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为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毛泽东的社会辩证发展观主要包括:(1)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是在矛盾的正确解决中前进的。社会矛盾运动和矛盾的正确解决,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具有长期性。一个矛盾解决了,将会导致另一个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正是社会矛盾的这种连续性和长期性,构成丁社会主义长期的辩证发展过程。(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从总体上说是非  相似文献   

2.
潘宁 《社会科学家》2005,3(4):11-15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了物质生产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过程,揭示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规律,指出这一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很大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它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二年来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有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论述,则为今后各项工作确定了中心。《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4.
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它反映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应该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工作的根本出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内涵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源泉蕴藏于社会矛盾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同样依赖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前进。列宁指出:引起发展的运动,是不可避免地通过矛盾的产生及其克服进行的。“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这当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并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并且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矛盾统一起来,克服了在我国也存在的形而上学地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他说:“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坚持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在这里,两个决议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地位及其战略意义,表明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性质,规定和影响着社会其它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72—373)。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作了规定.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矛盾.也决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论.  相似文献   

9.
一、《决议》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首先《决议》产生在我国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现在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对全局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四大之后,十四届一中、二中全会解决了党和国家领导机构问题;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作出了部署,形成了“决定”;五中全会规划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我国现在正是处…  相似文献   

10.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说法,首先见之于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决议》中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对于当时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矛盾规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毛泽东运用矛盾学说科学总结了国际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前苏联自4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争论,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日益显现的突出情况,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内容.提出"我们的任务,是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从而,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著作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并具体地分析了这些矛盾的表现。毛泽东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他用新的论点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根据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精神所进行的全民整风运动就是着重地解决生产关系的人们相互关系方面同生产力的矛盾,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一年来的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出现了全国大跃进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为提出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风运动的成绩证实和显示了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伟大的理论力量。本文想从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来谈谈调整人们在社  相似文献   

14.
一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就曾经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随后的实践中并没有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肯定“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正确总结了三十二年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而明确的表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一个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论断,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一个标志,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解放后,他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一,明确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特别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观最为精彩的部分。要理解毛泽东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能不对这一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17.
矛盾规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毛泽东运用矛盾学说科学总结了国际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前苏联自4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争论,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日益显现的突出情况,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内容。提出“我们的任务,是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从而,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理论。一、毛泽东关于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国内阶级关系起了新的变化。一九五六年九月,党的八大决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五十年代我党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理论界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后来由于林彪、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作了很高的评价,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论述。“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决议》)毛泽东同志这个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普遍适用。当然,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新的特点,弄清楚社会主义时期矛盾的普遍性和殊特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想法,以便于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我认为理论界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想作一探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乃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3页)毛泽东同志这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述,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否定了那种认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完全适应,没有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且也科学地阐明了这些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性质。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