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论者对太宗晚年之失已有评述。一般所谓晚年,是指贞观十七年魏征死后。从此时起,太宗对内外施政颇多失误。然太宗之失,实不自十七年开始。《通鉴》卷一九四太宗贞观六年十二月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注  相似文献   

2.
狗马病     
《史记·汲郑列传》:“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这里汲黯自言的“狗马病”,不知是什么病。遍查辞书,不得其解。王先谦氏千《汉书补注》中偶及之,云:“狗马病犹言犬马之疾也。”后人遂有从之者,如王伯祥《史记选》。然而“犬马之疾”究系何病?人焉能患犬马之疾?  相似文献   

3.
淮阴侯列传云:“(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己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韩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见中华书局1962年本)这段精采的文字把求才如渴的萧何与具有大将风才的韩信,写得唯妙唯肖,活灵活现.但标点明显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汉高祖刘邦的临终遗言“安刘必勃”,曾被一些同志大加印证,广为宣传。我们重新考察了有关的历史事实,认为这句话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安刘必勃”一语见于《史记·高祖本记》吕后问相一节,原文如下:“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重点笔者加)。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为何要看起居注?《资治通鉴》卷196记载,贞观十六年(642),“上(唐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尝白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泊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唐太宗要看起居注,在褚遂良那里碰了钉子,但他为何要看起居注,《通鉴》记载似不太清楚,《唐会要》对此则叙述较详,大宗碰壁后,又找到房玄龄,对房玄龄说“国史何因不令帝王观见?对曰:国史善恶必书,恐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不同,今欲看国史,若善事固不须论,若有恶事,亦砍以为鉴诫,卿可撰录进来。房玄龄遂删略国史。  相似文献   

6.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鲍彪注曰:“死则填壑。”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填沟壑为”:“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意思是死后无  相似文献   

7.
首阳山考     
《论语·季氏》说:“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这个“首阳”在哪里?孔子没有说。 《史记·伯夷列传》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一事甚详:“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于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也;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但首阳山在何处?太史公也没有说。后人对此颇多分歧。  相似文献   

8.
一 辽承天后与韓德讓的关系,《辽史睿智皇后傳》記得十分簡略: “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攝国政。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韓德讓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讓参决大政。”《耶律隆运傅》較詳:  相似文献   

9.
读《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彭放同志的《郭沫若的笔名和别名》一文,很受启发。今略作几点补充:一、“谷人”这一笔名,最初见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日创刊号《太白》上的《本刊特约撰述》名单中。二、“羊易之”笔名取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  相似文献   

10.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与也”条下,列有数例,其中最后“潘尪之党”和“申鲜虞之傅挚”两例不妥。 “潘尪”句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这里,潘尪之党,系指潘尪的儿子潘党。所以后面说“二臣”,即潘党和养由基。如“之”作“与”解,就成了潘尪与潘党与养由基,岂不该说“三臣”才是? “申鲜虞”句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秋,齐侯伐卫。先驱,穀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  相似文献   

11.
“高品”为职无须碑证陈道贵西北大学《法门寺》(三秦出版社“长安佛教研究丛书”之一)一书于第153页载:“‘高品’一职曾在《佛祖统纪》等书出现过,如宋太祖于开宝四年曾‘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但人们往往将‘高品’误认为人名,地宫出土的二碑证明这...  相似文献   

12.
“众星捧月”是用“一群”(众星)来对比烘托“一个””(月)的写法。“月”是比喻全文的核心,也就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文中所有的情节,都要围绕着他展开。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文章的主线。纵观《史记》中运用“众星捧月”的写作方法写成的典范性作品当首推《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用来对比,烘托蔺相如的是宦者令缪贤。缪贤向赵正推荐蔺相如时讲: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  相似文献   

13.
<正> 《论语·八佾》谓:“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宫事不摄,焉得俭?,”“三归”一词,初见于此。何谓“三归”?说者各异。曰“地名”、曰“邑名”、曰“台名”、曰“三宫”、曰“市租”、曰“娶三女”、曰“筑三台”、曰“家有三处”、曰“以三牲献”、曰“促使‘三不归’之人归而从事生产劳动。”一名之释而分歧如此,实不多见。为了弄清这个聚讼多年的问题,不妨先看看与管氏“三归”有关的主要史料。《战国策·东周》:“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相似文献   

14.
間题的提出六百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怀疑‘吾’与‘我’有区別。元代赵德在‘四書箋义”一書中写道:“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則曰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吾有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問于我。’因人之問而言也。”清代楊复吉在“梦闌琐笔”里,俞樾在“茶香室叢鈔”里,都同意赵德的見解。认为“吾”与“我”,“分別甚明”(楊复吉語),“其語似复而实非复”(俞樾語)。这种見解,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論据,故未曾流行,仅仅得到少数人的欣賞、附和而已。  相似文献   

15.
一、孔子的天命观是唯物主义的要弄清孔子的天命观,必须弄清孔子是否把天视为神?《论语·八佾》说:“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可以译为:“王孙贾问道:‘与其好好地祭屋里西南角神,宁可好好地祭灶神,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不对,冒犯了天,不必祈祷什么神了。”王孙贾与孔子的这一问一答,说明了两点:(1)孔子认为神对天无能为力;(2)孔子没有把天视为神。《墨子·公孟》说:“儒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季镇守辽东的守边大吏,明督师袁崇焕实不愧为意欲逐鹿中原的后金的一个无法突破的坚固障碍,因袁调度有方,指挥得当,才使得后金几次大举寇明无功而返。努尔哈赤惨败宁远,忧愤而死;皇太极也折戟京师、铩羽而归。就是这么一位似乎能挽大厦于将倾的传奇人物,竟被崇祯皇帝磔杀于危难之际。崇祯这一决定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个中原委又是何如?史家对此论述颇多,在此谨据所掌握资料表一点管见。袁崇焕之死,祸根最早当源于崇祯元年的“平台召见”。当时,“(帝)召廷臣及尚书袁崇焕于平台,上慰劳甚;至问‘边关何日可定?’崇焕应曰:‘臣期五年,为…  相似文献   

17.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昭明文集》卷十九《卷徒子好色赋》:“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其下注曰:“愚,钝也。乱,昏也。邪,僻也。言昏钝邪僻之臣,章华大夫自谦不如登所说也,言宋玉之所说邻女美色愚臣,守德不如登徒之说,况宋玉乎?臣,章华大夫自谓。”本句句读中州版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选》标点本同,标点本并依此读断注文。考诸注文,李善亦以此读为依据,然二者皆谬。依原注,邪,僻也。则“邪”非语末助词,而为形容词,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以“邪”读断…  相似文献   

18.
<正> “无为”是老子学说的重要内容,在孔子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后者却未受到人们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无为”一词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然而它的精神,却渗透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在孔子的心目中,尧舜的形象是极为崇高的。如《雍也》云:“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从来不轻易以仁许人,也不以仁圣自居,却推尊尧舜能达到仁圣的境界。孔子如此推崇尧舜,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可见孔子对“无为而治”也是崇尚的。  相似文献   

19.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汉包咸注:“丈人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植五谷,谁为夫子而索之耶?”刘宝楠《论语正  相似文献   

20.
南宋“二胜环”寓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在其所著《桯史》卷七“优伶诙语”条中云:“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丁丑,赐银绢万疋两,钱千万,綵千缣.有诏就第赐燕,假以教坊优伶.宰执咸与.中席.优长诵致语,退.有参军者前.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椅从之,诙语杂至.宾欢既洽,参军方拱揖谢,将就椅.忽堕其幞头.乃总发为髻.如行伍之巾.后有大巾环,为双叠胜.伶指而问曰:‘此何环?’曰:‘二胜环.’遽以朴击其首曰:‘尔但坐太师交椅.请取银绢例物,此环掉脑后可也?’一坐失色.桧怒.明日下伶于狱,有死者.”为什么优伶说了句“尔但坐太师交椅.请取银绢例物,此环(指“二胜环”)掉脑后可也?”会引起在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