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一种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语境中,无论是艺术史的书写,还是对艺术现状的批评,都绕不开行为艺术本身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它的批评而引发的一些理论问题。行为艺术作为中国当代最富先锋色彩的一种前卫艺术,它的出现究竟对艺术的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艺术发展趋势预示着什么? 它到底是不是艺术?如果是,又如何来划定它的边界?它在中国的生存语境如何?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美学思考。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学术笔谈,试图从当代美学理论的话语张力,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进行美学批评的尝试。其中有关对行为艺术的艺术视觉语言的转换、艺术作品蕴含的社会历史内容以及艺术史价值现代性阐释等,极有可能引发出当代美学理论对于自身存在的有效性的思考。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同仁予以关注、参与和批评。  相似文献   

6.
于平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究,在舞蹈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于平的艺术批评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那就是将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广大艺术家的艺术调整;将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解决艺术批评的理论分歧;大量汲取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宝库里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和电视正在改写着当代文化批评的品格与批评主体的身份和地位.网络文化是全球化文化的基本走向,在这一平台上,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存在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而网络文化的建立有待于网络法的实施.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也出现了诸多文化精神症候,值得学界分析厘定.新世纪的电视批评,应从总体批判走向分类批判,从一般性的讨论变成前沿专业的讨论,从三七开的讨论变成更尖锐和推进式的讨论.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都是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应该不仅仅运载着西方的精神、思想、艺术、和文化,相反,只有突出在公众平台上的东方思想、精神和中国艺术、文化,才可以同世界其它文化形成互动,形成对话,形成彼此对差异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戴冠青 《学术月刊》2012,(12):109-116
崛起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因其独特的理论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之后,很快被运用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批评之中,并对中国当代批评理论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使文论界对传统批评理论进行反思,一些文学批评也由以往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转向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形式建构即其"文学性"之所在,体现出一种反叛性的研究思路。这种形式本体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开启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新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视角,促进了批评方法的变革,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独特资源。虽然它在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或语言研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文艺的外部因素和社会意义研究,导致了理论的片面和极端。但是那种充满反叛精神的富有独创意义的理论发现已经有力地提示了中国当代批评理论建设最关键也是至关重要的努力方向。从这一点来说,形式主义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启发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9.
田中谦二为日本继青木正儿之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最深之耆宿。其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古典戏曲,而对元杂剧《西厢记》情有独钟。他对《西厢记》的贡献.分别反映在翻译、注释、考证、鉴赏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研究与介绍。他的研究方法也兼顾文献学与文艺学,而且也运用了当代的高科技手段。他不仅与中国学者有较多的交流与讨论,对日本年青一代的中国戏曲家也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因此,他既是一座跨越中日文化艺术的桥梁,也是日本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承前启后的一位大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新风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不仅言之有物,富有锋芒,而且深刻地把握了批评对象的实质;二是既有鲜活的审美感悟,也有理论深度,是批评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真理,反对和抵制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主观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2):28-34
怎样处理好批评的自在性、批评的对象性,以及批评的自在性与对象性之关系,对于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价值生成具有重要意义。自在性是指批评必须作为一种自我意识行为、一种理性精神展现、一种与批评家独特艺术思维紧密相关的、具有原真性的阐释;对象性是指批评应该是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一种平等体味的谈心,一种思想和艺术的对话,一种精神与实践的耦合,意在人心与物化的世界之间搭上桥梁,在文本与主体之间引发碰撞和共鸣。而自在性与对象性的完美融合则是电影批评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2015,(4):124
[编者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代西方文论被大量引进中国,对中国文艺理论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艺理论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的当代西方文论中强制阐释的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刊特发表张江、王宁、朱立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的中国美学研究中,艺术批评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观点把艺术批评明确地归入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美学史的研究则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美学理论家的身上,而对艺术批评家,如丹纳、勃兰克斯、莱辛、许莱格尔兄弟等,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种偏见,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的确,批评家极少有系统的、完整的逻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也不是从哲学体系中去推导美学理论,他们侧重研究的往往是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史和艺术思潮等艺术现象,而且多数是零碎的、即兴式的思想。这样,批评家无法在美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位,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相似文献   

14.
侯文宜 《晋阳学刊》2012,(2):131-134
当代批评话语的西方化、模式化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突出问题。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批评可否沟通?学界见仁见智。作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批评理论和话语系统,文气论批评在当代仍具有普适价值,并与当代活的文学生命相契合,具有其话语价值和重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在批评柳词与民间词时,都以"俗"字来概括。这一概括是不确切的。柳词与民间词在铺叙手法、写景状物、警策语创作上有所区别。雅与俗的评判是相对的,柳词相对于民间俗词,属于雅词的范畴。柳词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市民阶层提高了对文人词的认同度,促使文人的小部分词作开始符合市民审美观,也很可能使部分民间词的风格趋同于文人词。柳词的广泛传播,打破了词原有的传播秩序,柳词成为了连接市民俗文化圈与士大夫雅文化圈的一座桥梁,为两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汪振城 《学术论坛》2005,(2):129-133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握和合理应用,无论对当代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对当代艺术审美教育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对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出现的文化批评是一种开放的,适应当代多元范式的时代要求的批评方式。它在当代西方独特语境下产生并为着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问题而获得发展。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一样,其关键是反映了西方现代以来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形成了以反逻格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传统思想模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解析克罗齐美学的审美判断论、艺术重现论和批评观念论等相关内容 ,提出艺术批评的逻辑本性是对情感表现作逻辑综合 ,内在构成是由系动词联结艺术重现与艺术观念 ,合法性依据在于人性共同性、意象先验性和个别有限相对同全体无限绝对之间的辩证关系 ;并在批评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伪历史批评、伪美学批评、批评的当代化或历史化、题材批评、意图批评等“非批评化”倾向的同时 ,肯定真理之路即批评之路 ,从而促进艺术批评自我意识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的研究看,讨论诗歌批评的著作与文章并不少,大多集中在批评的意义和评论诗坛现象上,缺少对诗歌批评的历史观照和互动考察,忽视批评实践的体验与总结.当代诗歌批评是否有传统可循?当代诗歌批评是否真正介入诗歌写作或诗歌事件?当代诗歌批评该从何处展开?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诗歌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勾勒,指出当代诗歌批评具有无根性特点,它在借鉴中外批评传统的同时,仍然在摸索新的批评方式,是批评大树上的一枝.当代诗歌批评介入诗歌写作和诗歌事件的力量不足,面对诗坛问题缺少锐气与勇气.诗歌批评是无边的探索,大学是诗歌批评教育的发生地,多种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品质的批评者,促进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