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公共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陈通 《学习与探索》2006,(5):184-186
满足农民公共需求,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无法满足农民公共需求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公共需求的对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尽早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燕艳 《探求》2006,(3):13-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下的世界经济经历过两次失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是建立在霸权国对国际公共产品的"设计"和"提供"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国际经济秩序从建立之初便带有"结构性权力"的色彩,反映了霸权国利益。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交易成本的升高,美国在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与促进合作等功能性服务提供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已大幅下降。美国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私物化"行为造成的公共产品供给困境使得发展中国家对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质疑。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广大发展中国家正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为应对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中国应通过创新供给模式的方式进行国际公共产品和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勇 《学习与探索》2006,(3):209-211
在中国,寻求最为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当前应以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理论为基础,揭示其中隐含的最优福利的意义,结合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寻找现实与规范理论的差距,从政策角度完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与行动日益积极,正在从参与者向倡导者转变。本文提出了供给者身份变化的一个分析框架,认为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的变化影响着供给者的身份类型。中国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意愿持续增强,内部动因来自于国内政治精英的价值取向转变、国家利益海外化的保护需求;外部动因来源于国际权力的结构转移、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困境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预期效应扩大。在供给能力上,中国需要着力塑造和加强利益协调与整合能力、权力生产与运用能力、制度学习与控制能力、规范创立与传播能力,努力成为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负责任倡导者。  相似文献   

6.
供给能创造需求 ,也能抑制需求。能创造有效需求 ,并保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得以实现的供给是有效供给 ,抑制需求并与之相背的供给是无效供给 ,有效供给对生产乃至有效需求具有乘数效应。制约中国经济的既有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又有有效供给不良问题 ,然而有效需求不足更多地是作为现象 ,而有效供给不良更多地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而存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不能只简单地扩大需求。供给学派从供给出发解决滞胀问题的思路 ,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凯恩斯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市场选择失灵问题,必须进行以政府为核心的选择,确立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受二元经济结构下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主体长期缺位;农村税费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政府公共产品的投入能力;现行财政支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欠,投入效率低下,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要通过深化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投入主体的作用,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投入的新模式,切实提高财政支农效果.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结构演进中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乡村社会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导致了不同的供给水平与效率.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宗族组织为主要结合形式的社会,形成了公共产品的社区供给机制.人民公社时期社会结构单一,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了与之相适应、低水平、但具有较高效率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的乡村社会结构没有形成且不稳定,出现了乡村社会结构与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协调,此时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有所提高,但供给相对不足、效率较低.为此,必须重塑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改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提高其供给效率与水平:培养乡村精英,建立社区精英领导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培养乡村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多元化供给;壮大乡村社区集体经济,促进公共产品的集体供给体制的形成;限制政府权力,建立服务型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9.
卢光盛 《创新》2011,5(3):5-9,126
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是探究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关系的一个新维度,也是提升GMS区域合作层次、巩固和发展中国与GMS国家睦邻互利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国际公共产品能促进中国与GMS国家的关系,利用好国际公共产品的内在动力可以推动中国与GMS国家睦邻互利合作,构建中国周边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转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全球化促使转轨国家实行市场化的金融转型,与此同时,市场化的金融转型导致市场失灵。因此,转轨国家在金融转型进程中面临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如反对金融垄断,保证金融机构稳步经营,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职能;保障与金融相关的公共产品供给,强化政府服务的职能;转变政府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的职能;推进金融中介重组,促进金融业成长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有效的供给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更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城乡"双轨"制的供给机制,导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体制外供给、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种低效、非均衡的制度外农村公共品筹资模式必导致我国农民负担日益渐重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这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包含非制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此,应优化、创新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在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对此进行了根源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战略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社会》2013,33(4):193-224
本文在回顾归纳国外宗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既有宗教经济学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信仰选择的作用机制。宗教市场理论从供给出发,认为宗教市场结构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决定因素;宗教社会资本理论、宗教家庭生产模型、宗教人力资本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则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强调社会网络的人际依恋、宗教参与的机会成本、宗教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宗教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因素等在宗教信仰选择方面发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入宗教经济学视野一方面能为考察分析当今中国宗教信仰现状及推动其理论发展带来相应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考虑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性,对该视野的运用要有所甄别。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研究如何扩大消费需求绝不能脱离金融支持。防范风险型储蓄过快增长、信贷消费条件过于苛刻、流动性约束及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从金融视角出发,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加快新农村金融支持,调整金融结构政策,加大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及完善金融环境和法制建设等是有效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衣淑玲 《社科纵横》2005,20(1):91-92
入世后 ,中国大陆金融业的开放已从业务技术层面的开放转变到制度层面上的开放。如何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惯例和外国监管立法 ,以完善中国大陆的金融监管制度 ,尤其是外资银行监管制度 ,使大陆金融监管水平能够配合金融开放的步伐 ,促进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提升以保持金融稳定 ,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按照供需矛盾可以划分为"相对需求过剩"和"相对需求不足"两种状态,细分为发展型、基础型、可持续发展型、超前型、劣质型五种类型公共产品.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无论是"相对需求过剩"的农村公共产品,即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交流平台、农业科技推广;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医疗;大江大河治理、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领域,还是"相对需求不足"的农村公共产品,即一些不合时宜的楼堂馆所建设治理和假冒科技信息打击等,各个层次中都存在相对的低效率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一些不适应问题,这将是今后新农村建设中所必须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服务体系、改进行政管理体制等政策措施是根治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苏霞 《唐都学刊》2006,22(5):102-104
向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是提高西部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西部县域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总体供给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针对不同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即对县域纯公共产品由政府直接供给;对于准公共产品由政府间接供给。  相似文献   

18.
梁謇 《学术交流》2007,(8):78-80
制度是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内生变量,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农地制度的创新,应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问题;农产品流通制度的创新,应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流通制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应坚持城乡平等的非歧视原则;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三农"发展的金融环境;还要破除户籍限制,逐渐消除城乡就业条件差别。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产品表述自然生态供给与民生福祉需求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生态价值与民生改善联动的生态民生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问题民生化的重大创新。秉承生态民生观的价值取向,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在自然力和人类劳动共同作用下向人类提供的所有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产品。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具有保值增值性、可转换性、代际性和互斥性特征。价值实现途径设计本质在于选择政策管理手段和实施定价机制,激励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提升海洋生态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和水平。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使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功能以经济利益形式得到显现,价值实现途径包括政府主导、市场激励、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三类。为解决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存在的“核算难”“交易难”和“变现难”,建议从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市场交易政策、构建提供生态产品的激励措施、健全绿色金融支撑和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建立加快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先从农村发展促进型公共产品的内涵着手,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促进型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多中心理论为基本出发点,着重探讨了发展促进型公共产品在浙江省的实践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值得肯定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关于解决我国发展促进型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