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按照斯宾诺莎自己在《知性改进论》里的说法,应当从"那个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开始,"凡是能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依照一个最完善存在的观念为规范去进行认识的方法,就是最完善的方法",因此斯宾诺莎首先是从一个最高的存在范畴出发,发展他的哲学体系的. 斯宾诺莎在表述他的最高的存在范畴时,使用了三个名词,这就是"神","自然"和"实体".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这三个名词显然都不是斯宾诺莎自己的创造,它们都分别有其历史出处,斯宾诺莎同时使用这三个名词,正是反映其哲学的不同来源.他的"神"的概念,主要来自犹太神学和中古犹太经院哲学.斯宾诺莎在青少年时代曾潜心研究过犹太圣经和圣法经传,对于犹太神学和哲学有很高的造诣,十二世纪犹太哲学家阿本·以斯拉 (1092-1167)、麦蒙尼德 (1125-1204) 和葛雷斯卡 (1340-1410) 都对他发生很大的思想影响,这些人在对圣经的评注里所阐发的以无限圆满的神作为最高存在的观念,使斯宾诺莎最早确立了宇宙应当从一个最高统一的东西进行解释的一元论观点,这种观念在他思想里是这样根深蒂固,以致在他前后的所有著作中,他都用"神"这一名词来表述他的最高存在.他的“自然"概念,主要来自布鲁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家,布鲁诺提出的神与自然同一的思想对斯宾诺莎影响很大,从布鲁诺那里他吸取了自然神圣性和宇宙无限性的泛神论思想.这种影响在斯宾诺莎的著作、特别是《神、人及其幸福简论》这部早期著作里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实体"概念,无疑是得自希腊哲学和笛卡尔哲学,笛卡尔哲学对于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莱布尼兹曾经说过,"在自然主义方面,斯宾诺莎是从笛卡尔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我们可以说,斯宾诺莎哲学虽然与笛卡尔哲学有质的不同,但他的哲学出发点却是笛卡尔哲学,他的一元论实体学说是在继承、批判和改造笛卡尔的实体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三个名词的同时使用,可以表明斯宾诺莎哲学融会了许多哲学派别,有着多种思想渊源.当然,斯宾诺莎的世界观并不就是这许多影响的机械的合併或总和,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质的不同的崭新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关于抽象概念和共同概念的独特区分有其深刻的理论原因。尽管这种区分有助于解决其知识体系中推理知识的确定性来源问题,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在写作《理智改进论》时期方法论的某种缺陷,但这种区分也同时深刻地体现了一些理论困难。这些困难存在于斯宾诺莎哲学的身心平行论、追求真观念的方法观和它的形而上学的上帝思想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体——属性——样态”这一表层结构上,而应深入到其内部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中。斯宾诺莎通过对数学中的无限性问题的研究,达到了理智的无限性(即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的观点。他在运用数学方法论证其哲学体系时,也把这一重要观点引入了哲学中,并运用它分别论证了原因与结果、肯定与否定、自由与必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而形成了以有限与无限关系为中心的放射型的范畴辩证法体系。这一内在体系的发现,动摇了“因素论”的见解(即认为斯宾诺莎哲学仅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弥合了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的范畴理论之间的巨大空隙,从而大大突出了斯宾诺莎哲学在西方范畴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呕心沥血30多年的智慧结晶──评洪汉鼎的《斯宾诺莎哲学研究》黄见德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学者洪汉鼎教授在用德文写作并出版《斯宾诺莎与德国哲学》后,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他的《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一书。斯宾诺莎逝世300余年了。在他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内,他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一个主题,就是讨论法律与政体的关系。其中,他特别重视关于政体的法治问题,明确提出了"政体法制是国家的生命"这一基本命题,认为法律的统治必须通过适当的政体结构予以体现和保障。以此为基础,斯宾诺莎分别探讨了法治的君主政体、法治的贵族政体与法治的民主政体等三种法治政体类型。这些法治政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制度安排。通过比较性的观察,斯宾诺莎将民主政治视为理想的法治政体。这在法治政体尤其是法治的民主政体之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问题是斯宾诺莎认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现代也还很有兴趣,这就是语言和真理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是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想本身是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但我们的语言是否真能把我们的思想正确、清楚而且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高尔吉亚就曾经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里提出一条重要原则;即使我们可以认识事物,我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按照高尔吉亚的看法,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而给予的,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的方式和用来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言不可能向我们表达这些事物。就是在现代,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语言图象论最后也得出结论说:“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它是自己显示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斯宾诺莎的语言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语言的性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而且也因为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研究可进一步提供对他的哲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张晚林 《阅江学刊》2010,(5):129-137
胡塞尔对科学的理念化模式的批判是希望哲学回到曾被科学所遗忘的主体性中,他的现象学就是一种主体性哲学。这样,他的现象学本质地蕴涵着一种实践维度的开启。但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的境域性的立场,这种实践维度有其难以克服的困境。依据儒家哲学的义理,可以探讨与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8.
唯物主义这个词是从西文翻译过来的,非中国哲学所固有,但在西方哲学中唯物主义一词也非古已有之,而是很晚才出现的。在哲学史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学说、理论、观点,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流行和传播,尔后它们才获得这种主义或那种主义的名称。例如,在西方哲学中泛神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色诺芬尼,在中世纪为反正统的异端思想中圾重要的一支而屡遭谴责,在近代且有布鲁诺、斯宾诺莎这样的大哲学家为其代表。但是,泛神论这个词即使在斯宾诺莎在世之  相似文献   

9.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生于1770年8月27日)于1831年11月14日被霍乱夺去了生命,他,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思想家之一和“从莱布尼茨以来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亨利希·海涅语)逝世了。黑格尔的创作是古典资产阶级哲学(从培根、笛卡儿、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经过法国唯物主义者,直到康德、费希特、谢林和费尔巴哈)的顶峰,同时也是古典资产阶级哲学的终结。它是准备并促进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思想运动的一部分。许多著名人物都为这一伟大的思想运动作出了贡献。众所周知,这一思想运动在哲学、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时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利于哲学克服科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对人的存在的贬损,在对人的存在的召唤、呵护和守望中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林 《求是学刊》2005,32(4):35-40
自笛卡尔以来,心物关系就成为唯理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涉到二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本体论立场,而且与唯理论的认识论原则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梳理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在该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揭示出唯理论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2.
于桂凤 《社科纵横》2007,1(9):24-26
本体是哲学的核心范畴,确立本体观念曾是哲学的最高目标。无论哲学家们所确立起来的本体观念是什么,其含义都可归结为本体与境界两个方面。这是由人的矛盾本性决定的。西方传统哲学充分发展了本体之维,并试图在意识领域内消解本体与境界的二元对立。但其固有的知识论立场反而使这种对立得到强化,并导致哲学的"异化"。马克思哲学诉诸于人的感性活动,不仅消解了本体与境界的抽象对立,克服了哲学的"异化",而且为本体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任何的哲学境界,都代表哲人类认识水平的一定高度,它都会拓展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未知的意识空间。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所着重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一种境界或对或错都在把人导引到一定境界的层面上来,而他的境界也只能是他或他所影响的“那群人”的境界。我们还需用另一种哲学境界去提纯或升华人类的意识,以求我们的意识达到一种真正高度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1年第11期报道,1981年3月,《哲学问题》、《哲学科学》杂志编辑部同塔林市哲学界人士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与会者对两刊物的工作给予肯定评价。他们认为,杂志编辑部能够阐明哲学科学的重要问题;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有高度学术理论水平。发言者还对杂志的工作提出以下具体意见和要求:经常刊登哲学评论体裁的文章;出版《哲学问题》、《哲学科学》杂志创刊以来的目录索引;及时发表内容充实的全球问题的社会-哲学方面的文章;充实辩证法、科学方法论以及对现代资产阶级科学哲学批判方面文章的内容;刊登1982年纪念Б.斯宾诺莎诞辰350周年的有关文章;研究奖励年高望重的作者和新进作者优秀作品的方法等。两刊物的有关负责人Л.格列科夫和B.戈特出席座谈会,他们指出这次座谈会将对杂志工作进一步改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个人的良心,在许多情况下,与牺牲自己对法的确信相比,更不容易违反实在法,但也可能有良心拒绝服从的“邪恶的法”。——拉德布鲁赫一、问题的所在在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方法论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法的效力”(Rechtsgeltung)问题。这一问题位于其主要著作《法哲学》的第十章。拉德布鲁赫在这一问题中尝试了“规范的”法理念的现实化,即认为法的理想与现实、约束性与实效性,在同时有效这一点上,才能够相互结合。因此,拉德布鲁赫把按照耶利内克(G.Jellinek,1851-1911)的公式所提示的对“法的效力”的疑问,作为“事实上的规范性”加…  相似文献   

16.
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并获得了"完全的意义"。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德国古典哲学对解决"基本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有其局限性。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不仅是批判的历史哲学 ,而且也是整个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论的焦点问题。西方历史哲学经过长期争论 ,这一问题至今仍未真正解决。然而这一问题又是关系到历史哲学 ,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一个不能不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8,(1):31-38
早期耶可比所生活的时代是市民阶层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阶层已经从分散的形态演变为一个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市民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提出经济的、政治的以及道德方面的诉求。耶可比可谓充当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代言人,他批判了霍布斯、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对市民自由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经济自由以及道德自由,以此来保证市民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客观知识如何可能?由于人们关于因果联系的知识是使他们能借助已告一。握未知的书一只,因果联系的本质问题路解决成为上述基本问题之解决的一个重要部分。休漠在近代最早提出。但未能解决因果性问题,康德看到了休馍的致命伤,但仍未解决该问题。斯特劳逊几乎解决了因果性问题,但他的解决作为对上述基本问题的解决的一个组成部分,未能证明语言是客观知识的一个根源这一论;或。本文对该论,大提供了论证,并且论述了从斯特劳逊的解决中可以得出的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注重人生境界的讨论是冯友兰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有自己的境界论,都对人生境界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冯友兰先生经过对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