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府间谈判进入冲刺阶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海洋遗传资源规制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欧盟主张的海洋科学研究模式具备较好的法律基础和科学基础,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但欧盟方案在一些议题上的保守立场和原则性规定可能会削弱执行协定的实际拘束力。我国应充分利用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规则的磋商制定,加强与欧盟等方面的沟通协调,重视相关软法规范的制定,推动中国方案和经验成为国际规则的重要参考,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管理现状,以及国际社会为应对该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已做出的努力,分析了制定相关法律和建设公海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在此领域应采取的积极对策,以切实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我国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协定磋商已经进入“深水区”。其中,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的开发与成果分享也被纳入国际协定磋商“一揽子”议题。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开发利用谈判中的争议集中表现为遗传资源法律属性、获取管理、惠益分享三个方面。淡化遗传资源权属争议,以落实惠益分享为目的对遗传资源获取进行适度管理,以交换正义为原则推进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的建立,是化解该海域遗传资源开发争议的基本路径。在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南北对峙”的协定谈判僵局下,在认知南北冲突成因基础上,中国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在坚持谈判原则的同时,善用大国地位化解南北对立,同时通过提出创新性制度提案,引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全球公域治理的国际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主权理论的产生使传统的抽象主权概念发展衍生出行使实在性权力的管辖权,陆上主权向海方向的延伸催生了国家管辖海域的出现。国家海上管辖权早期主要呈现出海上主权的特性,在其制度化后主要服务于国家海上主权和主权权利。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在海洋领域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相关活动仍要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主权权利基础之上,通过推动符合全人类共同体利益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理念导向的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国际法治,促进基于国际法的全球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强调坚持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动态协调发展战略.它不能只是体现在规划和政策上,更应该通过法律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法律手段以其权威性和持久性具有其他行政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成功经验,将十分有利于加快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这些经验和启示主要有: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必须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相适应;必须有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加以推进;必须依法设立专门机构保障法律发挥效应;必须做到中央立法与区域间的协定和协议相结合;必须构筑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的基本骨架,并不断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完善民事地域管辖制度有两种基本思路:在法典中细致全面地规定民事地域管辖制度,或者通过法典和司法解释共同构建地域管辖制度。民事地域管辖制度的建构不可能完全由法典来完成。在完善民事地域管辖制度过程中,需要纠正司法解释规定民事地域管辖制度时存在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概况,针对我国在中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分析了当前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形势。同时,介绍了国际海底区域各类活动对深海及海底生物、化学、物理及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关国家的潜在承包商和研究机构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的环境问题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海底区域环境指南的制定、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主要国家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问题上的方针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科技的追求承载着对安全的价值诉求。其中,科技是国家实现安全目的的工具,安全目的是国家在观念上事先建立的科技活动的未来结果。但国家科技安全价值诉求的实现远非如此简单,作为价值客体,科技安全诉求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利益意识倾向,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体系下,国家对科技安全的诉求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国家间科技安全的博弈与较量,加深了国际社会的安全困境,潜伏了威胁整个人类安全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呼吁国际社会坚持科技人道化,要在科技人道原则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安全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和谐科技安全道路;构建公正、公平的国际科技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的非强制法律秩序,使国家间密切合作、有效控制危害国际环境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存在着重重障碍.特别是确立危害国际环境犯罪主体及刑罚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国家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罚争议最多.理论上的不一致带来实践中的不协调,致使由国家实施的或由国家支持和庇护的危害国际环境犯罪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惩罚.明确国家作为危害国际环境犯罪主体的国际法依据及其责任的实现途径对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尤为关键,对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准确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力推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国际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海洋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管理实践形式,已被我国引入并积极实施。然而,区域海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海洋生态区域和海洋行政区域的不相耦合、海洋管理主体分散且管理目标不相协调等诸多困境。突破困境的理性选择是:构建有效的区域海洋管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孙春伟 《学术交流》2001,2(6):42-44
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立法起步较晚,其所确定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继承了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某些内容,而不是对过去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否定,在科学管理国家公务员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立法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立法形式低下,体系不完善.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国家公务员的立法.  相似文献   

12.
荀子天人相分而致心性二分,不仅是相分,性甚至是心治的对象,其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后天的道德积靡养情化性,无论是化解道德世界的冲突,还是解决德得相通的悖论,他始终在道德的实践中探讨与追溯:确证人之为人的善向,更没有回避性中的恶向;确证性中无德,更没有回避人之好德的旨趣;确证知的经验意义,更没有回避知的价值理念。由于荀子继承了孔孟儒家的道义论传统,在道德与自然的冲突中不仅重义,还与黑格尔一样坚持义务的至上性,而且由于天、性、心的自然性,也把对幸福和欲利的追求作为其善恶因果律的应有之义,把化解道德世界冲突、德得悖论的困境寓于伪的道德实践中,并在知识的学习中成就道德理想而培养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9):100-104
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虽然已经步入正轨,但相关立法尚存在诸多缺陷。为了促进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与国际规则接轨,合理利用GATS的局限性,制订个人数据资料保护法,制定合理的劳工标准,完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税收立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国内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杨振姣  周孟 《太平洋学报》2010,18(12):91-99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影响未来国际关系、重塑全球政治和发展格局的因素之一,更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海洋生态安全的基础性地位出发,介绍了当前海洋生态安全的现状,分析海洋生态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力图从海洋生态安全的角度审视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海洋生态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和团体共同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谈判充满矛盾、挑战和博弈,尽管形成了减排温室气体的共识,但仍有"搭便车"现象,谈判一度陷入"囚徒困境",存在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国际气候谈判受到气候、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应当寻求国际合作,民主协商谈判,尊重国家主权,借鉴天下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卜永光 《国外社会科学》2022,(1):74-92+197-198
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制度,中西方在国家治理若干基本逻辑方面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市场逻辑、选票逻辑和对抗逻辑主导着西方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则呈现出民本逻辑、国家逻辑、选贤逻辑和协商逻辑交织而成的治理取向。在各自国家治理传统与基本逻辑的交互作用下,西方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表现为“二元对立结构中的制衡与分治”,而中国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可以概括为“一体多元结构中的协商与共治”。当前,西方国家治理普遍遭遇系统性困境,这是其固有的国家治理逻辑在新环境中演进失衡的结果,其根源可以追溯至新自由主义和治理理论兴起等因素造成的“国家缺位”问题。在西方国家治理陷入系统性困境的背景下,现代治理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国家转向”。我国应以西方困境为镜鉴,立足于发扬国家治理的中国逻辑,致力于构建彰显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也有助于推动形成超越西方治理理论、更具世界性意义的现代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赵磊 《创新》2011,5(2):29-32,126
西方国家政党与议会立法的运行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党对议会立法的影响或控制。首先,通过政党组织———议会党团实现对议会的影响或控制,议会党团是政党影响或控制立法机关的组织形式。其次,充分发挥政党领袖和督导员的作用,他们往往通过职权、威望影响本党党员的投票行为。另一方面,是议会对政党的监督和制约。根据监督路径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不仅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国际格局和秩序,也给国际政治带来了新挑战。社交媒体国际治理经历了弱监管和强监管两个历史阶段,当前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困境:无界全球传播与有界国家治理难以协调,言论自由保护与有害信息管控难以平衡,社交媒体国际垄断格局难以改变,所有权私有性与空间公共性难以调和,使用价值持续异化态势难以遏制。这几方面困境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技术赋权、治理理念变革滞后、全球传媒产业私有化和市场化转型、国际政治复杂博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因而,唯有通过推进社交媒体国际规则制定进程、完善国际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强化企业国际责任、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等渠道的相互配合,才能使当前社交媒体国际治理的困境得到纾解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社会先发区域的立法,相对于后发区域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行性特征.本文以立法先行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立法数量、立法速度、法规框架、立法价值观、法律制度和立法程序等六个维度对浙江立法的先行性进行梳理和解读,并对浙江立法面临的特殊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困境进行了反省与剖析.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1):49-55
21世纪初国际油价长期高企和对外国石油不稳定供应的担心是美国再次推行能源独立战略的根本动因。为确保美国能源安全,奥巴马政府比历届政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采取了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几乎涉及能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各个方面,既关注开源也注意节能,既包括传统能源也包括新能源,是美国能源政策的大综合。这些政策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的能源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