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门道",值得去深入琢磨。或许,那仅仅是生产一线的普通岗位,穿着最脏的衣服,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却要把安全和质量作为生命线。或许,那是一门独一无二、后继乏人的手艺,却要以此为乐,苦心经营,不至失传。又或许,那是一门新兴的职业,众人追捧,回报丰厚,在服务社会中尽显社会价值和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2006,(2):53-54
我有个朋友因为销脏电脑被抓。会怎么判?公安说他销了20万脏货。是他朋友弄的。让他卖。让他赚点。前天他朋友被抓。可他朋友把他也说出来了。不知道会怎么判他?  相似文献   

3.
语谓家家有本难念经,此经固然包罗万象,形态迥异,而诸如洗涮烧煮、赡老育幼之类家务活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即使不算最难念,至少也算是愁煞人的难念经之一。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形态转换中,除去商品消费和其他消费以外,雇保姆、用小时工式的家庭劳务消费,把繁重琐碎、耗时耗力同时又很专业的家务活儿包出去,请专业人士打理,花钱买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可或缺的日常支出。  相似文献   

4.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区一家叫石邸的餐厅里,一位顾客想吃顿简单的午餐。餐厅就餐的人很多,服务员都非常忙。一位端了一托盘脏碟子的服务员注意到这位刚落座的顾客,便主动上前招呼他。顾客  相似文献   

5.
“五一”前夕,居住在内江市东兴区西林街道的一位老人,给记来函反映:他曾是一个多次为国家荣立战功的功臣,到现在已是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既没有工作,又没有经济来源,整日为养老问题四处奔走。他希望通过本刊反映他的呼声。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来自江西的杨姓农民工近日对笔者感叹道,以往下半年工厂活儿很多,天天得加班加点,如今厂子下个月就没活干,面临关门.而他和妻子在浙江当地打工已六载有余,孩子也在此上幼儿园.他很担忧,假如还找不到新东家,最后只有带着老婆孩子回江西老家.  相似文献   

7.
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建安公司陈敬伦同志,自1979年6月从重钢技校毕业到铆焊车间工作以来,一贯善于学习,积极拜老师傅们为师,钻研铆焊技术,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85年后他已成为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铆焊工种的技术尖子,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技术能手。热工作业,劳动繁重,又脏又累,技术和质量要求又高,这都是铆焊工种躲不开的。长期以来,陈敬伦同志以他高度的敬业精神,不怕累、不怕难,精心施工,一丝不苟,依靠他精湛的技术,多次解决了铆焊技术上的难题,为企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在铆焊车间为重钢一炼厂制作75吨钢包时,他在放样、下料、卷  相似文献   

8.
作为在城市里生活的“边缘人”,农民工一直都在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面对着城里人的歧视与社会制度的不公,以及自身素质技能的限制,大部分的农民工只能干些脏、累、重、危险的活.而城里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对他们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同时,由于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他们被城市所隔离,又由于脱离了农村的依靠.成为社会真正的边缘群体.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  相似文献   

9.
一个出生在美国纽约市贫民区的青年,出生时由于难产,医生误用助产钳助产,造成左脸颊部分肌肉瘫痪,左眼睑与左边嘴唇下垂,并口齿不清。父亲是一个赌徒,赌输了就拿他和母亲撒气,母亲喝醉了酒又拿他来发泄,他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家里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勉强维持,更别说穿像样的衣服了。可是,这个青年却有着在一般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当演员,成为明星。亲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连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又如何能拍上电影?  相似文献   

10.
汪有是镇赉县五棵树镇前英台村的一名农民,提起他,当地农民都会翘起大拇指,因为他勤劳肯干,在村里率先致富后,又带领着乡亲们共同奔向富裕之路,是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2013年,怀揣致富梦想的他看准了养猪项目,于是便东挪西借凑了30万元资金,办起了家庭养猪场,一次性购进了50多头母猪,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养猪的活又脏又累,但他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他便查资料、找书籍,有时专门跑到更远的地方找专家咨询.一年下来,他养的猪没病没灾、膘肥体壮,甚是喜人.但出栏时,却由于养殖品种全是本地杂交猪,很难进入大中城市的猪肉市场,出售价格很低,不但没挣钱,而且还赔了不少钱,损失惨重,创业的艰辛与痛苦使汪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1995年,34岁的易延兴从南充市乙炔厂经营副厂长的职位上下了岗,在经历阵痛之后,他踏上再创业征途,选定“短、平、快”的饮食行业,用筹集到的几千元钱在顺庆区吉庆巷开了一个小食摊,卖豆花和烧菜。一年后,他又租了个40平方米的小店做中餐,不久又扩大到400多平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青羊区人社局局长周青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善若水".作为一名在人社系统工作近8年的女局长,周青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有着自己的感悟.在她眼里,人社工作就是一个接地气的活儿,其衍生的服务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错综复杂.要做好人社工作,就得如水一般,遇事既要有"水滴石穿"的顽强作风,又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初次见到王卫星的人,绝对不会相信眼前这位1米79的个头、体重250斤的"大汉儿"会干琢玉这样的细致活儿,他那粗壮滚圆的手指居然能灵巧地雕出各种精美绝伦的玉器作品。说起最初与玉的结缘,王卫星说那是出于"生活所迫"——女儿幼年时听力丧失,为了给她治病,巨额的医疗费用使全家的生活陷入艰难的境地。于是,他辞去了原来稳定的工作,做起了和田玉的生意,甚至远走新疆,一待就是十几年。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1.一电焊工开了个电焊铺,取了一个高大上的铺名--“焊武帝”,大家都夸这铺名起得好!这天他去隔壁的糖果店炫耀,糖果店老板拉着他看了看自己的店名--“糖太宗”,糖果店老板又指了指不远处切糕店的店名--“汉糕祖”,这时,一个掏粪工骑着拉粪车从两人面前经过,拉粪车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擒屎皇”。  相似文献   

15.
从湖北科技大学毕业的杨晶怎么也想不到,靠着高考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作为白领在外打拼数年后,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而且还成了一个靠种藕为生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这个农民却不是浪得虚名,人称“江湖藕王”的他,用了八年的时间,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闯出了一番名堂。八年来,从当初的回乡独自创业到如今的带动一批人创业,杨晶的淘宝创业路可谓充满艰辛,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6.
正出差结束,从宾馆订了辆车出发去桃园机场。司机五十来岁,穿着深蓝色套装,戴着白色蓝檐儿帽子和白色手套,显得很职业。车子驶稳,我们开始聊天。经过攀谈了解到,他的不耐烦,源于对工作的不喜欢。他说要不是没办法,谁这么大岁数还来干这活儿。我问那您以前是做什么的?他开始滔滔不绝讲述当年的故事。嗬,他的职场经历真丰富:当兵回来后,做过射击教练。做过卡车试车员,曾经到某个山区给东风卡车测试轮胎,开着车跑山路,看多久会爆胎。还玩过水上飞机,设计的小飞机是当时台湾水平最高的。和朋友做过多次生意,几起几落。  相似文献   

17.
李蕊娟 《劳动世界》2017,(22):70-71
古装剧最能见"功力" 郭大鹏是太原市人,曾在山西省话剧团工作,因具有较好的美术和雕刻基础,中年改行做了一名道具师.他说,道具师的工作比较复杂,往往是多年"学徒工"熬成,很多道具师对于木工、瓦工都得了解一些,由于经常会遇到家具做旧、木纹雕刻等技术活儿,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有点美术特长.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年,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收集军事情报和爆破技术。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继续潜伏,直到1968年,他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祁文山功勋卓著,他在隐蔽战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张力 《劳动者》2005,(7):22-23
他是汉城街上第一个租用门面房,第一个使用电脑制图,第一个使用胶印机印刷的人,十三年前他用当初白手起家筹措来的1000元钱,发展到如今拥有资产百万多的“西安汉龙印刷物资有限公司”,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优秀儿子,一个生活的强者。他便是席海峰。  相似文献   

20.
游云 《劳动者》2004,(8):10-11
两年前采访丁磊,是因为他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不想短短的两年过后,他又实现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