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3月正式启动的日本一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由贸易协定"(EPA/FTA)谈判是新型跨区域主义的重要一环。日本和欧盟的主要利益诉求分别针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规制改革和规制融合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和利益汇合点。日本一欧盟EPA/FTA的谈判进程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战略互动,表现出明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和"更深一体化"的新型跨区域主义特征。日本一欧盟EPA/FTA的走向,深刻关系到新一代国际经贸活动的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2.
数字贸易例外规则是数字贸易领域中寻求贸易自由与国家规制动态平衡的集中体现,大多散见于各双边、区域贸易协定及数字经济协定。这些数字贸易例外规则普遍参考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例外规则的设置模式、规范表达与功能定位,但在类型和规范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区域贸易协定规定的数字贸易例外规则适用情形及认定,存在扩张趋向。目前中国已缔结条约的数字贸易例外规则,与《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新规则中的同类条款相比存在差距。中国应妥善应对区域和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更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工作计划”,充分利用例外规则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的空间,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承 《日本学刊》2012,(5):95-108,159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外经济战略几经波折,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搁置,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因为国内存在不同意见而进展缓慢,目前又启动了日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这反映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进行战略选择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其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东亚政治、经济现实,使日本搁置了东亚共同体构想,但其加强东亚经济合作的思想并未改变。日本对美国"重返亚洲"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向。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推进对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参与,将是日本今后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自由贸易协定投资条款的深化发展不仅改善了经贸合作双方的投资环境,而且在推动多边和双边的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投资章节为研究对象,对哥伦比亚与美国、韩国及墨西哥三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投资章节进行文本内容的定性比较分析和投资自由化水平的定量评价。分析发现,哥伦比亚与发达国家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自由化水平较高,其次为韩国,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投资自由化水平最低。通过对行业层面的投资开放度分析发现,金融与保险、教育、艺术、娱乐和文娱以及健康和社会工作是哥伦比亚对外资开放的敏感领域。文章关于哥伦比亚现有自由贸易协定投资领域承诺水平、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资敏感行业的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自贸区谈判投资自由化评价分析体系,同时特别地为中哥自由贸易协定投资领域的谈判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谈判之初即被定位为"标准最高、深度合作,最为全面"的区域贸易协定,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对非传统议题的深化发展。其从P4协议中的附属协议内容升级为TPP协定的独立章节的环境议题尤其引人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章节的发展趋势,即条款由分散到集中、地位由附属到去边缘化、内容从空泛到具体,对未来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定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拜登总统的党派属性及其在数字贸易治理领域的一系列举措,本文认为拜登政府的数字贸易治理政策趋向将呈现出四点特征:第一,更注重美国高科技发展,除加大高新科技的研发投入外,还会通过"构建国家知识产权规则联盟"和"有选择松动技术出口管制"来捍卫高科技产业利益。我国在顶尖科技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将承受更大压力。第二,积极缔结《美英自由贸易协定》推动"美式模板"演进升级,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黄金标准,其中的金融科技沙盒创新计划和新兴技术行业标准设定会给中国带来压力。第三,将借助《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之壳重返亚太数字贸易治理的引领者地位,我国在亚太的数字贸易治理影响力将受到抑制。第四,务实推进WTO数字贸易谈判,弥合与欧盟在数字服务税、跨境隐私保护等问题上的间隙,"数字贸易治理地缘政治竞争"和"数字产品及服务对华准入"会成为中美对抗焦点。据此,本文提出四点对策建议:提升我国在顶级技术上的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开展数字贸易治理合作和制度协调,部分理性对接"美式模板";理性深入开放国内数字服务市场;强化我国在亚太数字贸易治理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孙永 《学习与探索》2007,(4):172-174
韩国积极推进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把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扩大贸易、扩大市场,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中,与美国缔结自贸协定是韩国的重点对象,通过艰难谈判,在两国政府的授权下已达成协定。与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难以达成共识。与印度、欧盟等国将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协议。韩国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韩国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但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和中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孔     
正安倍晋三日首相欢迎英国"脱欧"后加入TPP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日本欢迎英国在"脱欧"后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安倍在其位于东京的官邸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后将失去欧洲门户地位,但仍然是"具备全球实力"的国家。他同时敦促英国和欧盟双方作出让步,避免出现无协议"脱欧"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余莹 《太平洋学报》2011,19(6):51-60
从国际粮食贸易规则演进过程看,《国际小麦协定》作为一种政府间粮食贸易合同,因无法满足多重政策目标而不得不转变为粮食贸易信息交换平台,西方粮食大国作为粮食出口方,不具谈判优势,但能够主导GATT/WTO粮食贸易规则在其粮食战略下制定。本文认为,中国在未来国际粮食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应重点关注特殊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并积极参与区域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面临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落后的状况,为适应全球性自由贸易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日本与东盟召开了领导人特别会议,达到了双方预期的目的.这对加强日本同东盟"心心相印"的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推动东亚经济联合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然而,因日本农业自由化进展缓慢,日本与东盟以及东盟各国关于签署经济合作协定的谈判进展未必顺利.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一直是台湾当局谋求加入的目标。其基本意图既有实现台湾经贸国际化与活力化的考虑,也有通过加入TPP来平衡两岸经济密切化与拓展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考量。然而台湾地区加入TPP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内外政治问题与岛内政治问题,同时面临着内部市场开放等经济问题与加入后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旋即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TPP其他成员仍在力推TPP生效,唯有解读TPP文本才可能找到其中缘由。2016年底,我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统计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的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和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路径。然而TPP等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中越发严苛的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等经贸规则,将使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面临挑战。以劳工标准为例,本文分析了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亚太地区区域价值链的主要影响,为后TPP时代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花小楹 《东西南北》2014,(12):14-16
“残酷的谈判总是发生在餐桌上。”这句话对于奥巴马和安倍晋三来说也不例外。尽管享用着号称“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亲手捏制的美味寿司,两个人谈的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在严肃的外交场合,美食究竟是外交的点缀,还是外交的工具,种种看法不一而足,甚至有人认为,美食也可以是外交本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矛盾的加剧,世界贸易组织(WTO)各成员对统一规则的接受程度在分化,通过开放的诸边谈判达成更多共识,是中国等WTO成员为解决WTO谈判僵局所采取的创新举措。联合声明倡议(JSIs)以创新的方式使谈判功能现代化,使WTO更具相关性和弹性,有助于恢复WTO在世界贸易中的中心地位。如果联合声明倡议采取开放式的诸边模式,则不违背WTO的多边基础,不违反《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在一般国际法上具有合法性。在无需对WTO规则进行修订的情况下,将联合声明倡议成果添加到WTO法律框架中的不同路径有:修改承诺表、纳入《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附件4“诸边协定”和制定软法。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提振多边主义的有效途径是通过诸边方式达成诸边协定,并使其逐步多边化直至适用于所有WTO成员。中国应把握好方向,制定好策略,对标联合声明倡议谈判成果,促进WTO谈判模式改革向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府间谈判进入冲刺阶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海洋遗传资源规制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欧盟主张的海洋科学研究模式具备较好的法律基础和科学基础,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但欧盟方案在一些议题上的保守立场和原则性规定可能会削弱执行协定的实际拘束力。我国应充分利用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规则的磋商制定,加强与欧盟等方面的沟通协调,重视相关软法规范的制定,推动中国方案和经验成为国际规则的重要参考,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迄今20年。从开始谈判到正式加入履行承诺,中国主动对标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完善已有贸易法规制度,提高贸易制度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国际化。中国“入世”对全球增长有显著推动效应,对降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亦有贡献。“入世”后中国更注重贸易制度国际化,重视协调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贸易制度与全球贸易体系融合演进,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变革中的角色作用更加突出但也更具挑战性。面向未来,中国应加快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通过签署高水平贸易投资协定提高贸易制度国际化水平,建设性参与WTO新议题谈判,以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区域内90%以上货物贸易逐步实现零关税,贸易成本和商品价格大幅降低.台湾地区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与RCEP各成员经贸往来密切,却未能加入该协定,这将对台湾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是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又一个被美国要求修订的重要协议。从协议修订的内容上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改动并没有像"美墨加协定"那么大。这也反映了美国要求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真正动机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贸易赤字,也有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和转嫁国内经济风险、缓解社会矛盾等更深层次原因。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修订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下,采取单边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总体态势,对已经与美国签署或正在与美国谈判的贸易协定带来不好的先例。面对美国的经贸单边主义政策,中国也应积极探索中美贸易摩擦的解法,在通过战略经济对话稳定中美关系的同时,也要继续推动自主开放与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9.
区域主义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呈现出有别于欧美的新特征。彰显实用主义的中国FTA(自由贸易协定),虽然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多样性,但仍集中关注于WTO传统议题。中国很注重理性地选择潜在的FTA伙伴,却不在意本国利益的不对称性。争端解决程序的非制度性,以及初步框架协定与后续附件跟进的谈判路径都使中国FTA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平和与包容。经济治国之道、地缘政治与综合安全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FTA的战略动因。实用主义特征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早期的摸索,也反映了中国愿意与贸易伙伴合作的真诚态度。它是中国对本国国情和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审视,是一种务实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0.
尽管印度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众多且对象国多元化程度较高,但从货物贸易的关税减免率、服务贸易所涵盖的部门和领域、"新加坡议题"涉及范围等指标而言,其协议的水平普遍较低。这与印度在自由贸易战略上雄心勃勃的国家身份设定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大国情结"、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特殊利益集团牵制、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的"弱势地位"和"负面形象"是这一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印度的案例也为其他国家制定名实相副的自由贸易战略身份提供了诸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