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形成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着马克思历史活动的不同主题,萌芽时期表现为对人民贫苦的现实关注、初步形成时期包含着对人的解放问题的不懈探索、成熟时期显示出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无产阶级贫困的实质、根源,解决贫困问题的必要前提、根本途径、最终目标,它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整体。马克思反贫困思想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启示我们在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深入工人实际并进行理论研究后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其主要包括对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以及思想上的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给无产阶级造成的是结构性和整体性的贫困。同时,马克思还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和加剧,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就是贫困的积累,无产阶级要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采取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为改善生活状况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状况比马克思、列宁当时讲的生活状况,有了某些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引起对贫困化理论特别是对绝对贫困化理论的争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是存在的,是指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是有时发生的,而不是经常的;第二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是不存在的,不应该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因为马克思就没有分过,因此也不能把绝对贫困化称为一条经济规律;第三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从狭义上理解,主要表现在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对于古典自由主义与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理论家贫困观(即弱势群体思想)论述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弱势群体思想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制度设计与安排是公正的、合理的,我们才能最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的贫困也不断增加。“资产阶级运动在其中进行的那些生产关系的性质绝不是一致的单纯的,而是两重的;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  相似文献   

6.
苑仲达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94-200
为了深刻总结中国扶贫脱贫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中国何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其中,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的理论逻辑揭示了贫困理论、反贫困理论和贫困治理理论的研究进路,制度逻辑体现为制度理念、制度设计与制度整合三个方面,实践逻辑回答了"兜住谁""兜什么""怎样兜"等基本问题.对上述三重逻辑的系统梳理和深刻把握,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扶贫脱贫的研究工作,优化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苑仲达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94-200
为了深刻总结中国扶贫脱贫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中国何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其中,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的理论逻辑揭示了贫困理论、反贫困理论和贫困治理理论的研究进路,制度逻辑体现为制度理念、制度设计与制度整合三个方面,实践逻辑回答了"兜住谁""兜什么""怎样兜"等基本问题.对上述三重逻辑的系统梳理和深刻把握,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扶贫脱贫的研究工作,优化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自身参与起草、修改无产阶级政党章程的实践,深刻阐述了共产党章程建设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应当立足党的阶级性质、政治立场和历史使命来推进党纲党章建设,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遵循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客观规律推进党章建设,提升党章执行力、增强党章建设的权威性。马克思恩格斯党章建设思想为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思想来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的最终根源在于私有制,市场机制将由私有制所带来的初始不平等进一步放大,而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使机器排挤工人,是工人贫困的直接导火索。针对贫困产生的根源,马克思认为解决工人贫困的方法应该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经济,建立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对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有一个发展,重新认识私有制、市场经济、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确立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再认识的重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列宁成功地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我们非常宝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但是,由于他们都没有见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因而未能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张雪魁 《河北学刊》2005,25(1):79-84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物质生产力系统、制度生产力系统和精神生产力系统。从理论框架看,它透过经济学范畴孕育了一种历史价值观,并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之谜呈现了三个分析框架--经济分析框架、制度分析框架和精神分析框架。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进而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内在联系。从概念继承关系看,马克思不仅直接继承了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而且他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把握也深受李斯特的影响。从内容统摄关系看,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内容上的相关性也非常明显;最为重要的是,马克思通往"哲学新视界真正前夜"的道路正是通过批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来实现的。在理论观照层面,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对于消解"第二演化图示说"、"经济决定论"等唯物史观理论困境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突破贫困陷阱和扶贫陷阱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困境: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地位被忽视;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意识严重不足;扶贫利益相关方缺乏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且忽视对贫困社区内生力量的培育。本文以秦巴山区贫困村个案工作的行动研究为切口,通过对贫困户增能赋权的干预,从扶持受困个体、培育自组织和优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社会工作精准帮助贫困个体及其家庭稳定地脱离贫困困境的途径与效应,并建议在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政府购买专业性社会组织提供精准扶贫服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哲学正陷于贫困之中。伦理学的境况并不比哲学好。现行的某些伦理学理论,无法解答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无力成为推进改革事业的杠杆,无能应付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对现行的某些伦理学理论感到不满。伦理学出现了危机。那么,伦理学的出路何在呢? 我的回答是:恢复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发展马克思的伦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伦理思想充满着无产阶级自由的、人道主义的精神,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何种地位,是一个有争议的、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无产阶级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内核,这一点则是毋庸置疑的。马、恩在他们的著作中,详尽地阐发了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论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变趋势方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但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存在根本区别。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分配理论是按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分配的,并将资本主义当作自然的、永恒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体系,因此,尽管马克思论证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动态的演变趋势与古典经济学一致,但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造就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平均利润率下降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事业战斗了一生。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的讲话里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5页)马克思使共产主义从空想变成为科学,又从理论进到实践,把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具体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根本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尽管资产阶级拚命反对,机会主义竭力篡改,共产主义始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继续前进。在我们中国,已经建立了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革命在什么意义上依赖于生产力?无产阶级能不能在落后国家先革命,夺取政权,然后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能否自己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的认识前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到了晚年,马克思已明确认定:革命也是巨大的生产力,先革命,后发展生产力,这是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弄清这一段史实,特别是了解马克思晚年的真实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青年时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根植于浪漫主义哲学之上的.在德国早期浪漫派与黑格尔思想的交织性影响下,并在追求哲学的现实化过程中,马克思走上了实践的反讽诗学之路.无产阶级革命是浪漫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表现的历史形式,无产阶级作为历史革命的主体与反讽主体,肩负着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反讽哲学的自我否定性在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具有三次表征,即无产阶级革命在曲折进程中的自我批评;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造成的资产阶级的自我毁灭;以及无产阶级自我救赎中的自我扬弃.在反讽哲学观的这一视角下重新阐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这既是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浪漫主义诗情延续的历史说明,也是对马克思哲学具有浪漫主义根源的现实论证.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建党的理论和实践几乎成为后来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建党治党的理论蓝本和实践典范.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中,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帮助德、法、英、美等欧美国家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艰难实践中,在与党内外形形色色派系的革命斗争中,探索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制度框架,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制度的基本范式,为无产阶级政党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成为共产党人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斯蒂格勒着眼于现时代人类的生存之痛,揭示了市场营销与精神工业的合谋状态及其后果,在新问题域即象征的贫困、文化的政治、精神的灾难三个层面与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进行了对话。经由对人类生命外在化的新阶段的反思,斯蒂格勒以马克思关于机器技术所带来的无产阶级思想为核心,实现了对马克思技术之思的三次吸纳,构建了其关于劳动、生活和理论的知识皆丧失的普遍无产阶级化理论。在一般器官学视域中,斯蒂格勒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阐释存在着形式化应用的嫌疑,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造成了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的误读,陷入了技术决定论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在该文中批判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怎样认识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正确开展争取公平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公平思想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决不能"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要谨防使社会主义陷入绝对公平的误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致力于克服各种不公平现象,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