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诺斯“适应性效率”概念的内涵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与配置性效率只考察静态的短期的经济绩效不同,"适应性效率"考察的是长期经济绩效的制度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的变动而调整的问题,反映的是与时间进程中的经济变化相适应的制度变迁效率.以此观之,中国改革的特点是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之间贯彻了适应性效率,制度变革目的不在于是否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而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而俄罗斯则寄期望于由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帕累托效率式经济增长,因而一开始就全面一次性地引入市场要素.这说明帕累托效率在转型经济中并不能自然发挥作用,而制度"适应性效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地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农地转用过程由政府主导、公司开发,农民虽然可以得到补偿,但从长远看,农民难以从土地增值中长期获益,因而会出现GDP增长与农民利益脱节的问题,最终导致少数资本同盟利益与广大农民利益的“拔河”。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属农村集体所有,政府征用农村土地应主要从事公益事业开发。政府转让给开发公司的是土地一定时期的使用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前后差价很大,农民不能分享其中任何利益,这是导致利益“拔河”的关键。解决办法之一,是用法律确立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收益权。  相似文献   

3.
清末法制变革的倡行者尽管在司法改革的必要性上形成普遍共识,但是对司法权是否应当独立于君权这一关键问题的认知却存在歧义。检察制度在清末得以顺利创立的主要原因在于检察制度的相关内容既与权力争夺的重心关联不大,也不触及传统的伦常纲教,同时还有利于君主利用司法权的分散来操控司法。从清末检察制度创立可以看出,法制变革的最大阻力来自利益相关者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如何协调与平衡法制变革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决定法制变革成败的关键。法制变革的顶层设计必须警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纷争对法制变革的阻力,而设计者对自身利益与改革目标两者之间得失权衡所表现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期刊论文,对改革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营农场中建立家庭农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表明,当时当地兴办家庭农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国营农场制度效率低下,生产经营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重重。由于变革现存制度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润,加上生产技术水平高、制度创新成本较小、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条件,家庭农场才得以陆续成功兴办。因此,必须出于一定的客观动因,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具备应有的条件,家庭农场才会水到渠成;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这是这段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行政补偿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牺牲了公民、组织的个体利益而给予这些利益受到特定损害的公民、组织的一种经济上的弥补。这种法理释义的确立和发展为我们理性解析行政补偿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预期将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以行政补偿制度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和社会对这种制度的需要程度为分析基础,将行政补偿制度的功能归结为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为合理运作这种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低效率,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功能变化,现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利益造成的侵害,是本文探索对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的立足点。影响农民退出承包地的关键是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能否让农民满意。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应就农民退地的货币化补偿和经营性补偿进行设计考量,通过土地金融创新形成有效、持续和稳定的农地收益;从宅基地使用权方面,应就货币补偿、住房置换、购房补助进行设计考量,并对退地农民在就业、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方面作出可持续发展保障安排。  相似文献   

7.
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实施农地利用管制时,会造成农地权利人利益损失,从而导致管制性征收。农地权利人的此等损失需要国家给予合理补偿,我国目前尚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农地利用管制损失补偿制度,对此问题需要在理论上给予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在发达国家,政府通常以市场化方法对农地管制性征收给予合理补偿。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针对农地利用管制的补偿制度,尤其是需要强化市场化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补偿作为调节海洋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立法体系、利益相关者界定、补偿机制、补偿标准核算、补偿资金筹集方式、补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各效力层次的海洋生态补偿立法体系,建立和完善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确立多元化的海洋生态补偿主体,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评估制度、海洋生态补偿资金筹集制度、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相关管理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代理人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会给委托人带来风险 ,这便是“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目前相当严重地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 ;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建立和健全与市场激励机制相配套的制度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济南市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近郊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但在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由于利益兼顾失衡,出现了对失地农民补偿过低、安置失当等现象。对此,济南市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补偿标准、拓宽安置途径等措施,建立规范化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使绝大多数失地农民得到了合理补偿与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问题的出现与治理,既反映着当时特殊的历史时代变革,也体现着计划经济的制度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侵权现象也日益增多,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害及其救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事故发生之后,如何对受害人及时、充分、有效地进行法律上的  相似文献   

12.
偿付机制是BT(Build-Transfer)模式成功的关键。BT项目偿付机制由偿付时间计划、基准回购价格和风险补偿机制三个要素构成。偿付时间计划确定承约商获偿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次数。其中,支付时间可以是项目移交后较短时期内支付或较长时期内支付,支付次数可以是一次付清或多次付清,它们组合成四类偿付时间计划,即标准偿付计划、惯用偿付计划、远期偿付计划和分期偿付计划。基准回购价格可以是固定的或可调的。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是内含式风险补偿或外设调价机制。基准回购价格在进行偿付计划修正后,结合风险补偿机制形成两种偿付机制:内含风险补偿的固定回购价和带有调价机制的可调回购价。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悖论与掠夺之手、土地集体所有权陷阱、征地补偿基准不能反映土地的相对稀缺、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缺失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我国征地冲突困局的成因,并在对策总结中抓住最核心的土地产权问题进行着重阐释,提出实施限定范围的土地私有化改革方案,同时指出土地产权问题并非我国征地困局中惟一问题,而应该以土地产权为重点,结合其他对策实施系统的、配套的改革措施,共同化解我国征地冲突困局。最后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土地产权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只有进行同步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才能实现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兼顾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变革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立法创制已陷于僵局,其理论困惑与实践冲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征收什么(征收客体对象);二是为何征收(征收正当理由);三是如何征收(征收程序机制);四是如何补偿(补偿原则方式);五是非货币补偿保障(安置措施)。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践观照,通过多維审视与实证比较分析,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立法根本在于如何衡量农民的土地财产利益,即关乎立法理念的更新,关键在于依法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从而需要重构立法框架与创制范式:明晰征地补偿客体,完善公平补偿机制、征地操作流程、利益分配机制、安置保障措施以及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维权救济程序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与多方人员的利益紧密相关,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情况,可对下一步如何完善该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以福建省三明市为调查对象,以多方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态度为重点,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市、县级林业管理部门和林农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关键人物访谈及问卷调查.最终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需求不同,并普遍认为补偿资金标准偏低、来源渠道单一、管护工作欠缺监管等仍是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关键问题,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补偿途径、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护形式,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发挥森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政策调整到国家立法调整以及地方立法试点的渐进过程。但相关的政策法律机制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合理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现有公益林补偿政策立法的现状,结合广东的相关实践情况,提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制度的创新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而生态补偿标准成本的核算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将生态补偿标准成本核算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对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环境成本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是构建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平正义和边际机会成本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等环境会计原则。另外,在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时,需考虑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律依据的不完善,导致在审理行政不作为违法赔偿案件时,是否给予行政赔偿以及赔偿数额多与少存在模糊性。通过对域外相关法制的考察并对我国法律、司法解释的解读,得出审判实务中突破法律规定给予行政赔偿的合理性。针对目前行政赔偿整体偏低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提高行政赔偿标准;否定性行政判决与行政赔偿判决双管齐下;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农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粗线条和不完善,使农地征用中的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厘清农地产权的归属,此外,忽视现实存在的商业征地的具体情况而对农地征用补偿费采取“一刀切”,以及征地费用过低、补偿款不能及时到达失地农民手中等现象也必须尽快解决,并以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城郊结合部征地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郊结合部征地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没有必要在同一区域内区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征地补偿标准,中国C市"国际社区"的材料证实了不区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征地补偿标准的好处。明确土地征收和征用的内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推行"片区综合补偿价"是让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分享土地发展权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