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与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编辑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该努力培养学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培养一定的学术涵养 ,有助于促进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编辑理论与编辑工作既有统一性亦有分离性 ,而且学术研究亦不排斥多学科研究的可能 ,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应首先培养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涵养并兼及编辑学涵养 ,这与做编辑“杂家”并不相同。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需要编辑之于学术研究付诸更大的努力 ,同时在青年编辑的进修、科研等方面应力求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对实现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学报编辑学者化应从学报编辑的主观努力与学报编辑部的制度保证两方面入手,即作为编辑应在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编辑理论方面下功夫;编辑部要建立进修制度、科研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为实现编辑学者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简论高校学报的编辑学者化与作者编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和作者作为学报的主体,对于学报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编辑学者化和作者编辑化是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科研能力是实现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备条件张玉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根据学报的实际需要和学报编辑工作者队伍的现状,积极号召学报编辑要实现学者化。高校学报编辑之所以应当是学者,实现学者化,是由学报(我这里主要说的是高校文科学报)所担当的任务使然的,是...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编辑工作与学者工作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提出了不同于时下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编辑学者化”不是要编辑成为他所负责的专业的学者、专家,而是要使编辑成为在编辑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编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刘雪立和何明星所持的关于“编辑学者化”内涵的观点提出商榷。编辑工作与作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匠的上一境界应该是编辑家而不是编辑学家。编辑学研究与专业科学研究并不矛盾。“编辑是一门科学”、“编辑学的研究起步不久 ,需要大力提倡”并不能成为要求编辑都成为编辑学家的理由。将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界定为编辑学者是偏颇的。编辑学者化的内涵应为专业学者和编辑学者的有机结合 ;如果选择其一的话 ,就首选专业学者 ,其次选编辑学者  相似文献   

7.
学者与编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编辑学是一门学问 ,非编辑学领域的学者不能取代编辑学学者。因为编辑学是与其它科学并存的一门现代科学 ,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特殊学问 ,需要对较多领域的论文进行组织、发掘、审定、加工处理等。非编辑学领域的学者虽然对某领域有较高深的造诣 ,但他们对非本行的文稿也同样不能从学术上进行审定。所以 ,学术期刊需要的是编辑学学者 ,“编辑学者化”活动应该提倡编辑成为编辑学领域的学者 ,这样才能使我国期刊编辑事业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编辑学在中国诞生。编辑学研究的自觉时期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是编辑学的创生时期,其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编辑学的酝酿萌生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编辑学的开创阶段。90年代是编辑学研究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呈现的主要特点是:(1)有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编辑学会,并起到了规划引导和组织攻坚的作用;(2)形成了三支骨干研究力量:编辑出版战线上的资深编辑、高校新闻编辑出版专业的教研人员、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从业者;(3)营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局面;(4)取得了阶段性的理论创新成果,书、刊、报三大传统出版传播媒介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为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科技(学术)编辑的工作流程来看,不存在“编辑学者化”问题。科技(学术)编辑应当首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编辑,可以成为研究编辑学的学者,可以成为自己所编辑的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学者,但不必一定要成为自己所编辑专业学科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辑学者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在学报工作系统中处于关键性位置。学报编辑学者化,不是一个职称(务)问题,而是一个目标问题。不管现在的职称(务)是什么,每一位学报编辑都应该把实现编辑学者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学报编辑学者化,是高校学报的学术性决定的,是繁荣学术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学报编辑科研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学报编辑科研化是学报编辑学者化、学报编辑优化、学报编辑经典化和学报编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编辑的科研化则难于有编辑的学者化、编辑优化、编辑经典化和编辑的现代化,五者互为条件,良性互动。学报编辑科研化与学报科研编辑化是辩证的统一,是学报编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环境的要求。学报编辑科研化包涵学报编辑主体、客体及学报编辑出版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科研化。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者化是学报编辑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报青年编辑提高自身素质、优化编辑业务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由之路。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有关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则要求学报青年编辑要有成才意识,并要处理好工作与科研、精深与广博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学报编辑学者化应该被理解为学报编辑不断自身完善的一个过程和努力方向,学报编辑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走杂家型、专家型或编辑学家型的学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学报是学术刊物。学报编辑是学术编辑,既是编辑又是学术工作者。为了提高学报质量,学报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走学者化的道路。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也是宽广的。“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口号应当坚持  相似文献   

15.
围绕提高学报质量,提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学报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确立优势栏目、形成鲜明特色,要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为西部大开发和繁荣民族文化作出贡献;二是要优化编辑业务,实现编辑学者化。  相似文献   

16.
浅谈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途径李瑞萍(首都经贸大学学报)杨焕章教授的文章和讲话中多次强调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的紧迫性,他建议停止争论,赶快行动,深深地打动和震撼了我们青年编辑的心灵。是的,我们确已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争论学报编辑要不要学者化了,而是必须尽快使...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看法认为,编辑是没有什么专业的,尽管看来他们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了解一点,但终究与“专家”、“学者”相去甚远。即使在有时不得不为他们排定名分的情况下,也只能凑合着冠以:“杂家”之称。因此,编辑是学无专长的“杂家”,这似乎已成了一般世人的定论。近年来,在出版界有关于“杂家”抑或是“专家”的讨论,并且,很自然地波及高校学报界并引起共鸣。学报编辑应不应该学者化?能不能学者化?如何学者化?论者见仁见智,各抒已见。我们认为,这种讨论,关乎学报编辑自身素质学养的提高充实,关乎学报质量的高低优劣,关乎今后高校学报事业的发展繁荣,实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因此,本文就“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试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学报是否应该学者化?回答是肯定的。“从提高学报的学术性和  相似文献   

18.
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杨焕章(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学报编辑的学者化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听说对此曾有过争论。不同意这个提法的人主要是认为编辑的职责就是编辑,不是做学问,不必是学者,不应把学者化定作方向。这个争论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王蒙曾热忱希望更多的作家成为“学者型作家”之后,天津老编辑林辰提出了“编辑学者化”问题,由此引起文艺界、编辑界的争辩诘难,其说可异。我认为作家学者化涵义广泛,尽可商榷,编辑的范围也很广,包括文艺期刊编辑与学术期刊编辑,前者可以不当作家,后者可一定得力求当学者,学报乃学术刊物,学报编辑学者化理所当然,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陈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现代编辑学是信息化社会里信息传播者以一定的大众传媒为载体,对信息源进行有效采集、筛选、解码、编码和传播,使信息源按照传播目标达到最大社会化的学问和技术,是研究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编辑现象、行为、特点、性质和规律的学科.正确理解"现代编辑学"的概念,对于推进编辑学的研究,对于推进包括学报在内的编辑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的编辑人员学者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前瞻性、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