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中国的抗日战争阻止了法、意、日法西斯势力的进一步勾结,分散和孤立了法、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力量,从而减轻了法西斯侵略战争对欧洲战场的压力。如果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实现罗斯福总统“先欧后亚”的战略原则就很困难。  相似文献   

2.
德国法西斯到1941年4月中旬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后,已控制了欧洲大陆上14个国家,约500万平方公里,12900万人口。德国对占领区的各国人民实行了最残酷、最野蛮的法西斯恐怖统治和奴役,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一场最严重的灾难,成为欧洲历史上最黑暗、最恐怖的历史时期。然而,德国法西斯却美其名日欧洲的“新秩序”。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剖析,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法西斯的反动实质和永远记取这一最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震撼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延及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五分之四的世界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这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之间的一场殊死的大搏斗,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彻底崩溃,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问题是三十年代意德关系的晴雨表。三十年代早期,意大利的对德政策应该说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格调上,但1934年陶尔斐斯事件后,意德关系降到了“最低点”。埃塞俄比亚战争后,意大利事实上放弃了奥地利,意德结成“罗马—柏林轴心”。但尽管有此轴心,三十年代后期的意德关系,仍然因为墨索里尼对奥地利问题极不情愿的无可奈何,及其他诸多相关因素而阴晴不定  相似文献   

5.
法西斯意大利与纳粹德国的双边关系问题一直是二战起源研究者们关心的一个中心课题。但国内学者大多注目自三十年代中叶罗马—柏林轴心形成开始的意、德关系,而对三十年代前期的情况则少有探究,更谈不上立足意大利进行考察。笔者认为,以如此“残疾之躯”深入下去,难免失于认识片面,于是有了本文,提请学界师长指正。  相似文献   

6.
1936年西班牙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法西斯叛乱。佛朗哥集团推翻了人民阵线政府,在欧洲建立起一个新的法西斯国家。佛朗哥法西斯叛乱为什么能够得逞,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想就其基本原因做一点分析,以就教学术界。一、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在殴洲的蔓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后,各国资产阶级在心神不定之中镇压了工农运动,恢复了他们的统治。1922年,意大利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府。十一年后,即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这样,欧洲出现两个法西斯国家。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对德绥靖所造成的慕尼黑悲剧,早已人所周知。但此前美国也曾在绥靖问题上与英国合作,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浅述。 一、英美绥靖合作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的地位江河日下。为了保持自己在欧洲的主导地位,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威胁,英国竭力设法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当时“着手创作对德绥靖政策最初篇章的人是兰赛·麦克唐纳先生”。他  相似文献   

8.
浅论租借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借法(Lend-LeaselAct)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最重要的立法之一,几乎任何关于“二战”的专著都提到它,但史学界对此看法并不尽一致。它在“二战”中究竟起过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图作一初步探讨。一、租借法的产生是美国走向加入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步骤租借法案是罗斯福政府在同国际法西斯势力和国内孤立主义的斗争中产生的。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肆意扩大战火,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和平和人类生存。从1939年9月至1941年春夏,德意法西斯横行欧洲,灭亡了十四个国家。希特勒继而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施  相似文献   

9.
从一九三一年发生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九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形势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况,从国际关系方面看,有三种政治力量:一是以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力量;二是以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集团,有三种矛盾:一是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二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以英、美、法为一方和以德、意、日为一方的矛盾;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力量和法西斯侵略集团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互相影响,其主要矛盾是反法西斯侵略力量和法西斯侵略集团的矛盾。围绕着这三种矛盾的处理,便产生了不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是臭名昭著的德国纳粹党魁、战争贩子、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忠实走狗,这样一个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家伙,在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爬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不是偶然的。希特勒的上台,是同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紧密相联的,可以说他的上台是德国政治、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距今已50周年了.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这个节日,缅怀过去,展望未来,“以史为鉴”,意义重大.19世纪30年代法西斯兴起后,到处点燃战火.由于大国只顾私利,犹豫徘徊,未能及时制止这场浩劫.在失败中逐渐觉醒,开始走向团结对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和平和进步.这是一场正义对邪恶、文明对野蛮、进步对反动、和平对战争的胜利.战后各国捐弃前嫌、克制协商,几经周折取得了当今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一、世界法西斯兴起给人类带来一场空前浩劫1、法西斯是怎样兴起的:法西斯是拉丁文“Fasces”的音译.源于古代罗马官吏出巡时,由仆从举着一个中间插着斧头的棒束而得名.它象征“力量和权力”.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于1911年第一个在意大利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许多国家陆续出现。这是“一种企图用暴力维持旧世界的反动力量” (《斯大林文选》第361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西方大多数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经济损失,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恐慌。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严重动摇了资本主义统治体系的基础。于是,极度恐慌的大资产阶级便寻求法西斯来保障他们的利益。一时间,法西斯主义便在世界许多国家兴盛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方知达 《金陵瞭望》2005,(14):58-59
1941年10月,在日本东京爆发了一件震撼德日意法西斯轴心世界的重大事件,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所谓的“共产国际谍报集团案”。这个事件的主角是法西斯德国驻日大使馆新闻专员,苏联战略侦察员佐尔格,另一位是近卫首相的秘书、日本革命志士尾崎秀实。  相似文献   

14.
《中华魂》2005,(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推行对外 侵略扩张政策,妄图用战争手段来重新瓜分和霸占全球而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祸害最大的战争,同时又 是中、苏、英、美等同盟国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伟大的正义 战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于九月三日相继对德宣战。英法对德宣战后,双方并未真正交火,直到一九四○年五月,法西斯德国大举进犯法国,战争才正式展开。人们称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年五月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争”时期。那么,英法对德宣战,有无其合理性?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这一局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遭受到的最大的一次战争浩劫.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德、日、意法西斯力量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在这场关系到世界前途进步或倒退的较量中,各国人民为了战胜最凶恶的法西斯反动力量,在战争中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各种武装斗争的形式,与法西斯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其中游击战就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较为典型的一种武装斗争形式,本文就游击战在二次大战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作一阐述,以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7.
论二次大战时的中国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工作中,侧重于研究发达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而对于一些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争,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在我看来,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战场的研究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本文试图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及其失败这个角度,对中国抗日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所用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本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在一些国家泛滥成灾,其特点之一就是这些势力已经冲破了国家的界限,形成了一种带有国际性的反动势力。日本是近代东方资本主义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始终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最后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苏联的企图,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北进侵犯苏联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计划.但却始终未能实现。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拒绝德国提出的关于出兵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使之力不从心。早在1928年,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崛起,英法两国试图维持与德国的和平,并将法西斯这股“祸水”东引,望图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使苏德两国两败俱伤。为此英法不惜牺牲小国利益,对法西斯德国姑息养奸,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般通行的概念认为德军1939年入侵波兰是绥靖政策失败的标志,但本文认为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大敌对阵营之间的殊死搏斗。在战争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两大阵营之间在战略配合协同作战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本文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对法西斯两强德国和日本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了简要分析,论证了由于战略利益的分岐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德、日法西斯在战争的几个关键阶段均未能实现有效的配合作战,从而使法西斯迅速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在客观上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渡过战争危机阶段并对德、日实施各个击破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