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修美 《社区》2013,(19):50-50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了以后在家待不住,就来到社区里帮忙,现在担任社区的调解员,希望能为邻里街坊的日常烦恼分分忧。”大家口中的这个“大忙人’就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的“老娘舅”孙喜文,2005年退休后,他就·直参与到社区的服务工作中没停歇。  相似文献   

2.
王巨芳 《社区》2011,(17):30-31
6月上旬以来,上海进入黄梅季节,暴雨成灾,由于屋漏进水等原因,造成诸多居民矛盾。社区居委会身手不凡的"老娘舅"们,心系居民群众,日夜不停地开展调解工作,平息了许多正待激化的矛盾,促进了社区和谐。嘉定区真新街道丰二社区负责治安、调解工作的社工白万祥就是这样一位"老娘舅"。  相似文献   

3.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莫邪塘社区沈老的女儿逢人便“广而知之”:“你听说过退休病人住院能享受街道免费派来的护工护理吗?”见众人摇头,她就兴致盎然地介绍说“:上个月我的父母同时住院——母亲还住进需家人24小时门外守候的重症监护室!就在全家人分身无术的情况下,望江街道派来了‘退休护理中心’(试运行)的‘护理员’王妙兰,免费承担了护理我爸的任务!真是雪中送炭……”沈老的女儿讲述的事情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上城区望江街道推出的“让退休病人享受免费‘探望+护理’的套餐。”按常规,退休职工实行社区管理后,社区干部对住院…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3,(1):20-20
“社区很忙,社工很累,经费很紧,全是上级部门‘乱摊派’带来的,请市长为我们减负!”日前,江苏省南京市政府举行民生工作推进会,一批基层社区主任当着市长的面,向各政府部门“放炮”。  相似文献   

5.
唐钧 《社区》2009,(10):14-14
看了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反思”的故事,有些被“雷”到的感觉。我们基层社区的干部可敬又可爱,他们兢兢业业想干好每一件事,一旦遇到处理不了的矛盾,首先是自责,左思右想,生怕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干好:“作为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我是否该‘有求必应,包办一切’才算最好呢?”  相似文献   

6.
陈东 《社区》2013,(1):35-35
2012年十一长假前夕,我们几个退休人员组成的社区志愿者聚在一起商量:“难得的8天假期啊,咱们该做些什么事情好呢?”有人提议:“咱们给野广告安个‘家’吧!”  相似文献   

7.
何亚琴  凌彬 《社区》2011,(21):22-22
“既然居民选她当人大代表,我就把老伴‘嫁’社区”,这是退休教师董华泰的“戏说”。他的老伴贾本芹是江苏省如皋市大治街道花园社区不拿工资的工作人员。只要是社区的活动,她就“上班”,“下班”后仍是大忙人。  相似文献   

8.
说起社区里的“老娘舅”人们就会想起那些居委会里的“婆婆妈妈”们。她们经常扮演矛盾调解员的角色,极尽苦口婆心之能事,直到双方重归于好。可是,如今的“老娘舅”们却不再是过去的那番婆妈了。这也许归功于近年上海市对社区管理干部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妈妈们的工作方式可是越来越讲究了。  相似文献   

9.
“怪病!怪病!真是怪病!”一位年近七旬的肥胖老人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一边走进诊室一边说,“陈医生,请你给我看看这‘怪病’!” “请坐。”我一边让座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怪病’?”  相似文献   

10.
胡丹 《社区》2012,(13):27-28
2009年8月29日,通过“公推直选”,我当选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龙新寓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刚上任不久,社区主任就交给我一项居民调解任务。 我们社区教师公寓小区的两户居民,自2001年搬人小区居住后,常因噪音、楼道卫生、人格侮辱等问题产生纠纷,矛盾已长达10年之久,双方当事人及楼栋邻居先后拨打110报警数次。作为一个新手,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也不敢贸然行动。经过仔细的思考,我把调解工作分成了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于睿宁 《社区》2009,(25):50-51
在“社区”这个值得我深爱和自豪的岗位上,不知不觉中,我迎来送走了2400多个日夜。在这8年中,我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合作社区先后做过再就业、退管、老龄、综合治理、司法调解、信访、统战、双拥等工作,给我感受最深的,是2007年我担任综治主任期间调解的一起邻里之间因漏水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2.
杨晨  崔勇 《社区》2009,(1):25-26
在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湖街道,每个社区均有2名特殊的社区工作者,他们不拿一分钱薪水,却依然热心为居民群众服务,积极协助居委会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帮扶困难群众等各项工作,他们就是社区“零薪主任”。但“零薪主任”运行这几年来并不顺利,他们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赵杰昌 《社区》2012,(28):29-29
“我是名副其实的‘流二代’。”坐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都市花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办公室里,年仅25岁的罗建红笑着这样自诩。“我家本来在合川区双槐镇石泉村,因母亲在这里打工,我才来到这里。在我们社区,‘流三代’都出现了。只是我做梦也没想到,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现在还能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杨荣 《社区》2002,(21):54-55
上海读者李金明来信:“通过《社区》我了解到一些新鲜的概念,如‘社区’和‘社会工作’,正巧,我表妹今年被一所重点大学的社会工作系录取,我想知道,我们国家目前在社会工作的高等教育方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社会工作者的认证和注册指的是什么?”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高鉴国博士。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毛泽东的辩证法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从毛泽东一生的伟大实践和宏富著述中,人们不难看出“矛盾”是个很关键的东西,它蕴藏着毛泽东哲学的秘密,“从中可以引出如‘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或‘文化革命’等其他一切术语的含义来。”但是,当你翻遍现有的文字材料,又会发现毛泽东只是频繁地运用矛盾这个概念,说什么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如何如何,却不曾告诉人们“矛盾”本身究竟是什么,至于矛盾的哲学规定更是无法找到。这就使毛泽东的“矛盾”显得既平凡又不易捉摸,很为研究者们苦恼。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可能的途  相似文献   

17.
“一失足不一定成千古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燕 《社区》2004,(16):6-7
“什么叫‘社区矫正’?”在北京市怀柔区,一位市民被记者这么一问,愣了一下。“‘社区矫正’大概就是社区管理不规范,得治理、整顿一下吧?!”怀柔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工作人员陈仲权听到记者的转述后笑了,他对记者说:“社区矫正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鲜为人知也可以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接受社区矫正人员占犯罪总人数的70%~80%,而我国仅占1%~2%。社区矫正其实就是让五种罪犯(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在社区里,即回家完成余刑。它是我国司法改革向人性化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我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事”6月14日…  相似文献   

18.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9.
看了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反思"的故事,有些被"雷"到的感觉。我们基层社区的干部可敬又可爱,他们兢兢业业想干好每一件事,一旦遇到处理不了的矛盾,首先是自责,左思右想,生怕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干好":作为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我是否该‘有求必应,包办一切’才算最好呢?"  相似文献   

20.
唐延水 《社区》2013,(13):38-39
“社区里每个饭店都在排污口安装一个‘滤油器’,这样废弃的油脂就不会堵塞污水管道了。”“我建议,社区里有一技之长的老人都能走进我们幼儿园,在教授孩子们的过程中传承民俗精髓。”“社区里应该建立一个针对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业的‘招聘台’,在解决企业发展用人需求的同时,能够使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