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板桥罢官     
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期间,潍县经常遭灾。每有灾情,他都以实向上级呈报,力请赈济。在灾情最严重的时刻,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给百姓粮食。擅动官仓,事关重大,僚属们都劝他要慎重行事,等上级批准了再动用。他说,等上面批下来百姓也就饿死了,还要我这个县令干什么,有责任我来承担。于是开仓济民,借粮给百姓,救活了许多灾民。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3,(1)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先后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关心民瘼,因得罪豪绅而罢官。郑板桥罢官后回到扬州,卖画谋生时,自书了"板桥润格"张贴在门口,避免买画人讨价还价时作过多无益之谈。"板桥润格"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其艺术独标一格,清新自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郑板桥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正当所谓“康乾盛世”,但也是社会隐伏着严重危机的时期。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赋税徭役,无限增加,土地兼并,日益深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也由缓和而日趋激烈。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极力标榜业已没落了的程朱理学,把它奉为正统思想,企图用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禁锢人们的思想,借以压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郑板桥的题画诗数量、质量两者俱佳,特点鲜明。共性为:切画、切时、切地、切人;泻照传神,兼备交融。个性为;突出自己强项(兰竹),不断深化;对题画诗作了多方面开拓、出新,内容、体载、字体、位置,各尽其妙,突破前人。既锋芒毕露,又谐趣满纸。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14,(11):40-40
郑板桥,本名郑燮,宇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画竹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竹子是历代文人雅士歌颂赞美的对象,它有独特的挺拔之美。国画竹子的画法很简单,由竹竿和竹叶组成,但要画得洒脱自如,着实要下一番苦功夫。  相似文献   

7.
重视诗歌“如医疗疾进药方”的社会作用 ,主张诗歌艺术表现以“沉着痛快”为本 ,而点缀“含蓄不尽”的“一枝一叶” ,这两点是板桥诗论的精华。揭露社会黑暗、艺术表现“沉着痛快”是板桥诗歌最为重要的长处 ,不够含蓄蕴藉是其缺陷。结合当时诗坛观之 ,板桥诗论和诗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名家,同时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作为画家,他是“扬州画派”的主要成员,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画派”在艺术上,不拘成法,敢于创新,反对宫廷正统画派的摹古守旧,在当时被视为“异端”;这派的画家也被称之为“怪”、为“狂”。作为诗人,郑板桥的思想和诗作也都不同于流俗。在宋明理学笼罩社会、拟古思想弥漫文坛的情况下,郑板桥敢于反对思想禁锢,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抒发不满现实的激愤。他的诗作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增加了生气。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以号知名于世。江苏兴化人。他不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而且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松轩随笔》,见马宗霍《书林藻鉴》),但“词犹胜于诗,吊古摅怀激昂慷慨,与集中家书数篇皆不可磨灭文字。”(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后人为词,学板桥不已。”(《白雨斋词话)今存百廿篇,此为他精选传世之作。在《题陈孟周词后》的序文中记道:“陈孟周,瞽人也。闻予填词,问其调。予为诵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不数日即为其友填二词,亦用《忆秦娥》调。其词曰(略),予闻而惊叹,逢人便诵。……拙词近数百首,因愧陈作,遂不复存。”仅在范县一次就焚词近数百首,可见板桥词作甚多,因精选之严,删余无几,当为叹惜。《板桥词》中“歌咏百姓之勤苦”,抨击黑暗社会的凡三十余首,如《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潍县竹枝词》、《浣溪沙·老兵》、《瑞鹤仙·官宦家》等;怀古抒情词约三十二、三首,如《念奴娇·金陵怀古》、《青玉案·宦况》、《满江红·思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论诗强调诗歌要与社稷民生有关,紧贴现实,关注民生痛痒,持一种功利主义的诗歌观念。因而要求诗人要有“以天地万物为心”的性情。为了表达这种性情,郑板桥要求不墨守成规,自立门户,自出己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郑板桥艳词的内容、特色及其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从未专门谈论过他的美学思想,零散所见,确有些不成系统。不过,透过其时文、诗词、书画题跋,察其对自然、对社会、对艺术的态度和看法,又确实有着他的一以贯之的美学见解,这就是“各适其天,斯为大快。”郑板桥适逢清王朝政权日趋巩固,正在走向所谓“乾嘉盛世”的时期。这时,传统的宋明理学仍旧是封建统治者极力提倡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种思想视封建阶级的“三纲五常”为天理,迫求人们“存天理,遏人欲,”反映在社会和艺术的理想上,就是要求人们把封建统治者的政治伦理纲常作为社会美善与艺术美善的规范和准绳。这实质是一种禁锢个性、逆乎自然的封建理性主义,带有明显的有碍社会进步和艺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在山东滩县任知县时。一位老先生来告状,说他在有钱人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东家不仅不兑现协约“教一年书,付酬金八吊钱”,还借故说他才疏学浅,将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15.
崔鹤同 《中华魂》2014,(6):24-24
正郑燮(1693—1765年)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曾出任山东范县知县,5年后调任潍县。郑板桥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出仕做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郑板桥对官僚的贪贿污浊之风深恶痛绝,他50岁时为范县令,刚到任便出一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很多洞。有人不解,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员的恶气和俗气。他做官从不  相似文献   

16.
徐敬恩 《老友》2010,(4):53-53
郑板桥被免官回到扬州,卖画为生。一次,他乘船去苏州访友,恰好与一个姓曹的盐商儿子同行,两人同坐一舱。曹公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的文艺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革新派画家,被当时的保守派看不起,视为骚乱画坛的怪物,因此遂有“扬州八怪”之称。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说,八怪指金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八人。以后,凌霞在《扬州八怪歌》中去掉了汪士慎、高翔、罗聘,加上边寿民、高凤翰、杨法。汪鋆《扬州画苑录》中又  相似文献   

18.
名画欣赏 画家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画的竹都突出地体现了欣欣向荣、兀傲清劲的精神。不仅求形似,而是用生动的笔墨,赋予新的意境,借竹的劲挺直上,高节虚心等特征,表现对现实和统治者的不满,抒发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他在山东潍县做县官时,送给他的上司一幅竹子,并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借以共勉。  相似文献   

19.
20.
浅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对人生采取积极的入世态度,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当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只能以“难得糊涂”的态度迎人处世。寄情于艺术活动之中,在书法、绘画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画家独标品格的个性和慷慨激昂的情绪发泄,为近代花鸟画的勃兴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