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洪 《日本学刊》2020,(2):27-32
骤然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使日本的应对、处理方式,尤其是援助中国抗“疫”的外交努力进入了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一、日本疫情防控有利有弊、众说纷纭日本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有五个特点:(1)依照法律行事,职责分工明确;(2)管理层次明晰,比较有实效;(3)政府视情况,可动员自卫队参与应急处理;(4)注重组织保障;(5)管理体系日常化。但是,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日本各界及国际舆论褒贬不一。肯定的意见认为日本政府、卫生系统乃至全社会对疫情有足够重视和准备,疫情发生后能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审慎行事,总体上比较理智和冷静,处理上也基本得法;而在批评者看来,尽管依法依规行事有其好的一面,但过度拘泥、墨守成规也导致疫情应对失据,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应看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世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也形成了巨大挑战。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本刊围绕“日本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经验与启示”,邀请相关专家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或对中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往往“危”中有“机”。本文以政策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和剖析日本地方政府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及其经验,以期推动相关研究并供实务参考。一、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与地方保健所(一)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在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被称为“健康危机管理”,目前已成为日本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社会各界积极踊跃捐赠款物,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地方政府依循惯例,迅速指定省、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作为接受社会捐助的专责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的红十字会却暴露出救援物资分配不均、捐赠收取管理费等问题。本文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选取日本红十字会为研究对象,采取政策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日本红十字会的疫情防控参与机制与捐赠款物分配机制,并提出对中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2021年台海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各地台办和有关部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如既往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高度重视涉台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工作.全年各地上报处置各类涉台突发事件共121起.其中,意外伤亡事故等62起,死亡62人;海上涉台突发事件38起;岛内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5起;急难救助16起.相...  相似文献   

6.
作为连接政党、政府、社会、民众的重要桥梁,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场域,也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应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成了主阵地,激活了潜藏于社区以及社群中的各种社会力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社区治理的不足和短板,如居民的公共责任感不强、自治意识缺乏,社会空间让渡不够、社会组织培育不足等。为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要不断审视与检视问题短板,汲取实践经验,积极构建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共同体。在谋划上要内嵌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方式上要超越“行政化”与“去行政化”之争,在文化上要增强居民的公共责任感与社区人文关怀,在技术上要以智慧社区建设实现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台湾工作通讯》2021,(2):27-27,26
2020年是对台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两岸关系蒙受阴影.一年来,各地台办和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高度重视涉台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工作,努力维护两岸正常交流秩序和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确保两岸关系发展大局不受干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各地上报处置各类涉台突发事件共85起.其中,意外伤亡事故等39起,死亡39人;海上涉台突发事件33起;自然灾害2起;急难救助11起.每起事件发生后,相关地方台办和有关部门均能在国务院台办、海协会指导协调下和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按照应急预案快速响应机制要求,依法依规、稳慎高效地予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集体创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叠加性、持久性等特点,急需学界与公共服务界的关注.疫情创伤的社会现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工作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历史脉络,为社会工作参与缓解集体创伤的社会服务提供了现实需求、政策授权、学理脉络的合法性.目前生理医学和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尚不足以完全消解这种社会性的集体创伤...  相似文献   

9.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凌 《社科纵横》2008,23(3):67-69
公共危机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问题.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足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应对此次疫情,医务工作者在前方医治患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也在抗疫工作中勇担重任,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防护工作.此次重大疫情的突发不仅考验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突发危机应急能力、舆情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能力,也是对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一...  相似文献   

11.
《台湾工作通讯》2020,(4):F0004-F000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发挥自身优势,同心战“疫”.紧急复工,守护群众“菜篮子”园区台企成都翔生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2月3日起就紧急全面复工复产,确保每日500余公斤有机疏菜产量.图为公司供应蔬菜车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交互模型,利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数据,运用莫兰指数测算疫情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同时构建SEIR模型,推导和预测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变化趋势,从而解析人口流动性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的主要影响机制和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疫情传播水平受到临近省份感染人数的影响;SEIR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口集聚,能够显著降低潜伏者和感染者人数;总体而言,在控制传染系数、易感人群的比例和接触人数的条件下,区域人口流动强度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呈同方向变化,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是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朱锋 《日本学刊》2022,(1):1-2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主要通过高层沟通、捐赠物资等手段来合作抗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话语给双边关系注入了温情。菅义伟上台后,中日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现任岸田文雄首相更是提出了要把“对付中国”作为首要目标。2020年的“疫情外交”对改善和升温中日关系的短暂效应,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在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后,日本以制衡中国为国家安全利益定位的“国家利益论”和“国际贡献论”都变得越发清晰。日本已经成为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完全“选边美国”的少数亚太国家。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正在被日本政界似乎铁了心的“制衡中国论”所取代。已经完全超出“周边事态”、一心想要助力美国对华战略遏制的日本,给中国周边外交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凶猛,对世界各国各个方面都造成很大的冲击,"公共卫生"一词成为世界备受关注的词汇。日本作为一个灾害频发国,经过近百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套完善而又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日本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经验及本次新冠疫情应对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简要梳理了近现代以来日本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简史;其次从管理与服务机构和几大子系统,分析了日本公共卫生体系的结构;最后总结了日本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情况,简要地总结了其经验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乃至国际格局及秩序变动的重大因素。2020年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等国内专事日本研究的七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  相似文献   

16.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成功控制了国内疫情,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在此次疫情中率先采取措施,实现区域内稳定。这种变化使得世界经济复苏对东亚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但与此同时,由于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美国拜登政府试图采取拉拢盟友和经济伙伴重构重要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形成一种没有中国参与的新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海燕  姚晖 《学术交流》2007,(12):86-89
以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为研究对象,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在现有危机管理绩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绩效评估的特点,构建一个全面、综合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旨在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绩效应从民众、财务、内部管理与控制、以及创新和学习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其中,满足民众需要是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事件是由于某些特定的或无法预测的因素诱发产生的对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检验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应变能力的前沿课题.作为我国政府体系内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重要力量,在不同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公安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准确把握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角色定位,应用相应的法律框架,组建完备的应时体系、妥善应对大众传媒焦点,处理好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为高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在公共危机事件背景下,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公安机关应当从完善应对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公共危机应对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党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已成为共建命运共同体最集中的区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合作区域以及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和中国软实力辐射的重点区域。然而,2017年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周边战略环境面临一系列新挑战。第一,美国以“印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环境进行双重塑造;第二,乌克兰危机给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带来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第三,中美博弈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引发对华供应链重组;第四,周边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对华态度可能进一步分化。基于此,中国应围绕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塑造周边战略环境。秉持“优先东盟,深化俄罗斯中亚,改善南亚,推动韩日”的战略思路,积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在战略举措上,加强开放合作,抓住“战略时间差”,将周边地区打造成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创新战略思维,积极探索建构周边安全合作体系,妥善处理热点敏感问题;加强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尤其重视的内容。日本缘于多发的自然灾害,建立了较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在危机管控组织方面,由内阁官房负责的危机管理机构在减灾防灾中实现了预防第一、落实有力、多方联动的管制应对效果;制度建设上,在经历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为主的危机中逐步完善法律体系,形成了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核心框架的50余部法律,为灾害应对、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技术上,通过明确信息流,强化地质气象及预警系统降低了危机风险;在危机解决力量上,消防组织、警察组织、自卫队及民众力量为减少危机与灾害提供有力保障。日本的危机管理在制度、组织、救援力量等多方面为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