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所属的崇内社区是一个平房胡同社区,这里居住着2000多户、5000多居民,外来人口就有1000多名,还有近百个社区单位。社区中98%的住宅是平房,多数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差。大杂院违章建筑多,出租小房多,邻里矛盾多,独居老人多,弱势群体比例较大。根据这些情况,社区居委会按照胡同、门牌号将每150户分成一个大组,社区共分成15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4个小组。选择身体健康,热心社区公益事业,有一定社区活动能力,并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共产党员、原居委会主任、治保积极分子担任大组长,小组长由治保积极分子担任。小组长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2.
刘会生 《北京纪事》2014,(12):23-24
记得我一降生就住在父亲单位分的一间平房里。这个住处与首钢铸造厂仅一墙之隔。不"打产"环境还算凑合;一"打产",我家可遭了秧。夏天,在外边吃饭,一放上饭桌就能在上边落一桌的黑色颗粒,白衬衫穿不了一天就成了黑色。冬天,我所在的平房小区每家都要生火捅炉子,屋内乌烟瘴气,外边烟雾弥漫,那空气质量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1,(2):21-22
上海、南京等地许多居民来信反映:我们这儿有新城区,也有旧平房,有的光有物业公司在管理,有的光有居委会,还有的既有居委会,也有物业公司,而且它们之间经常因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问题发生矛盾。请问,这一个小区里有两个机构,那么物业公司应该是听居委会的,还是居委会应该听物业公司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何杲 《新天地》2017,(3):34-35
我今年78岁,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这辈子住的时间最长的就是胡同里的平房大杂院.您要问我,几十年中最深刻的记忆和感触是什么,那就是大杂院的邻里情.  相似文献   

5.
汉文 《北京纪事》2015,(11):37-41
在北京前门一条胡同里,一处四合院中建了好多低矮的平房,顺着曲里拐弯的小巷,走过四五户人家,在最里面的两间房中,记者见到了98岁的王先明。  相似文献   

6.
九儿 《北京纪事》2015,(11):11-14
在北京,如果您穿过西单繁华的商业区,一路向北到了西四,肯定不会眼错路西的一座鹤立鸡群的砖塔。这座高约16米的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从低矮的平房小院间直耸赫立,将原本就有“胡同之根”美誉的砖塔胡同,又添上了几分古老与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史芳芳 《社区》2010,(29):57-57
十年前,我刚到社区工作时,社区只有三间平房,合在一起不足80平方米。冬天生炉子,夏天闷热。尽管社区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但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读书空间,还是决定把最外边一间仅有15平方米的屋子腾出来做社区图书室,还请居民做了四个喷漆书架,摆放着由市儿童图书馆援建的三百册图书。  相似文献   

8.
张乃坚 《北京纪事》2010,(12):51-53
话说几十年前,西城区劈柴胡同里,当年有个叫跨年车胡同的小巷,里边住着无人不晓的画齐白石。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是修缮中的老旧平房地区,社区里稳定居住的还不到1000人,而这1000人里,除了租住在此的流动人口外,绝大多数都是独自居住的高龄老人。这些老人们对以往胡同里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家做饭家家飘香”的生活方式特别怀念,可现在胡同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每家每户也都因为拆迁而引发的种种矛盾隔阂很深。  相似文献   

10.
何修 《社区》2001,(Z2)
北京是个有着12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除了工作,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治安、卫生、优抚、邻里纠纷、计划生育……在居民区,在家门口,这些关乎社会稳定的大事,是谁在管理呢?“秤砣虽小压千斤”,就是“强人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居委会。居委会上通政府,下联群众,是政府与基层百姓之间的穿针引线人。在北京前门街道长一居委会(长巷第一居委会的简称)的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笔者听到、见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胡同里最忙的“公家人” 长一居委会位于北京前门外古老的鲜鱼口街,下辖头条、二条两个胡同1200户、2800多居民。这个居委会7个人,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张永琴最大,今年54岁,刘今最小,只有28岁。其余尹燕霞、李文娟、张晓晖、孙晓宁、刘志萍都是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妇女,吃苦耐劳,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城老街旧巷渐行渐远,曾经在胡同里热心帮着街坊四邻张罗事儿的“忙活人”,也悄悄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即使搬出了胡同搬进了高楼,这生老病死、红白喜事还是跟着人们的日子一路同行。红事如今有了婚庆公司,丧事儿呢?素无往来的新邻居是指望不上了,到底靠谁呢?居委会主  相似文献   

12.
赵杰昌  周刚 《社区》2011,(3):9-9
就像央视春晚的“备战”一样,社区居委会对每年的春节如何过都有各自的打算。有些居委会在几个月前就早早开始准备了。一般来讲,春节是中国人要“在家度过”的节日,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离家最近,对社区的需求也最多。  相似文献   

13.
三杯上马去     
雪小禅 《可乐》2010,(3):67-67
闺中密友过生日,她十八我十七。那时上高三,我们都住校。两个人偷着跑出来,找了家小酒馆,要了鱼香肉丝、花生米、凉拌黄瓜。小酒馆里生着炉子,很呛人,可我们不觉得。那是个很冷的冬天,她说:“要不。要点酒吧?”  相似文献   

14.
京根儿 《北京纪事》2014,(12):37-41
姚静安住在北京东城后鼓楼苑胡同15号的小院儿中,这里拥有北京小杂院的杂乱拥挤,但在七拐八绕地行进中,从前出廊子后出厦的格局里还是能猜出曾经的主人不是等闲之辈。穿过小道绕过几株老树,便到了位于小院最深处的姚静安家,普通的是这里拥有着北京百姓平房之家的朴实简单,不俗的是满处挂着、摆着的葫芦给这家中增添了不少滋味。  相似文献   

15.
12月8日 今天在家里进行基本建设。 我们的房间没有独立的厨房,炉子和橱柜都在进门不远处。没有抽油烟机,作起饭来如果油烟大的话,满屋子都是油烟味。鉴于此,我们决定把房间改造一番:把炉子移到与浴室相连的那间储藏室去,再在炉子旁边搭一块木板,可以放调料,也可以放菜板切菜。这样,油烟就可以顺着浴室里的通风口排出。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里的房子墙壁都是木头的(也可能是密度板),进行这些基本建设时,不必象在国内那样动用冲击电钻。一把螺丝刀,几个木螺钉,再加上几块木板,就可以迅速搭起一个颇牢固的台面。商场里有很…  相似文献   

16.
陈建英 《社区》2013,(1):42-42
刚来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第一年,看到周围的同事都是年龄较大的大姐,又没有多少知识,她们整天絮絮叨叨的,处理社区里很多烦琐的事。这让我有一种屈才的感觉(当时在几个村、社区里有本科学历且获学士学位的只有我一个),这与我最初的梦想相差太远,我一度都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后来,在社区居委会欧主任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5日下午4时许,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居委会成员发觉室内暖气不热了。因该居委会办公用房为独处平房,临近小区供暖主管道,暖气热不热,居委会感觉最敏感。居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养马营胡同在哪里?父亲的印象中应该在现在的复兴门北侧一点,有城墙还没开复兴门的时候,从顺城街往北一点就是那条胡同,12月底的北京是清冷的,而寻找父亲曾经住过的胡同,也好像这个冬天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9.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  相似文献   

20.
鲁忠民 《社区》2001,(3):62-63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于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