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香港公民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小学中,香港公民教育坚持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和谐统一,倡导生活化和国际化。当代香港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民族身份的教育、价值观与态度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以及生态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容正引领着当代香港公民教育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2.
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指部分高等院校或民办学校,采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合理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大功能,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新型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关系的教育运用机制;并对“教育产业化”群体进行了界定,认为研究型大学和民办学校可以实行“全产业化”运用机制,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本科院校可以实行“局部产业化”的运作机制,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实行“零产业化”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非遗进校园”教育实践目标体系主要分为非遗保护和学生教育两个维度。每个维度下,以“认知—实践—认同”的逻辑,设计具体的目标模块。实践表明,该目标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是可执行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今后仍需不断改进,让其更好地服务“非遗进校园”,服务中小学非遗教育工作,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和学生能力与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念教育强调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知识、价值和信仰三维意义的整体性关联。区别于其他政治理论课,“概论”课程在性质和目标上偏重于理念教育。 “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的。它以引起学生接近理念为起点,以促使学生认识理念为中介,以呼唤学生改变、践行理念从而改变自我处境和人类处境为宗旨。  相似文献   

5.
无疑,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关于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论述也充斥于各种教育媒体。然而,说教师压力大,你大我也大,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承受不了这份压力,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另外的很多教师,却依然活得潇洒依旧,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除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压力外,还与教师的个性特点有关,有些人,因为个性上的“缺陷”,才导致被工作压力所击垮的。  相似文献   

6.
“三生教育”通过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位一体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高校开展“三生教育”,应继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系统的学生培养计划,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呼唤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谋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永续发展,必须认真审视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致力于冲破传统学历教育的束缚,建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从“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摒弃“单干”的教育模式,树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世界发展趋势符合我国情况,完善和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才能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深层次上切实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芬兰被誉为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芬式”早期教育更是享誉全球。芬兰早期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幼儿教育 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芬兰早期教育为研究内容,对芬兰早期教育的现状、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借鉴芬兰早期 教育的优秀做法与经验,我国幼儿早期教育应借鉴横贯能力培养模式,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提升教师素养,为幼儿教育增 添内驱力;崇尚快乐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加强家园社多方互动和合作,构建幼儿教育新生态;强调个体差异,使幼 儿绽放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陈靓 《成才与就业》2022,(S1):142-144
2018年3月,上海市教委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涯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和开展生涯规划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上海市第一中学聚焦学生终身发展,确定了学校生涯教育总目标:基于学生的成长愿望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为自己成长负责的意识、增强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坚毅抗逆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教育关注受教育者个性化需求,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自我感悟、互助分享,促进其学习和发展。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构建的三阶段顾问制度体系,通过“本科生顾问计划”“本科生社会导师计划”和“研究生顾问计划”为不同阶段学生提供分层次体验式学习机制,帮助受教育者在分享互助的体验式学习网络中塑造积极情感、感悟文化传承、培养管理能力,获得心灵成长。该体系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以受教育者为自主建构知识主体,有助其个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有3000多万在中国以外的学生学习汉语,世界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上个月底,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一支留学生队,让许多人大跌眼镜。而今年中国的高考,广东考生在作文中得到50分的不足7%。一些学生照抄某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或作文说明中的文字了事,而在古文翻译题中有1万多人得零分。在一道采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的试题中,有25%,也就是10万多考生得零分。汉语正陷入“墙外开花墙内不红”的怪圈。中国人学习英语热情如火,母语却躲在“被爱遗忘的角落”瑟瑟发抖。许…  相似文献   

12.
家长教育焦虑作为内生于现代教育系统发展中的问题伴随着学生考试升学的压力持续升温。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其中的素质教育导向使家长的教育焦虑愈加复杂。究其根本,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家庭资本匮乏、工具性教育观念使家长囿于“教育落后”“教育重负”“教育无用”的焦虑当中。因此,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应聚合发力为素质教育构建健康教育生态托底,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根本转变,让素质教育成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有效途径,使教育生态回归原初的健康样态。  相似文献   

13.
白风平 《新天地》2011,(7):93-94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下,全国各中小学学校,都在探讨着适合当代少年儿童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的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我校是以“一问多探多思”的教师工作反思作为主题,同时又借鉴于多方学校的教学模式。现在不少学校的个别教师都在摸索和实践之中,而我体育这门学科也和其他科目一样,  相似文献   

14.
“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搞清楚“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内涵非常必要。“跟进式教育”的内涵简单地说是通过“跟进”的思维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思想和策略,其属性具有双重性,即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或者说是教育理念,然后成为教育理念折射在具体操作层面的一套实践策略,即工作模式。其内容可以从工作模块、工作对象、工作阵地等多个视角考察,范畴包括对时间、空间、人、社会等的多维跟进,最后,“跟进式教育”还对提高育人实效、推进工作发展得出了方法论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不然就应该按约定俗成的模式,毕业后选择对口“物流”专业的相关工作,“混”上个三年五载;我也不是一个安于闲适的人,否则也不会不听过来人的劝诫,非但没有被他们口中公关的“三高”——高强度、高压力、高流动性给吓退,反而为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所驱使,零事业、零基础、零经验,带着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传播行业。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时代性课题。协商课程教学模式蕴含了沟通、理解、交流、自主和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之势在全国迅猛推进,我校在参与省级《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的基础上,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学校、“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研究”实验校、“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验”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全校师生正以高昂的士气投入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努力探索,力闯一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校长要有精深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观念及坚定的育人信念。校长担负着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地处闽侯县南部。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我们通过对学校历史、现状的分析,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确立了“让农村的孩子走进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理念,坚持“配备为基础、管理为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这一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0.
“爱我”教育是我们现行学校德育所常常忽视的。“爱我”教育就是要教育青少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既意识到自己是美丽和有价值的,同时又意识到自己是重要和有前程的。自爱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只有重视了“爱我”教育,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