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诸葛忆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03-110
李昴英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以探花登第,在京城等待放榜和任命期间,写了五封家书。第一封家书写于省试名单公布之际,向家人匆匆报捷,表现出作者淡然从容的心态。第二、三封家书写于三月下旬,主要叙说新科探花在京应酬花销巨大,其中以请托"入局"带来的纷扰最令人难堪,还涉及租房、雇佣、拜师、请人作答谢四六、先期寻觅差遣处所、新科前三名相互照应等事项,并一直期待妻子陈氏家的资助。第四封家书写于四月,提供了两项新资讯:同年中之同乡的相互联络结交和"榜下择婿"。第五封家书写于六月,核心内容是报告升殿唱名之情景。这些家书丰富细腻地展现了新科探花中第后在京城的生活情态和心态,宋代科举社会场景和制度变得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4.
5.
6.
7.
陈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7):8-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其著述中留下了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深刻的教育哲理,《梁启超家书》就是其中颇为全面的代表。本文通过探析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从趣味主义、求学之道、家庭情感、寒士家风等四个方面再现了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家庭教育背景,总结了我国传统的优秀家庭教育经验,以期对当代家庭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其形式和内容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宋代家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家庭(族)长辈对子弟为学的强调。家书中的诲学思想构成宋代家书的主要内容。家书作者基于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学术思想,利用家书这一载体对子弟为学目的、动力、方式方法等做出明确阐述和要求;还通过家书将许多具体的为学经验、为学技巧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子弟。宋代家书出现的这种新鲜内容,既是社会现实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更是宋代士人内心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9.
10.
侯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246-247
《曾国藩家书》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其对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主要集中于以下4点:家庭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完善个人品德,修身养性,健全人格;家庭教育应努力营造和睦亲密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沟通质量,家长言传身教,亲力亲为;家庭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并全面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家庭教育应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江颖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313-315
曾国藩之后,曾氏家族代有英才,曾国藩家书特别是其中的子女教育内容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仔细梳理一下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方法,借鉴其中精华内容,对于我们当今家庭教育而言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9):31-32
(一)高贵傅聪先生曾在武汉举行钢琴音乐会,之前我心动了一下,因为喜欢读《傅雷家书》。但终究没有去,虽然湖北剧院距离我家很近。我的痼疾——只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听我喜欢的音乐,享受宁静。后来从报章得知,音乐会氛围不佳,老先生多次起身抗议听众的无礼,心中怅然。我相信那样激烈的反应是源自先生对音乐的虔敬,同时对于傅雷先生一次次在家书中嘱咐儿子为人行事的准则有了新的“明白”。如果留心每封家书的日期,很难想象先生是在怎样的身心痛苦之中为儿子指引人生却无一字颓废、憎恨。“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后代人… 相似文献
13.
14.
赖江坤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31-35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三十年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作为九个孩子的父亲,严复的家教理念亦是其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严复与子女的家书进行解读分析,从严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秉持“先中学后西学”的家教理念、重视培养子女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践行循序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初步探究严复家教理念中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殿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6):70-76
《板桥集·家书》共收录十六封郑板桥写给其堂弟郑墨的家书,语言通俗、感情真挚、思想丰富,为后人称颂至今,是了解郑板桥生平的重要史料。家书中蕴含的文学主张同样值得关注,郑板桥强调诗歌的独抒性灵和现实性,提倡"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提出"理明词畅、经世致用"的文章评判标准,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记与家书原本都是极私密的东西,或记录自己,或写给家人,其中必有些不可为外人道的内容。但,现在坊间却公开出版了许多已故名人的日记与家书,购销两旺,我以为多有不妥:一是不知此举是否违背了他们本人的遗愿;二是我觉得有些人的日记家书好像写给全社会的,快成道德教科书了;三是这些文字不仅行文漂亮,而且无不正义凛然,高风亮节,我颇怀疑是后人进行了删节修改。 相似文献
17.
18.
董佳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2):66-73
明清时代,缙绅发迹、文物蔚兴之门的桐城张家,尤以张英、张廷玉为其代表人物。家书——这个公、私一体化的特殊载体,既展现了当时张氏家族成员的私人体验和情感;同时,又不可避免来自公共领域的声音和力量侵入,从而出现公、私两个领域交叠的痕迹,并由此催生了公、私之间动态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伯母、亲爱的妈妈:
清明时节,烟雨蒙蒙,草小含悲。我们献上鲜花,泪湿墓碑,燃香忆故,声咽肠断。不尽的思念穿越时空,绵绵的亲情沟通阴阳。这一刻,我们的热泪不断地流淌,心中的话语尽情地倾诉。 相似文献
20.
吴永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3):28-31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胡风与冯雪峰的关系濒于破裂。胡风认为冯有意阻止他参加有组织的救亡工作,于是萌生“独立地做一点事情”的强烈愿望。胡风随即计划返汉与友人合办刊物及仿效《呐喊》周刊而创办《七月》周刊,这些都可视为他脱离冯雪峰领导后的独立的文化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期胡风“独立”意识的觉醒,是导致其后与某些党的文化领导者持续冲突的前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