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革命与现代商业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信息的短缺和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方式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会引起商业的巨大变革.信息革命,使得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管理方式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商业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二人转这一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在保护措施上不能单一停留在静态保护这一层面上,而应格外注重对其的动态保护。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沃土,如果有效地利用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把辽西二人转文化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再现,探索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培养辽西二人转传承人,则是对辽西二人转实施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地方文艺形式,近年来通过主流媒体,逐渐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对二人转的研究十分丰富。本文梳理了二人转的研究现状,并从人类学的范式对二人转的来源、艺术本体与文化内涵方面作出思考与评价,认为二人转的研究应该从以往概述式的研究转向个案的细致研究,并要结合二人转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与享用群体的生活境遇与精神世界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吸收。相比于那些提出了更高价值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迥然不同而引起震撼的艺术品,"二人转"的确是世俗的、"酒神式的"艺术,其中"宣泄"要远比"净化"的强度高。作为一种"尚未与日常思维分化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与生活的反思距离太有限,并始终面临着低俗化和异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代武汉的开埠开放给该地传统商业以巨大冲击,引发了近代武汉商业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从行业结构、经营方式、商业组织直至市场结构,其波及之广、影响之巨可谓前所未有。武汉的商业形态开始从植根于封建农业经济、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传统商业向依托现代工业、服务国际市场的现代商业转型。这一转型对近代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武汉的商业革命在行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自律与艺术革命--马尔库塞的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即"异在".艺术的"异在"也就是指艺术对现实的"异化"关系.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的"异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艺术的"异在"性是凭借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来界定的.艺术由于"异在"而蕴藏着的对现实的否定力量,具有革命的潜能.艺术要真正实现艺术的革命潜能,必须塑造人的"新感性".艺术消亡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以直呈、挪用为特征的装置艺术是以对传统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反动而出现的现代艺术样式。实际上,考察艺术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装置艺术的产生有其现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上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现代艺术的模仿—再现—复制的发展和形式主义表现观念的极端发展中,分析考察了装置艺术赖以成立,得以产生的观念之源、根据与其艺术观演变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以直呈、挪用为特征的装置艺术是以对传统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反动而出现的现代艺术样式。实际上,考察艺术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装置艺术的产生有其现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上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现代艺术的模仿—再现—复制的发展和形式主义表现观念的极端发展中,分析考察了装置艺术赖以成立,得以产生的观念之源、根据与其艺术观演变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德国美学家本雅明的思想浸透着强烈的现代精神。受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启发,他把艺术理解为一种生产方式进而从它与技术的关系来发掘其政治功能。本雅明以政治和革命之名来赞美复制艺术,它认为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开启了艺术民主化的进程,改变了大众与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三四年来,东北二人转走出东北,火爆全国。其巨大的魔力,不仅摄服俗文化的普通受众,也对文化精英甚至专家产生审美效应。本文试用狂欢理论和接受美学对其阐释,用游戏理论和高峰体验等理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全球商业革命、瀑布效应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发生的全球商业革命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在跨国公司重组并购浪潮中所形成的高度产业集中.二是由核心公司对其所在价值链所进行的“系统集成”的管理手段,三是在系统集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价值链各个层面的巨大的集约压力,即所谓的“瀑布效应”。文章通过对航空工业和饮料业两个截然不同的产业的案例分析来显示这几个特征的普遍性。这些变化对正在步入世界商业体系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二人转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的狂欢性.这种艺术形式把现实和虚构融合为一体,宣泄着强烈的本能情感.演员与观众共同营造着狂欢的气氛,歌舞则是狂欢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二人转的原型是远古圣婚仪式的“二神转”;“二神转”是先民创造万事万物的神圣“范式”;“二神转”的神圣“范式”包含了对创造万事万物规律即“道”的认识和理解;“道”的形而上的概括依据了“二神转”的文化模式;“二神转”文化模式是“道”的原型;现代二人转中仍然留有“道”的集体无意识记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9日,舞台上一直以男扮女装闻名的小沈阳终于展示了“纯爷们儿”的力量,凭借《不差钱》荣获春晚相声和小品类的一等奖,成为新一代的“小品王”。走下颁奖舞台后,小沈阳第一件事就是在拥挤的祝贺人群中找寻,发现沈春阳后,他不顾周围的目光,动情地用双臂紧紧拥住了妻子娇小的身体:“春阳,我完成了一个梦想,一个一直以来的梦想,感谢你这些年对我的支持,没有你,我不可能站在这个新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全国更多的观众开始认识与接受二人转。伴随着二人转的火爆,出现了表演上的良莠不齐与观众的褒贬不一。通过探讨二人转在审美和娱乐之间的价值取向,提出审美化生存为其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二人转运用纯朴、生动的民间语言来描绘人物特征,抒发情感,隐喻就是二人转创作者们创造优美、华丽语句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探讨其中的隐喻表达式可以发现,二人转中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主要以名词短语隐喻和复合式隐喻两种表达形式存在。隐喻中的两个主词分别制造出与之相关的意象,两种意象相互影响,创造出双重影像,为看待某一事物提供了新视角。此外,对隐喻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二人转生长在东北这块语言丰富的文化土壤里,东北方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二人转隐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人转的成功对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全球文化空间里,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显得日渐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却异常火爆,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黄梅戏与二人转的共性比较,分析后者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借鉴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播经验,针对促进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可采取合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人才的规模化,并在此基础上催生领军人才;把握创新与继承的完美结合;加强与现代文化传媒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9.
二人转说口是二人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转说口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它应该具有言语交际的一般特征,因此可以而且必须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言语交际的动态特征入手,以分析交际主体的认知加工过程为主线,对大量具有幽默效果的语料进行分析,真正剖析出幽默效果产生的内在机制,最终建构一个能解释二人转说口幽默效果的动态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为二人转说口创作者指明理论依据并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20.
地方曲艺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地域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及民众的思想意识。随着地方曲艺的不断繁荣,以二人转为核心的吉林地方曲艺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文化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所以作为文化艺术形式的二人转只有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吉林地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