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现实的哲学研究中,辩证法都有多种涵义,但如果研究唯物辩证法,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即唯物地、辩证地和实践地理解辩证法。辩证法首先是法则、性质和规律,然后才是人们对它的反映并内化为思维方式。理解辩证法要始终坚持对立统一的实质和核心,并要用辩证法的要求反观其自身。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实践自身的辩证性质决定了人们必须实践地理解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很好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不仅要研究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对立,还要研究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同一。 (一)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唯物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1961年版136页)相对主义就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也说过:“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号召“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毛主席在对十大关系的论述中,始终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原理。这部光辉著作是我们学习辩证法的最生动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法思想,认真探索毛泽东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对于我们坚持辩证法,端正思想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四化”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一”与“二”、“分”与“合”的辩证关系问题,有许多哲学家作过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包含着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今天,我们追索这些论述,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探求人类认识发展规律,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卓越的辩证法大师。他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主要有:对唯物辩证法赋予最高规定,提出“两个对子”思想;概括辩证法的三条新规律;发掘出矛盾“精髓”思想,对矛盾特殊性作独到深入的研究。我们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唯物辩证法理论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7.
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要回归原生态的马克思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辩证法,而是在劳动哲学中通过对黑格尔的劳动理论和辩证法扬弃确立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劳动的哲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劳动辩证法强调主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真理与价值、历史和逻辑的对立统一。劳动辩证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是为劳动者提供方法论,其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创造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矫枉必须过正”,长期以来被说成是辩证法的命题,并被奉为金科玉律到处套用。在十年浩劫中,这一命题成了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疯狂推行左倾路线的理论根据。但是,只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剖析,就不难看出这一命题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观点。 “矫枉必须过正”,就是说纠正错误必须超过应有的限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体现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超出这个限度,事物的质量统一就会破裂,就转化为另一别的事物,形成新的质量统一体。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我们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解析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是坚持有重点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坚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和系统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是毛主席的一篇论述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著作。毛主席说:“对同志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不是敌对分子,破坏分子,那就要采取团结的态度。对他们要采取辩证的方法,而不应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党内团结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马克  相似文献   

11.
老子辩证法再认识与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理论框架,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作了新的理解和发挥,认为老子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的思想,并且具有了“度”的思想,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最后对老子的“不争”、“无为”作了积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的辩证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宝库。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具体表现为数量分析法、对立统一分析法和否定之否定分析法。《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马克思依据辩证法基本规律构造起一个由质量层、对立统一层和否定之否定层组成的辩证形式的总景观。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笔者不惴浅陋,写成下文以就正于理论界的同志们。一、辩证形式的根据所谓辩证形式,就是具有矛盾规定性的形式。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与内容相统一的“内在的形式”。黑格尔认为如果内容进入考察的范围从而“方法本身由于这个环节便扩张为体系”。这里的“方法”就是辩证法,“体系”就是逻辑结构即辩证形式,这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朴素辩证法大师,朴素辩证法思想相当丰富。总结,探索其中的对立统一思想,对我们科学评价和批判继承这笔遗产,推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过:“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也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的这种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法则,探讨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的若干与教学直接相关的英语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就是看它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动力。唯物辩证法是由描述事物的总特征,揭示事物内在关系的三大规律以及五对范畴三个部分构成。国内一些唯物辩证法教材只对后两部分进行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揭示,唯独对辩证法总特征的理论部分,仅仅做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无矛盾描述。笔者认为这有背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专就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矛盾性即普遍联系与相对独立,永恒发展与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科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依据一定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既相互依存,又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正是矛盾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斗争,决定着事物的生命,推动着事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周恩来辩证法思想的根本点,周恩来出色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地解决并论述了真理标准问题,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而独特的论述,实现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的高度统一。周恩来的辩证方法中关于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和尊重容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辩证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研究是贯彻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途径,坚持正确的立场是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不少书上和文章里都引用恩格斯的话这么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或“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认为,这些说法未触及到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本质内容,因而作为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定义是不确切的。列宁说得很清楚:“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又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是“颠倒”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唯心辩证法为“用脚立地”的唯物辩证法。阿尔都塞则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结构性“根本改造”的结果。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总体观、因果观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