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以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94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构建实证检验模型,探讨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是否寻求合作社科技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行为、培训对增产增收的效果和政府惠农政策对培训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除了以往学者研究的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资本特征外,农民合作社、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态度和政府惠农政策也是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晋江、长乐和福清407位农业转移人口的问卷调查,利用交叉统计和Logistic二元回归,从人口特征因素、家庭因素、基本公共服务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5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子女就学地点、是否在务工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土地处置方式和是否适应务工地生活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几个自变量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永新县5个山区乡镇274位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民个体特征变量、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和培训要素选择变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否以务农为主、培训费用、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对农民培训意愿影响显著。最后提出了提高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等因素对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形成有较大障碍。要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应从策略上综合考量。当前农民工回流农村意愿较弱、难以在短期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因此要分门别类地做好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规划、培养和组织工作,着力培养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中国职业农民形成的配套措施,以多种形式稳定中国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5.
基于560份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主观与客观模型结合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的影响.借鉴国际国内主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已有文献和理论基础,将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的营商环境分为产品市场情况、政府扶持政策及基础设施情况3个维度.结果表明:拥有较乐观产品发展前景的新型职业农民更有可能选择持续务农;政府支持、金融扶持、技术指导同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丰裕的原材料将显著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持续务农意愿,其影响因素按照计算所得的权重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基础设施、政府支持、资源丰裕度、发展前景、市场需求、金融扶持、技术指导、运输服务系统.因此,提出畅通农产品销售市场、构建精准化的农业扶持政策和加快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抓手,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有效方式.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农民精神贫困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制约因素.当前,由于农村经济条件限制、教育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政府的忽视和农民自身保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精神异常贫困,具体表现为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战略部署,政策扶持、社会帮扶等外部拉动作用明显,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基于社区参与的角度,以皖北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依照认知—情感—行为的逻辑框架,探究社区居民对参与乡村旅游的感知效应、地方依恋和参与意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感知效应中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对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环境效应对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不足。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参与意愿,说明社区居民的情感眷顾对参与行为的作用十分显著。感知效应中除经济效应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维度均正向作用地方依恋。说明社区居民对家乡的情感多受地区文化、地区环境影响,而乡村经济效应对社区居民情感的正向刺激较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抽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约半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被动型返乡意愿。社会融入视角下,制度因素是显著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返乡意愿的先决条件,而个体因素对于产生返乡意愿的影响则更为强烈与直观,宏观制度因素与微观个体因素是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应变"推"为"拉",使返乡与否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户加入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在陕西杨凌及其周边地区131个农户的调查样本,设定农户参与"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2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劳动力的农业技能培训和服务频数、农户的专业化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政府的支持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认识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并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农户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民合作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粤赣两省501份问卷调查数据,采取DEA-Tobit两阶段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行为能力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偏低,后期提升空间较大;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务工经历和经商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提升行为能力,且行为能力在“非农就业经历与经营效率”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控制变量地形特征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提出应激励具有丰富非农就业经历的劳动者到农村创业就业,并对具有不同就业经历有意愿从事农业的劳动者采取差异化培育政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四川省11个县(市)297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对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标准化的认知程度、兼业化程度、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标准化农产品销路预期、政府支持政策、农户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标准化推广培训程度和道路交通状况是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兼业化程度对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政府支持政策和标准化推广培训程度则是最显著的两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推广、培训和科技配套服务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展标准化农产品销路,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乡村振兴需要迎合人们回归热土的意愿,要发展更离不开好的政策来扶持。现阶段,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其前景广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乡村文化产业依托区域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融为一体,将美丽乡村、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加乡村发展动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施乡村振兴,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农民发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助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减轻农民的劳作压力;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助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推动现代农业文化的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中国农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电商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动能,探究电子商务的农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对于提高农户电商采纳,进而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631份西部山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探析农户采纳电子商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ISM模型解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家人务工状况、地形特征、距乡镇距离、宽带入户等8个因素对农户电子商务采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宽带入户是表层直接因素,家庭收入水平是第二层因素,健康状况、收入结构、家人务工状况是第三层因素,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地形特征、距乡镇距离则是影响农户采纳的深层根源因素。基于此,提出扶持电子商务在偏远地区的发展、强化教育培训与人才引进、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重视电商服务站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以农民培训意愿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根据全国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3403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民培训的意愿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否务农为主、可接受的培训时间、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和对培训的满意度是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西省鄱阳湖区11个县(区)的1 009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对禁渔政策的响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参加技能培训情况、农户类型、家庭收入水平、家庭耕地面积、农户对湿地生态功能了解程度、接受湿地补偿政策意愿、农户对村干部的信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响应禁渔政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所在村距离乡镇政府远近、纯农业户数、是否获得过湿地补偿及重新获得满意工作的可能性等因素对农户响应禁渔政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政策动员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相关政策动员对流动农民返乡意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策动员对流动农民返乡意愿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并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策动员强度和频率越高,流动农民返乡意愿越强烈。此外,从政策动员对流动农民返乡意愿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发现,政策动员通过影响流动农民的政策了解程度、经济性流动动机和职业选择以形成流动农民返乡意愿的主观改变和利益驱动,从而促进流动农民返乡意愿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来历经四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走过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始终贯穿着这样的发展逻辑:以得自农民之道还之农民。这一发展逻辑的内容主要是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逐步赋予、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央政策与农民的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农业农村改革与农民发展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农民推进乡村振兴;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持与农民的有效良性互动;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执行;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应用广东省4个市7个县32个村602名农民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户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民培训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扩大面积意愿以及对培训效果的看法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民培训意愿有正向影响;性别、党员、目前平均月收入以及非农职业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农民培训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