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有着源远流长的理论根源.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对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文化的阶级根源及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和未来以及共产党建党学说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植根于《宣言》所贯穿的根本思想之中,它不仅涵盖了《宣言》的根本思想,在科学总结我党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宣言》的根本思想和党建学说进行了新的概括,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之作,它首次将无产阶级政党的有关理论阐述的面面俱到,同时指明共产党的性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再回过头研读《共产党宣言》,积极为党建服务,势必有着很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永恒课题,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主题.《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化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三维统一的理论典范.  相似文献   

4.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决定了共产党必须把取得执政地位作为建党纲领的第一个目标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申明:“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①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  相似文献   

5.
文体学研究是通过语用学研究进行的文本学研究。我们以《共产党宣言》为例,阐明文体学研究对于文本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逻辑和修辞的结合是一切"宣言"的表述方式。作者在创作"宣言"时,需要选择位置,控制现场,营造氛围。因此,我们解读"宣言",一是通过"结构阅读法",还原文本的结构,呈现理性的逻辑;二是通过"场景阅读法",还原文本的场景,领会激情的修辞。《宣言》是一部历史剧或思想剧,有四幕戏,前两幕是全剧的重头戏。剧本按照唯实论的方式编写,演员以阶级、党派、主义的共相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我们将《宣言》每一段落解析为独白、对白、旁白三种文体,以便还原《宣言》的结构和场景,呈现其理性的逻辑,领会其激情的修辞。  相似文献   

6.
《拱廊计划》是对19世纪巴黎商业拱廊街的城市景观研究,本雅明在表面上通过蒙太奇手法,碎片化地描绘了以拱廊为代表的巴黎都市的繁华与魔力,实质上是在隐蔽性地展开对商品资本功能的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批判。本文通过与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相比较,对本雅明《拱廊计划》中全景敞视机制和光学系统进行剖析,揭露资本的孔隙渗透和无限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对毛泽东完成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决定作用 ,对毛泽东一生理论创作和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用《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科学预见无产阶级斗争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简称为"两个必然"思想).马克思认为,"两个必然"要实现,共产党就必须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且无产阶级要走暴力革命的道路.新时代背景下,"两个必然"思想仍然没有过时,它对于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提高共产党人应对风险的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加快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强 《学术探索》2012,(5):16-20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部里程碑性的历史文献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深远的价值,科学批判精神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先进思想内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批判精神主要体现为科学理论的自我批判精神、共产党人的勇于批判精神、对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批判和对伪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批判精神,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和理论品格,同时有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0.
苗田 《学术界》2011,163(12)
通过对上海1949年以后城市历史进程的反思,从空间形象的话语与修辞的角度指出其表白冲动下意识形态修辞的建构模式,并在现代城市空间思想的基础上,思考上海未来的可然向度.文章首先分析了1949年后中国上海所面临的特殊语境,以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为例说明新城市话语对旧城市空间的属性认知与均质化否定,以曹杨新村为例昭示新空间实体建构的意识形态指向,以现代上海找寻现代化身份时对殖民遗迹的重新解释和城市规划的西方化取向,指出城市空间建构中的修辞化冲动,其现代性进程中并未将物质、社会和政治意义很好地统一起来.城市如何摆脱表白驱力,回归日常,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对不特定多数人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与非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对纪念对象蕴含的教育意义具有高度依赖性,纪念活动对象具有典型性,教育活动具有程序仪式性和教育情境对教育对象强大感染性的载体特点。通过分析大量活动实例发现,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同样具有突出特点:明确的历史任务指向性的时期性特点和活动时间与纪念对象相关时间对立统一的时间性特点;专用和兼用纪念空间在营造纪念氛围和教育内容形式方面呈现出两者互补的空间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昕 《理论界》2014,(6):1-3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其内涵可以界定为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依据其自身的理论特性与现实影响,拥有解释、规范和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与进程的资格、能力、身份与地位。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渗透性与非渗透性、历史性与动态性、排他性与开放性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其中包含着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思想的经典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了法的运动的一般规律,揭示了法的本质,提出了法制统一的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系列法学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又与目前人们存在的“信念动摇”、“理想淡化”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进程所出现的曲折。作者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探索性、创新性、曲折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得出最终的结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坚定历史自信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历史自信是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历史自信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文明的深厚沃土,镜鉴于苏共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内蕴于党百年奋斗中“四次伟大飞跃”的历史成就。从理论逻辑看,历史自信发轫于唯物史观的理论遵循。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真理自信与价值自信,夯实了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和思想前提;历史自信赓续于中共党史观的百年演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历史自信贯穿于百年奋斗实践,并且注重涵养自信的党史观,培塑出自信的政党品质和精神境界;历史自信提升于“两个结合”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两个结合”的实践过程,更加巩固了党的历史自信。从现实逻辑看,历史自信的生成蕴含着现实基础与现实需要的辩证逻辑,“两大奇迹”时代成就的国内国际价值意义为历史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解维度,历史自信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迫切需要,又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时过境迁,《宣言》中所蕴涵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宣言》中的某些思想,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期铸就的文化精神 ,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柏坡精神与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文化精神有着共同的血脉 ,也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弘扬西柏坡精神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对于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蒙最新长篇小说《闷与狂》的叙述者始终充满着对于话语本身的特殊感觉,它通过语言上的狂欢等特点,试图冲破作为暴力的"语言的网子",进而实现话语的解放。小说通过话语的解放,还表现出内在主体间性的开放。小说把一个主人公的自我打碎,分裂成数个自我,每个自我主体之间构成了多元的和动态的对话关系,而无论是致力于话语的"狂舞",还是充分打开内在主体间性的审美空间,都是为了进一步与话语秩序和思想规范相抗争,并从这种抗争中获得抗争自身的价值,最终实现潜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为主题,探讨与其思想纯洁性相关的问题。以"探本求源"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内涵及其界定做了简要的概述,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建设、中国共产党对其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并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析,进一步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纯洁性的现代性境遇进行了讨论。让广大党政干部实践群众路线,并全面开展反腐治理,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