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全球海洋治理供给现状入手,结合治理困境和挑战,基于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蓝色伙伴关系及相关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对全球海洋治理的贡献。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来自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用海强度增加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严峻挑战,受到不利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治理能力和水平无法匹配不断增长的治理需求。面对复杂的治理问题和碎片化的治理行动,伙伴关系,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成为构建国际、区域、国家、地方多层级联动的,政府、非政府主体积极互动的一体化海洋治理的关键途径,是补充、联合和加强政府主体责任和政府间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倡议,具有开放包容、具体务实和互利共赢的特点,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潮流,与全球发展纲领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念和精神高度契合。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是在海洋这一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践行构建全方位伙伴关系总体思路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在海洋领域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全球海洋治理联合行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联合国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14以来,国际社会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海洋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合组织、海洋行动之友等国际组织发布的海洋经济相关行动和倡议以及美国、英国和挪威等沿海国家发布的海洋经济相关法律、战略规划和最新研究成果等,本文总结分析了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面临的国际形势,提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建议:一是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落地实施,研究制定建设可持续海洋经济的中国行动方案;二是加强金融引导和支持,着力解决海洋经济发展融资难题;三是创新海洋经济统计核算和监测评估方法,构建海洋经济数据库,并加强信息共享;四是加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和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合作是中国与拉美国家更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拉2030议程的落实情况,剖析了中国与拉美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议程面临的共同挑战;然后以真实发展指数(GPI)测度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了影响中拉可持续发展合作水平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审视了当前中拉在经贸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精神,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中拉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在海洋领域人类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框架下,中国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海洋能源技术强国,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海上能源丝绸之路和构建蓝色能源伙伴关系三根支柱推进海洋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此保障能源安全、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5.
城市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使其成为了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行为体之一。当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城市的自身治理以及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机遇。一方面,议程为城市参与其中提供了制度性空间,议程目标之一即是城市与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本土化治理中,城市针对经济、社会与环境领域的政策需要不断实现创新,以达到相关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已经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的有效渠道,是支撑和扩散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核心理念与最佳实践的重要平台。作为全球性的纲领文件,这一议程需要在城市外交与城市治理中不断内化。可以说,城市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已经成为联合国所试图构建的多元多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规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不少中国沿海城市的追求与行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航运产业基础雄厚、海洋经济高度繁荣、海洋科技保持领先、海事服务优质高效、海洋治理辐射全球和营商环境稳定优良等六大重要特征。在回顾中国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实践后,对中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从完善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提升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际海洋资源环境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人类活动已致使海洋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海洋环境遭受重大破坏,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面临“公地悲剧”、国际海洋环境容量过度使用陷入“囚徒困境”、国际海洋资源环境管理遭遇“集体行动悖论”.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集体行动困境,国际社会应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合作机制; 强化“选择性诱因”激励机制; 积极培育利益共同体成员间的社会资本; 改革联合国海洋资源环境管理机构、强化机构间协调.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综合管理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初步建立健全了海洋法律体系,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提供了法律保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维护海洋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履行国际义务,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洋问题。70年来,中国始终并将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几次重大变化,探讨了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巨大挑战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所需满足的几个前提条件,并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计划;加强与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出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是胡鞍钢教授领衔创作的新著。这本书前瞻性地提出了以中国2030年共同构建共同富裕社会为主题的长远战略构想。创意性地提出了2030年全球一同构建"大同世界"的新理念、新目标,首次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研究国情和世情。该书从人类历史总体进程、国内国际大视野中分析了走向2030年的中国与世界的大发展、大变动、大趋势。作者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专业化的国情与世情研究,分  相似文献   

11.
各国对于“海洋经济”的认知和概念界定仍然存在巨大差异。梳理“海洋经济”的概念演进和政策内涵、分析各国对“海洋经济”认识和统计差异后,仍可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国海洋经济则具备比较优势,包括发展速度快、结构持续优化、比重保持稳定、对就业贡献大等等。鉴于“海洋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趋升的战略地位,中国宜抓住历史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和潜力,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和构建海洋强国。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海洋经济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尤其是将建立国际通用统计标准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倡导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海洋经济国际合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展蓝色伙伴关系,形成广泛而有深度的利益捆绑;新冠疫情背景下把加强冷链运输的安全性纳入全球或区域海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重启蓝色经济,充分挖掘海洋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2.
许树沛  韦华禄 《创新》2009,3(2):46-48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必须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广西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承担起培养海洋经济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任务。广西高校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开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广西高校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切入点,采取平台战略、柔性战略等战略措施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公共海域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最具潜力的空间,深刻认识国际公共海域利益拓展的情势,准确把握其主要特点,分析我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采取构建国家海洋战略、提高海洋软实力、推进海洋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等对策,对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丽 《创新》2009,3(2):38-41
近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南宁与越南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方投资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但也存在投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近期看,双方投资合作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并且更多地转向国内投资,以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长期看,双方投资合作将随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双方经济将稳步发展并加速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The term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refers to the sum total of a nation’s ability to grasp linguistic resources, provide language services, deal with linguistic issues, develop the language, and related tasks. Key capacities include the possession of linguistic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services, development and use of linguistic resources, the language of the members of the nation, reserves of linguistic talent, languag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enterprises and linguistic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has made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trength. It is hard power as well as soft power,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 protecting a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胡海情 《创新》2012,6(1):67-71,127
中国自提出"走出去"战略11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决定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中还具有巨大潜力。驱动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生产成本因素、经营发展因素、政策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管理现状,以及国际社会为应对该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已做出的努力,分析了制定相关法律和建设公海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在此领域应采取的积极对策,以切实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我国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理念在海洋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项国际性的社会工程。知识所反映的发展规律可以形成说服其他行为体参与集体行动的软实力。引领未来的海洋治理需要我们具备提出治理方案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需要推动制度建设,构建区域性制度、领域性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中国要赢得全球伙伴的尊重,就必须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公正、合理、可持续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团结在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志同道合者,支持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伦理基础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因为金融经济危机而改变.尽管金融经济危机在近期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化解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FUGI (Futures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global model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scientific policy modeling and future simulation tool of providing global information to the human society and finding out possibilities of policy co-ordination amo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co-existing on the planet Earth in the ever changing universe. The FUGI global model M200 classifies the world into 200 countries/regions where each national/regional model is globally interdependent. Each national/regional model has nine subsystems as population, foods,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peace and security, human right, healthcare and quality of life (IT revolution). This is a super complex dynamic system model using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systems analysis where number of structural equations is over 170,000. Economic model as a core includes major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production of GDP, employment, expenditures of GDP, income distribution, prices, 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financial assets, government financ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development indicators.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wofold, namel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 new frontier science of economics: global model simulation as well as appropriate policy exercis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dependent global economy. The world economy is facing “green” energy revolution to change from fossil to create alternative energy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gainst sky rocketing higher oil prices. Japan takes a lead in this field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Japan should take an initiative to create a new peaceful world through not only harmonized adjustments of Japanese economic policy but also wise cosmic mind to promote human solidarity with the ever changing nature will be desirable to adjust orbit of the fluctuated global economy. Japan should challenge for a new strategy to accelerate economic growth rates by “CO2 reducing environment investment” based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