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祭祀到生活——对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变迁的宗教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志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0)
撒尔嗬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特有的丧葬习俗,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是其能够长期传承下来的基础.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撒尔嗬仪式功能以及组织形式的现代性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撒尔嗬仪式完成了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化过程,并且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萧洪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土家族《撒尔嗬》的哲理思维较为丰富,主要体现为:(1)转换视角的思维方式。通过思维对象在思维中的转换把现实中的困难与矛盾通过特定的思维形式,导向人们的期望目标。(2)达观生死观。通过对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认识,采取较为实际的态度对待生活。(3)自我认知的哲理体认。反映在天人关系、人与人关系及人与社会关系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邓炜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8,37(6):6-10
“撒尔嗬”是清江中游一带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其举行一贯遵循一些禁忌,“禁止女性跳丧”为禁忌之一。近年来女性逐渐突破禁忌,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文章从人类学角度加以解读,分析禁忌背后土家族文化中分类观念、道德原则的变化,并对这一嬗变所引发的主要争议进行探讨,以把握部分现象变迁下的文化之未变。 相似文献
4.
“撒尔嗬”是源于巴人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歌舞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民族自治权,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例如“撒尔嗬”等民间传统艺术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护,使保护工作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虽然通过大量努力,“撒尔嗬”已经从生死存亡线中挽救过来,并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但在法律保护方面,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5.
敬神与狂欢——白马藏族三个村落"跳曹盖"仪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越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2):15-20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寡.由此,文章从仪式与神话的层面分析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并指出"跳曹盖"仪式结构中这种二元性实为不同社会情境下价值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王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3):161-164
"藏彝走廊"内藏族、羌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怒族、傈僳族等诸多民族的神话中不仅仅表述着白我族群的再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各族也在重新归类性地想像着该走廊中的其他族群,也就是一种族群关系在自我与他者的人群分类与界定中明晰地新生出来,从而形成了这些族群在文化认同、族群认同与祖源认同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划分异类语言、异文化、异族群的文化地理及生存空间等多维空间的交叉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二月河对康雍乾三朝盛世的速写是极为独特的,将身体与三朝圣君的文韬武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小说文本体达出新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刷新了读者阅读的视野,与当下文化有许多脉息呼应之处。近年来评价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文章虽然如雨后春笋,但很少有人关注二月河在小说中着意设置的生命压抑和身体狂欢这一重大命题,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削减了二月河创作成就的考量。二月河小说文本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既是对生命压抑的颠覆,更是文化多元背景下的一种写作策略。他对历史小说在契合市场规律和读者需求方面所做的审美探索,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学术空间,值得学界及时深入地去总结。 相似文献
9.
罗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2):22-27
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跳丧习俗除了葬礼前的一般程序外 ,主要包括“打井”、“祭拜”、“跳丧之夜”、“游丧”、“闭殓出柩”、“上山掩埋”、“回灵及祭祀”等。 相似文献
10.
杂语与狂欢——关于河湟社火与“花儿”演唱活动的几点边缘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延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明显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马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
<元史>等文献记载赛典赤逝世时出现云南"百姓巷哭"以及安南致祭使团"号泣震野"的场面和安南王祭文对赛公去世所表露出的哀痛忧伤等情景,既是赛典赤治滇伟大历史功绩的体现,也是行省政府妥善处理邻边关系的有力佐证,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倾向于把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找出美学研究的新方向。仪式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婚礼仪式更是仪式研究中的重要范畴。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三个方面对撒梅人的婚礼仪式进行审美人类学的探讨,试图解析撒梅人婚礼仪式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立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106-110
庄子《逍遥游》之文,历来多有歧见。笔者以为悟得《秋水》意趣,才可达于"逍遥"之境。《秋水》表达了庄子对宇宙图式的猜想和对人的根本处境的理解,"井蛙"之喻与柏拉图"洞穴"之喻异曲同工,而《逍遥游》其实是一个思想者庄严的人生宣言,他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及生存的法则。他告诉人们:人,只有不断突破环境及自身的局限才可达到逍遥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金元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45-47
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对孤独做出新的理解并对自我进行不断拯救。美国电影《漂流》在离乡、落难、救赎、还乡的叙事结构中不仅表现出了现代人的生存悲剧,更将现代人与命运的抗争进行了讴歌。通过磨砺使精神升华,唤醒人们对勇气、智慧和奋斗不息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佯僙人是毛南族的一个支系,对其历史文化的记载和研究都非常少。观察佯僙人的丧葬活动,通过分析和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文章提出了佯僙人的丧葬仪式反映了其祖先的迁徙历史的观点,认为佯僙人系从广西柳州地区迁移而来,在历史上曾经和汉族有过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6.
17.
巴人崇虎习俗自夏商时始,经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现代。从战国时期巴人的墓葬形制、随葬物、丧葬习俗及文化事象进行对比分析,可见白虎崇拜在土家族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了显要的神圣位置,成为土家族心理意识的一个历史性内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