战略谋划、治国理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展现了毛泽东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天天学习、毕生学习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6.
冯锡刚 《领导文萃》2013,(20):51-55
记得别林斯基曾说过,文学作品中,有时一个好的细节要胜过一打书。话说得不无夸张,却道出了细节的重要。了解和研究历史人物亦然。读毛泽东书信,涉及题字种种,引发笔者诸多感想。1983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收录书信372封。其中致者最多的是黄炎培,其次是周世钊。题字种种,先从致周世钊的信件说起吧。周世钊是毛泽东当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新民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毛泽东在延安和重庆谈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一种责任,这话不无道理。在小学生眼里。读书是向老师尽责任:在中学生眼里,读书是向家长尽责任;在大学生眼里,读书是向自己尽责任;在伟人眼里,读书是向社会尽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有北京市通州区南大门之称的于家务乡仇庄村,距离通州区中心30公里,位置比较偏远,但有爱读书的好名声,被有关部门封为“爱读书的村庄”。仇庄村共有800人,却有一个藏书约5000册的益民书屋,村民们从村支书到赋闲在家的妇女都有读书的嗜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武夷学院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背景下开展的“读书月”系列活动案例,分析了案例背后成功的因素,同时提出当下阅读推广中需要努力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遍数最多、读得最熟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